解放动物园:一部关于90后诗人的纪录片
我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一个巨人
他从花园里面
走出去
巨人戴着一顶牛仔帽
他的腿很长
我做了一个梦
那是在六月
太阳在窗户外面呼呼燃烧
我梦见一个巨人
戴着牛仔帽从花园里面
走出去
之后我就醒来
独自坐在床上
发呆
——张夜《花园巨人》
关于《解放动物园》
作者:胡超
2017年上半年,我开始策划关于90后诗人的独立纪录片《何去何从》,从那年十月份开始拍摄,拍的人有点多,经费,时间都着不住,后来就没有办法,只能慢慢拍,有点时间有点钱就拍,断断续续,没停过也没有太大的进展,我很难受,因为我知道这个项目很难做,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没想到这么难。但是关于这个项目,我后来想清楚了,慢慢拍,拍十年二十年都不成问题。
今年三月份,有天我起床的时候,突然想通了,为什么一开始我们要整那么大的东西,还不如继续跟拍下张夜,因为那个项目就是从张夜开始拍的,其次他足够的有趣,他的艺术创作也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他是第一个和我撞创意的人。所以说《解放动物园》相当于是《何去何从》的分支,但它是独立的一部作品,只要我们没有做出《何去何从》之前,每一部相关的片子都只是它的分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我期待他们汇合那一天,只有他们汇合,可能会真正比较全面的讲清楚这群人,这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
那天早上我就给制片发消息,他说可以,然后我们就出发了。那时候我已经和张夜一年多没见到了,上次见到他也是第一次见,还是他在重庆拍电影的时候,包括重庆那帮写诗的朋友们也是第一次见,大家认识的很久,不过都是在网上聊天,这种感觉很奇妙,就是大家前里面都在自己写,从非常漫长,非常孤独的日子走过来,因为诗歌最终汇聚到一起,虽然大家以前不认识,但是很快大家就会熟络起来,这种感觉很奇妙,如果你真的对诗忠诚,那你不论走到哪里都能有聊的来的朋友。
第一天我们碰面是在川美附近,当时他们一群人一起过来,很有意思,他们一群人干什么都一起,然后大家在旅店抽烟,聊天,他们后半夜回去了我去送他们,再回旅店,发现房间跟着火了一样,大家抽了太多烟,整个房间全是烟,烟雾缭绕。第二天我们就去诗人廖兵坤宿舍借宿,他是重庆十八中老师,他带我们进去就告诉门卫,说是亲戚,估计门卫也很懵,廖老师怎么这么多亲戚。
那几天都是借宿在他那里,其实我看到张夜他们一群人拍电影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就像是看到自己拍电影的时候一样,他们也是真的就拿着一台摄影机就开始拍电影了,据说剧本都没有。这和我太像了,甚至不夸张的说,我拍很多片子连摄影机都用不起。其实我听说他们开始拍,开始做《花园巨人》的时候,我还是很期待的,不过当时确实有种等着看笑话的感觉,我觉得会有一种异想天开的感觉,张夜给我第一直觉也是很理想主义,因为他当时筹钱就直说了这个片子奔着柏林电影节做的,我其实很怀疑,后来他们电影做出来了,张夜发给我看,我还是很好奇的,然后看完了,我觉得太棒了,真的很棒,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后来这个电影入围了澳门国际电影节,但是没能走的更远,我觉得挺遗憾的,后来和张夜聊天也在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电影,从各方面来说,都很棒,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设备和技术上,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没有钱做好,其实大家都挺无奈的。
去之前,我在想怎么能够迅速在和他能够迅速再次产生信任,然后他跟我说我们可以玩牌,我说可以,所以第一天晚上我们就打了一个通宵的扑克,我输的很惨,主要是赢钱的写小说的那个朋友,那天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他,跑路了,他还说第二天请我们吃火锅,但是我们走他都没有再出现,我觉得没事,这件事相当于一个媒介,我需要新的媒介再重新推进我和张夜的关系,至少在拍摄这部纪录片上我必须要推进。
张夜还是一个很理想主义的艺术家,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这样,今年三月份再过去,和他接触了几天发现他拍完《花园巨人》确实有了很多的改变,最大的改变是头发剃短了,那几天我们才深入待了几天,聊了几天,他那时候一边在影视公司上班,一边还要去少儿培训教画画,我知道他很累,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必须要深入接触,深入交流,才能挖到我想要的,然后每天聊到凌晨,大家都撑不住,他也给我说自己熬不了了,我告诉他,我也是,但是没有办法。其实那几天,除了拍纪录片,我还想进行另外一个计划,拍一个电影短片,那个短片灵感来源于朋友李柳杨的短篇小说,我在去的车上就在想,后来我跟张夜说,张夜说完全可以一起做,他可以演,我们也可以拍,甚至我们用零成本拍,我觉得这不就是我之前拍东西的风格吗?然后我们后面几天一直在聊这个事,怎么拍,怎么改,但是后来有一天突然发现我们的内存卡全部都爆满了,还有就是我们已经精疲力尽了,然后这个计划只能作罢,我觉得这是比较遗憾的一件事,当时我们定妆照都拍了。
那次拍摄结束,从张夜电脑里,发现了很多16年他和大鸟去云南卖诗的素材,这个发现让我很兴奋,因为这个素材现在再想拍是拍不到的了,还有很多他的画和诗,所以几个卡全部都爆满了,满载而归,我觉得目前的素材来说已经能够比较全面的讲这个人了。回成都就开始剪辑,剪了四十多天,剪出了粗剪版120分钟,然后又剪了几天剪出了精剪版99分钟,开始加字幕的时候,我几度要濒临崩溃,然后工作室的朋友还有别的朋友,大概十几个人陆续过来帮忙,才得以撑下来,大家通常都是几个人轮流加,然后加了一个又一个通宵,最终做完了这个片子,有很多遗憾,按照我拍片的习惯,不会这么草率的做出来,应该跟拍更久,但是实在没有钱了。
其实拍张夜,我很犹豫,纠结,因为你不知道他哪时候是跟你说实话,哪个时候跟你开玩笑,这个点不好界定,我只能保证自己跟他保持真实,全盘托出,他才可能有很多想要表达的欲望,比如采访的最后一天,我们聊到了电影还有我们的出路,他直言不讳的告诉我,自己的毕生的目标就是拿下三大电影节,以前我要是听到类似的话我都会觉得很好笑,但是那天我没有,我觉得他们的乐观,富有还有激情,告诉我一切都有可能。这就是拍这部纪录片带给我的改变。
中国大陆|2019|彩色/黑白|101分钟|记录片
导演|胡超
出品人| 胡超、张鸽
制片 | 张鸽
摄影 | 胡超、大鸟(陈开龙)、厂长(廖伟)
剪辑 | 胡超、欧阳星诺
出品方| 彧言影视文化工作室 318电影实验小组 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
影片简介
他是西南90后非官方口语诗代表性人物,他同时涉猎绘画,音乐,电影,影片跨度四年,用朴素的镜头记录中国当代90后诗人,艺术家,他是张夜。他们会成为中国的未来吗?
导演简介
胡超,1995年生于陕西安康,笔名蒙克,有诗集《离别车站》。有纪录短片《剃头》,长纪录片《老杨》《解放动物园》。《老杨》入围温哥华华语电影节,半夏的纪念北京大学生影像长纪录片单元等,荣获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展映盛典纪录片优秀作品。电影剧本《拳击手甲央》入选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猎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