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译文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注释

⑴更漏子:词牌名。它类似渊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小夜曲》,歌唱的是午夜情事。

⑵画堂:华丽的内室。

⑶鬓(bìn)云:鬓发如云。

⑷衾(qīn):被子。

⑸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

⑹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赏析

温庭筠共写过六首内容相仿的《更漏子》。这首《更漏子》,借“更漏”夜景咏妇女相思情事,词从夜晚写到天明。

开头三个字,表面看是景语,不像后来李清照《醉花阴·重阳》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含有以炉烟袅袅来表示愁思无限的意思。次句“红蜡泪”就不同了:夜间燃烛,用以照明,但多了一个“泪”字,便含有了人的感情。说“玉炉”,既见其精美,又见其色洁;“红蜡”则透出色泽的艳丽而撩人情思,而闺中的寂寞也隐隐流露出来了。“画堂”,写居室之美,与“玉炉”、“红蜡”相映衬。这句紧承上句,说红蜡所映照是画堂中人的秋思。“秋思”,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深藏于人心中的情愫,红蜡是不能“照”到的,可是作者却执拗地强调“偏照”。“偏照”者,非照不可也。这一来,将室内的华美陈设与人的感情,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此刻,在这美丽的画堂中,冷清寂静,只有玉炉之香,红蜡之泪,与女主人公相伴,不管它们是有意、无意,但在她看来,却是“偏照”。至此,是蜡在流泪,抑或人在流泪,浑融一体,更反衬女主人公的“秋思”之深。概言之,第一句主要是衬景,二句景中含情,三句感情色彩强烈,女主人公的愁肠百结,呼之而出了。陈匪石云:“词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旧时月色斋词谭》)这里“融情入景”是逐步深入的,至“偏照”始喷涌而出。

“眉翠薄,鬓云残”,两句写人。以翠黛描眉,见其眉之美。鬓云,是形容美发如云,可知其人之美。但紧接着用了一个“薄”字,一个“残”字,景况便完全不同了。“薄”字形容眉黛褪色,“残”字描绘鬓发不整。这两个字反映出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情态,不仅写外貌,也同时写出了她内心难言的苦闷。“夜长衾枕寒”,继续写思妇独处无眠的感受,它不仅点明了时间:长夜漫漫;写出了人的感觉:衾枕生寒,如李清照怀念外出丈夫时的“半夜凉初透”。由此可知上面的一切景物,都是夜长不寐之人目之所见,身之所感。这些景物如粒粒珍珠,用“秋思”这条线把它们串了起来。

上阕写画堂中人所见,下阕从室内转到室外,写人的所闻。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之苦没有人可以理解。它与“偏照画堂秋思”呼应,可见“秋思”即是离情。下面再作具体描述:“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由玉炉生香、红蜡滴泪的傍晚,到闻“三更雨”,再看“滴到明”,女主人公的彻夜不眠,当然更非“一个愁字了得”了。

这首词通首写画堂人的“秋思”“离情”,上阕的意境,在《花间集》中颇常见,下阕的写法则独辟蹊径。陈廷焯说“梧桐树”数语,用笔较快,而意味无上文章之厚。其实,“用笔快”如果一泻千里,言尽意止,固然不好;但这里并非如此。谭献说“梧桐树”以下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书法中的所谓“垂”,指竖笔;在作竖笔时,最后须往上逆缩一下,使字体不失其气势。比之于词,即是看似直率,纵笔而下,但须顿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实纡也。《更漏子》下阕,写梧桐夜语,正有此特色。这里直接写雨声,间接写思妇,亦是“夜长衾枕寒”的进一步说明;但整夜不眠却仍用暗示,始终未曾点破,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处。所以说此词深得书家 “无垂不缩”之法,即是指它“直说”中仍适当地配合以“含蓄”,否则便会使人有一览无余、索然寡味之感了。宋人聂胜琼《鹧鸪天·别情》词有句云:“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当是从此词脱胎而来,写得语浅情深;但全词并不像此词上下片浓淡相间,又缺乏转折变化,相较之下,韵味亦是略逊一筹。

文章来源:http://xue.paralworld.com/ci/80920.html

(0)

相关推荐

  • 温庭筠六首名词,不愧“花间派”之鼻祖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晚唐人,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其诗与李商隐齐 ...

  • 温庭筠最著名的一首更漏子,下片全是名句,被李清照引用亦成经典

    词发展至晚唐,已经渐渐兴起,晚唐写词比较著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温庭筠,一个是韦庄,两人都是著名的诗人,也都是晚唐词的代表作家,虽然当时词的地位不如诗的地位高,但也已经受到了一些文人的喜爱. 温庭筠走 ...

  • 古诗词日历 |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玉炉散发香气,红蜡滴着烛泪,偏偏照进画堂秋思.眉翠浅薄,鬓云零乱,秋夜渐长夜枕一片寒凉. 梧桐树,三更雨,也不管离别之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滴落在石阶上 ...

  • 晚唐诗人温庭筠一首听雨词《更漏子·玉炉香》,意境凄美余韵无穷,李清照蒋捷纷纷模仿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传统文化的星河中,又一颗璀璨的明星.虽然后世常说"唐诗.宋词",但词这一种体裁,并非是宋朝特有的. 词,又名曲子词,南宋之后很多文人习惯称词为"诗余 ...

  • 《石头记》序|原文|翻译|赏析

    吾闻绛树两歌, 一声在喉, 一声在鼻①;黄华二牍, 左腕能楷,右腕能草②.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 一声也而两歌, 一手也而二牍, 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 ...

  • 鹧鸪词二首原文|翻译|赏析

    鹧鸪词二首 作者:李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空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 越冈连越井,越鸟更南飞.何处鹧鸪啼,夕烟东岭归. 岭外行人少,天涯北客稀.鹧 ...

  •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原文,翻译,赏析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

  • 村居原文|翻译|赏析

    村居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 ...

  •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原文|翻译|赏析

    [家世生平] 帝高阳之苗裔兮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 惟庚寅吾以降,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 ...

  • 琵琶行·并序原文|翻译|赏析

    琵琶行·并序 作者: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

  • 望海潮+钱塘+原文|翻译|赏析

    赏析 <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首创词牌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