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学习就是生存,《学习的浪潮》(43)

新的世纪,人类面临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寻求力量的支撑点和前进的动力源,人们不约而同地把视角聚焦到了对自身潜能的开发上。学习,对个人、对家庭、对企业、对国家来说,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21世纪必不可少的一种生存方式。

国外一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民意测验,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是:“你是愿意在过去生活100年呢?还是在未来生活100年?”令人十分惊讶的是居然有2/3的观众选择了过去,而这个电视栏目是以20岁左右的青年观众为主的时尚节目!

这说明面对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或多或少地都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危机感。不学习就会止步不前,不勇敢迎接挑战就会时代被淘汰。就连海尔总裁张瑞敏也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必须采取最有生命力的生存方式。

毛泽东曾说:“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应新时代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只有做到终身学习的人,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获得新机遇、新成就。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学习型社会的酝酿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有人认为,学历时代已经过时,但这并不等于说通过学历教育取得相应的文凭不重要,而是人们更看实际工作水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在由“重学历”向“重能力”转变。什么样的人才素质可以被称为“能力”?什么样的人是“人才”?社会对此的认识开始经历由用“好人”,向具备实现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所需的“能人”的转变。传统“好人”的观念是:忠诚、苦干、投入、具备专长;新的“能人”的观念应当是: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共处能力、团队精神、职业精神、分析能力、实施能力、适应能力和运用能力。

可见,能力导向已成为一种潮流。“能力观”认为:能力建设是人力资本增值的关键途径,创新和绩效是人力资本能力建设理论的核心。强调创新就是强调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关注绩效就是明确以工作的业绩和效率来衡量能力的高低。

发达国家对于能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较早,发端于企业界,提出学历高、资历深不简单等于素质好。惟有终身学习并发挥所长的人,才是事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能力发现、评价、开发体系。如资格认证制度,就是探索检验人才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这是一种以特定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的评估方式。比如注册会计师、执业医师、网络工程师等等,其考察的内容淡化了工作中的纯学术、纯知识成份,强调现场工作能力和技艺实施运用表现。对于专业岗位的能力评价是一个相对科学的方式。近年中国兴起的考级热潮,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资格认证制度的认同。但是对于综合性的管理岗位,这一测评方式的适用性较低。又如公务员能力建设体系,包括能力发现,能力开发,能力评价等。

一个人的能力素养不是在学校能够就成的,而是有一个长期修练和实践锻炼的过程 。也就是说,人们不能满足于青年时期的在校学习,而应把学习生涯延伸到人生旅程的各个阶段。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要“发展一种21世纪的新学习观”,因为“由于教育技术的进步,即使一个文盲,现在也可能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1994年6月,第三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0ECD)国际讨论会“终身学习——面向未来的战略”在日本召开。

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强调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

之所强调终身学习是新世纪的生存方式,是因为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不可能再像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那样,把劳动、工作与学习明显分开,学习不再只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的事情,而是伴随每个人终身大事。终身学习,也不单纯指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学习时才及时充电、接受培训,直到老了也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而是要使学习完完全全地融入工作之中,做到工作学习化。

工作学习化,不是工作之余的学习,而是工作本身就成为一种学习,边工作边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做到事事学、处处学、时时学,真正把学习融入到工作的每时每地,成为“全时空学习”。宋代大儒朱熹是“终身学习”的先驱,他早就提出:“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这种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给人们指明了一条成功之路,同时也是一条生存之路。

终身学习,也就是一个人一生要学习化。使人生成为“学习化的人生”,不断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终生都真正做到“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 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要求人人都在处在学习之中。

据OECD统计:发达国家的工种变动率5年一个人要变动一次,一个人长期固定在一个工种上已经不太可能。美国的人才平均流动率一个人一生要12次。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在我国“一次性就业”的观念已经受到冲击,“二次就业”将成为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整个社会将处于“再就业”此消彼长的变动之中。人人都将面临《本领恐慌》,尤其高薪阶层,更有一种危机感,因为不知哪一天又得重新寻找新工作岗位。“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学习化,不仅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且是一个家庭、一个企业在新世纪的生存方式。学习化社会要求:家庭应成为学习化家庭,企业应成为学习化企业,城市要成为学习化的城市。

学习化家庭,就是使学习化成为家庭的生存方式,成为家庭的主旋律。从选择社区、营造家居、房间陈设到家庭关系、家庭氛围、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学习化。比如,要像孟母一样把有利于子女学习作为选择社区的主要准则;要像宋氏三姐妹之父宋耀如那样大力开发家庭的学习、教育功能,立志把子女培养成林肯、华盛顿式的伟大人物。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亲子关系,还应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长,同时应当是老师,向孩子提供学习的最好范式和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自己能教育自己时,在那时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同样,只有父母能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时,在那时才能产生孩子的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家长,同时又是孩子的同学,要共同学习,要相互学习,要学会向孩子学习,学习孩子的童真、好奇,对周围一切敏感,与时代同步等有益品质。学习化家庭要形成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两代人共学共长的新型关系。学习化家庭,使学习完全融入家庭的方方面面,使学习成为整个家庭生活的主导,使家庭的全部成员都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样的家庭,怎能不兴盛,怎能不美好?

学习化企业,是使学习化成为企业的生存方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佳选择。要建立学习化企业,必须在选人、用人、育人三方面都根据学习化的要求进行。在选人时,要看重学习素质,特别是看重具有终身学习化精神、终身学习化能力的人。能够终身学习化的人,往往后劲十足,最能够培养成为可堪重任的大才。在用人上,要建立一套激励大力学习并以业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不论资排辈,不看学历资历,只看你的业绩。业绩,就能代表你的真才实学,你的学习效益。重业绩,最能把学习的方向准确引向工作所需、企业所需的方向。有这样的机制,就会使能者脱颖而出,使懒学者充满危机感。有危机感,就会产生为工作而学习、充电的强大动力。不仅要善于选人、用人,而且要善于育人。

学习化的企业,要有这样的观念:企业的首要使命是培育人才,企业要变成一个高效育才的新型学校,要使工作场所变成最好的学习场所,要为每一个员工提供最佳的成长平台。企业领导人,不仅要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还要做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优秀的学习者。学习化企业,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终身学习化,使企业的全部成员都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提高本领,这样的企业必将不断强大,不断发展,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下期预告:《学习的浪潮》:学习就是发展(4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