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粗布”真的又粗又土?
——不,富民产业不容粗手粗脚
小众产品成为特色产业,纺织蒲城土织布的不仅有匠心,还有绵绵不绝的乡愁。
在关中一带,但凡有女儿出嫁,娘家准备的陪嫁品一定少不了花色各异的粗布床单,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
这一习俗演变到后来,每逢婚丧嫁娶的时候,主家也会给随了礼但不能到场的亲戚朋友,以及在场帮忙的人,赠送手织布床单当谢礼。
旺盛的需求量刺激了生产端,因此,在农闲时间,农村妇女经常会在家里踩着织布机子,边谝话,边干手上的活。
△ 小学生参观粗布纺织
过去一段时间,传统的土织布也曾受到过市场迭代的冲击,一度无人问津。但近年,保留原始手工艺,散户集合,线上线下共同销售,运营规范,让图案质朴、手感厚重的蒲城土织布,再次获得了崇尚简约生活的现代人的青睐。
西北有织妇 绮缟何缤纷
王春莲织粗布已经有50多年。上世纪50年代,王春莲家祖上从河南举家迁到蒲城县,落户到荆姚镇许家庄村。那时村里滩地多,种粮食产量低,为了生活,村里大多数妇女便依靠织布赚钱糊口,王家的女人也不例外。
农忙时间,妇女跟着丈夫出去种地,照顾家里日常生活,闲下来坐在织布机上织一会儿布,还能给家里补贴些家用,织布也就成了妇女过日子的重要活计。
村民回忆,当时家家户户都织布,甚至在有些人家里,男人也能搭把手。织户最多的时候,全村370户中,有280户在织布。
这群人各有擅长。荆姚镇本地的妇女使用腰机织布,织出来的粗布一般没有花纹。制作的成品主要是衣服、床单、鞋面,供自己家人使用。大部分妇女会织抹布,因为织抹布的工序最为简单,织的布量大,还可以拿去集市上卖。
移民到许家庄村的妇女更喜欢使用轻便的高机织布,一机子布大概长2.3米,宽0.6米,织出来的花纹种类也更多。
传统的织布步骤,纺线、织布、裁剪都在自己家进行,倒经、经线、刷线、掏综、倒纬,再上织布机纺织。其中,经线和掏综决定了布织出来的花色。只有色线使用量合适,层次才分明,不单调。最初的图案有席米、圈圈、梅花,后来发展出了鱼眼、大小梅花、水纹等。
王春莲说,小时候家里穷,孩子也多,作为大女儿,她11岁就学着织布,分担家庭负担。大人在外面打工,她在家里要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闲下来就帮着织布,拿到“婆娘会”去卖。
王春莲手巧,纺线、织布、裁剪她一学就会,缝的琵琶扣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好看。20多年的好手艺,让她织的布几乎不愁卖。
王春莲说:“'婆娘会’就是一群婆娘在集市上做买卖。”每逢农历初五、初十,妇女把这段时间内做的手工拿去集市卖,补贴生计。有线、布、床单、抹布、猫儿鞋、小肚兜等手工制品,当然最多的还是粗布,好不热闹。
王春莲家离集市有十里路。每到“婆娘会”那天,早上8点,她背着织好的布,和邻居搭个伴走着去,有时候还能蹭上同村的自行车,省不少力气。
质量参差不齐的家庭手工作坊式的土织布,终究只能“靠天吃饭”。王春莲在“婆娘会”的生意靠运气,有时候能卖得出去,有时候一件都卖不了,最后原封不动地背回去,第二天再接着出去卖。
行合趋同 百里相从
许家庄村织土织布的妇女比较多,算是给荆姚镇的土织布打出了名声。但是要卖土织布只能去“婆娘会”卖,成了许家庄土织布销售的制约。
20多年前,张玉女刚嫁到许家庄村,靠卖杂货赚钱。1996年,张玉女因为怀孕,不方便继续做生意,养活这一大家人成了难题,她不得不寻些新出路。
△ 粗布加工销售
当时村里织布的都是散户,各自为营,脑筋灵活的张玉女就想把妇女们组织起来,既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扩大市场,最主要是可以“握成拳头”出击,打响品牌,增加收入。
第一步,她先从保证产品质量做起。2000年开始,张玉女亲自挑选棉纱纺线,她说:“纱的质量决定线的质量,得靠火烧来判断纱的好坏。”棉纱被火烧后,产生蓝色烟的布比黑色烟的布质量更好。
张玉女统一为织户们分发材料、收回成品、按件计酬,一机子布支付织户720—750元的手工费,这样一来,大家不用投入成本,能专心做质量。收回来的成品布,她再拿到西安的工厂加工成床上用品、服装等。
2008年,张玉女听到政府鼓励成立合作社的消息,她动心了。
同年4月15日,张玉女与其他5位合伙人共同投资100万元,正式成立“蒲城县玉女土织布合作社”,沿用之前的方法,合作社提供掏综后的织线,分发给织户,然后收回成品布。不久,又有38名村民以每股500元入股合作社,并且继续招收会织布的女工入社。
与之前不同的是,合作社还招收缝纫女工,可以直接缝制成品,为更多妇女提供缝纫、熨烫等工作岗位,根据基本工资、成品件数、到岗天数计算工资。
合作社坚持纯手工织造土织布,每户平均每年生产8机子布,合作社每年生产土布约360万米。玉女土织布合作社的建立,让整个织布流程规范化,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此外,还将蒲城土织布推广到其他地区的市场。线下的土织布专卖店分布在蒲城县、渭南市、西安市等地,甚至有白水的村民自己来厂里批发成品,销往国外。
蒲城县玉女土织布专卖店老板王卫红说,从2009年接手专卖店以来,土织布的销量一直都挺好,到2020年,一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100万元了。
凭借上乘的质量,玉女土织布的名气越来越大。合作社在银行扶贫平台、云联盟、淘宝等电商平台均有产品上线,会计惠奎安介绍说:“合作社几乎没有特意做过广告推广,但线上销售额在2020年已经达到1000万元。”
微商也为土织布销售打开了一扇“天窗”。从2017年微信在农村普及后,一些使用过土织布产品的教师、医生、宝妈,都会联系合作社,作为代理,用微信朋友圈在业余时间销售“玉女土织布”。
2018年新建成的“蒲城县荆姚镇玉女手织布扶贫文化产业园”,位于荆姚镇易地搬迁安置点附近,这里提供前台、销售、保安等十几个岗位,截至目前,共有255个社员在产业园得到了就业机会。
张玉女的牵头,得到了荆姚镇村民的回应,也得到了市场的回应。
2020年合作社销售总额达到2600万元,社员分红70万元,人均收入1.5万元,带动农户860户,其中贫困户占20%左右。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村民在集市上经常听到卖菜的小贩说:“都说女人能撑得起半边天,我看许家庄村的女人能撑得起多半边天!”
原来,许家庄村的女人们现在买菜比以前“大方”了。
张春英3月份拿了近3000元工资,是厂里公认的“全能”女工。她得意地说:“现在想吃啥肉、啥菜自己就去买了,还不用问男人要钱,比原来自由多了。”合作社经理张重阳还说,张春英不止手巧,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厂里每天都会在早上、中午吃完饭,带大家跳跳舞,活动筋骨,遇到节日还会组织排练节目,张春英跳舞好看,每次都是“舞蹈担当”。
其实妇女不止买菜“大方”,买电器也出手“阔绰”了许多。
方秋叶的老伴常年卧病在床,花了家里不少积蓄,让这个家庭陷入贫困。2014年老伴不在了、子女外出,留下一个外孙还要照看,方秋叶一度心情抑郁,还接受了两年的抑郁症治疗。
可是生活还得继续,邻居建议方秋叶去厂里打工。方秋叶让女儿给外孙报名私立幼儿园,每天把外孙送到幼儿园,只用早晚接送,自己农闲时间就去合作社车间做熨烫。方秋叶说:“挣了钱,养了家,看了孙子,都不耽误。”不仅在家织布的女工只利用农闲时间,厂里的女工时间也很自由。不管是农忙,还是家里有杂事,女工都可以提前请假,忙自己的事情。
△ 村民用老式织布机织布
现在,方秋叶家里换上了全自动洗衣机,液晶电视和空调也置办齐全。日常花销不用和女儿伸手,还能给外孙买零食。不仅如此,在厂子里,认识其他朋友,谝谝闲话、跳跳舞,不让自己闲下来,心情也好了起来。
在家里织布、镇上打工,这为要兼顾农活和家庭的妇女带来不少便利。正如张玉女所说:女人不用成天在家里闲聊挑事,而是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为家庭分担,她们不用只站在男人身后等着被照顾,即便挣不了什么大钱,家里日常开销也够用了。
孙满连家是村上比较富裕的家庭,儿子在西安,女儿在杭州,每月工资都比较高,给老两口的房子装修得很舒服。孙满连说:“以前为了赚钱,织得多。现在不用再赚钱糊口了,但闲的时候织布已经是几十年的习惯了,要是不织布,还无聊呢!”
一寸寸,一尺尺……织机千百根经纬线织就的是明天更美好的生活。
(陕西网 赵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