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刀】教育打假,打得了吗?
若不是看刀哥文章《打假,请先从教育开始》,我还真忘了今天是“3.15”了。可见,“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是多么的没有深入人心。我知道我如此说肯定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走到街上,也并未见市场上掀起多少有关“3.15”的风浪,我也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真没有多少人关心自己的身边有多少假!
我历来喜欢看刀哥的文章,从“1+1”教育博客到“刀哥看教育”微信公众,我始终在默默地关注着这个长着大脑袋的男人。我觉得这个男人有故事,有情怀,因为他如刀的笔端倾泻的是对教育悲悯与热爱。在杏坛尚未鲜花绽放的今天,谈教育总是充满了无奈,唉!教育怎能酱紫呢?
刀哥说:“在这个消费者的节日里,作为一个教育人,我首先想到的,是关于教育的一句名言: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我知道,艺术的实质是尚美,科学的实质是求真,按陶行知先生的说法,对教师而言,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对学生而言,则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同时我也知道,'应然'和'实然'从来就不是一回事,理论和现实,也有着很大的差距。”
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求真”了,社会答应吗?
先说说多张“时间表”和“课程表”的问题。在诸多的教育造假中,两张表问题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了。沉重的课业辅导让孩子盼望早点放学。枯燥的语数英课堂让孩子盼望在蓝天下操场上追逐。我们的孩子爱唱爱跳,也爱用画笔去描画未来的模样。作为一名基层老师,我们也无数次的面临解释“两张表”问题的尴尬。面对学生并无恶意的哂笑,最后只能用“是为了你们好”去搪塞。十年前,山东省出重拳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学秩序大为好转。小学生能够早早地回家了,教师也不大敢布置太多作业了,可老百姓怎么说呢,“你们当老师的还干工作吗?这么早让孩子回家,你让我们怎么办?还挣钱养活家不?”
学校弄两张表糊弄人,不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有的课时多了,就意味着有的课时被人为的砍掉了。那些多出来的课时大多分配给了文化课老师。其实,学校方面也是有苦难言,一方面人为增加老师的工作量,老师不愿意;另一方面,如果不打擦边球,教学质量下来了,家长闹意见。更何况,在广大的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本就稀缺,教育质量本就落后,如果再不想点歪招,恐怕群众更不答应。
所以,每当面临解释此类问题时,我都会老老实实地对学生说:“不骗你们,说真话真得很难。我承认造假,这也算是一点'真'吧!”
唉!这样的造假,也许有更难言的借口,因为在更多的悲剧后面,是令人悲哀的喜剧。
刀哥说:“对教育伤害最大,或者说逼迫教育作假的,除了检查,就是评选和评估。”
读罢这句话,真的是“于我心有戚戚焉”。谁担负着检查工作呢?当然是各级部门。这几年,除了教育部门的例行检查指导外,各种各样的检查评估和验收多如牛毛。当然,好多所谓的检查也是为了检查而检查。比如说,某某市出现了校园伤害案件了,这个时候往往是安全检查最密集的时候。查安保,查校车,查消防,查食品,查卫生……查来查去,就是看不到门口那两个六七十岁的安保老头在打敬礼。说真的,哪个学校的保安不是年过半百之人?真有歹徒入侵,你能指望他们去保护孩子?如此大的安全隐患,上级检查人员安能看不出?看的出又怎样,这些保安便宜啊!一通检查下来,留下一堆台帐,可谁也解决不了。无怪乎一位校长说:“我最怕检查了,问题谁也明白,可我们学校没钱,政府又不给钱,咋办!”
归根到底,造假的根源又回到了经济这本帐上。没钱还想吃大面,不糊弄咋办?
刀哥说的真好,“当造假能造出学校领导的“政绩”,造出教师的“成绩”,造出学校的“口碑”时,这些“政绩”、“成绩”和“口碑”势必又加剧了教育的造假行为。”
我们的官员是有级别的,弄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孩子那么喜欢打游戏了。游戏开发商为了吸引孩子,增添了升级功能,一级一级打上去,没有尽头。这很像我们干部的升迁,只要不退休,干部就永远都走在仕途上。升迁靠什么,当然是政绩、成绩和功绩。虽然这些“绩”都可能成为教育的“墓碑”!
当然,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地方的教育干部并不懂教育,政府通过行政任命教育干部更让教育发展举步维艰。教育是科学,教育最单纯,但在不同官员那里,他依旧是可以变出好多“花样”来的,有花样就要有造假,所以如果这一点不改变,教育造假行为就永远存在。
虽然如此,我仍对教育抱有美好的希望,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还是尽可能的用自己的“真”去影响孩子。我也照录一句话结束这篇小文,那就是刀哥的话——期望我们的教育,能够早日“抱朴守真”——真的教师,真的学生,真的学校,真的成绩,真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