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药理作用(高心汤验方药理祥解 )
赤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芍药(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能,主要用于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经闭瘕,跌打损伤,痛肿疮毒,目赤翳障等症[1]赤芍为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现代研究表明有着广阔的应用景,本文将赤芍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1.1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1.1.1 抗凝、抗血栓作用 王玉琴等用赤芍粗制提取液125~250mg(生药)/ml,除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外,250mg/ml也明显抑制凝血酶集中纤维蛋白原,在500~1000mg/ml时均完全不凝。近几年,徐红梅等[2]研究了赤芍总苷对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发现赤芍总苷能明显延长鼠和小鼠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静脉注射ADP-Na 所致的小鼠肺栓塞呼吸喘促时间,提示赤芍总苷通过对凝血系统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而产生抗血栓作用。徐先祥等[3]运用肺栓塞、动脉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三实验性血栓形成模型,观察黄芪总皂苷(AS)和赤芍总苷(TSP)以各种剂量配伍时的作用,结果AS和TSP 均具不同程度抗各实验性血栓形成作用或趋势,配伍后作用佳,抗凝作用则源于TSP,AS 50mg/kg和TSP 150mg/kg配伍时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最佳,表明AS和TSP 有协同抗血栓形成作用。1.1.2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研究表明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通过增加cAMP水平,影响血小板内cAMP水平升高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功能均会受到抑制。刘超等[4]对赤芍总苷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发现赤芍总苷可显著调节机体微循环,降低血清、血浆黏度,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李文等[5]对六种产地赤芍对大鼠抗凝血及抗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六种产地赤芍在0.5g生药/ml时,对抗凝血及血小板聚集有非常明显的作用。1.1.3 对红细胞的作用 赵春景等[6]研究了赤芍对乙肝黄疸患者红细胞通透性及渗透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肝黄疸患者红细胞通透性下降,赤芍能显著改善其红细胞的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对低渗张力的抗性,有定的稳定红细胞膜结构的作用。廖福龙等[7]用扫描仪研究不同产地赤芍提取物对红细胞聚集的抑制作用,采用葡萄糖500诱导大鼠红细胞在体外悬浮液中聚集,结果当赤芍提取物浓度达到138g/L时对红细胞聚集有明显抑制。1.1.4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徐红梅等[8]研究赤芍总苷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赤芍总苷能降低血淤大鼠的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减少红细胞压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吴家斌等[9]研究了赤芍801对肾病综合征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比较了4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1.2 对缺血性损伤的作用 有许国英等对赤芍作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进行研究,近几年来何丽娜等[10,11]对赤芍总苷(TPG)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应用组织培养法,以原代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为材料,制备缺糖损伤、缺氧损伤、自由基损伤、咖啡因损伤,一氧化氮损伤及NMDA(N-methyl-D-aspartate)损伤模型,经形态学检查发现TPG对六种大鼠神经细胞缺血损伤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在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克隆株(PC12)细胞缺血损伤实验中,MTT法和胞质LDH测定发现3.125~200mg/L TPG对缺糖、一氧化氮、氧自由基和Glu损伤有保护作用,但仅200mg/L TPG对缺氧损伤有保护作用,TPG作用机制可能主要针对损伤后期出现一氧化氮毒性损伤及细胞内钙超载等环节,进一步研究显示TPG对PC12细胞超钙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TPG还可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改善小鼠的主动学习记忆能力及空间分辨能力,显著增加衰老小鼠的主动回避次数;在12.5~200mg/L浓度范围内对氧自由基、Glu、KCL和NMDA所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TPG减弱及停止神经细胞凋亡一过程可有效阻止脑缺血时梗死面积的扩大,此外,TPG对微量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神经元突触生长具有协同作用,这对脑缺血后损伤细胞的恢复尤为重要。1.3 对肝脏的作用 赤芍归肝经,对肝脏也应该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早在1981年过晋源教授等[12]已开始对赤芍进行了研究,应用赤芍注射液(100%)对8条急性实验性门脉高压狗注射后,门脉压均明显下降,注射后下降平均差数比注射前有显著差异。随后不久汪承柏教授等[13]首创“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治疗重度黄疸肝炎”,通过项实验研究及大量临床观察,得出结论,“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法能抑制胆汁郁积因子、降低血浆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代谢产物-6-酮(PGF1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液粘滞度,改善肝脏微循环,加强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弥散及排泄,同时有利胆、利尿等作用。特别是赤芍,经过反复临床验证,它对持久不退的重度黄疸肝炎有血瘀血热见症者有显著的退黄作用。20世纪90年代杨大国教授等[14]应用以赤芍、丹参、葛根为基本方的中药治疗10例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纤维化患者,疗程3月,疗程结束时进行第2次肝穿刺活检,结果表明大剂量赤芍促进肝纤维化重吸收有效率为77.8%。吴其恺等[15]以内毒素(LPS)+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复方中药赤芍承气汤(由赤芍、厚朴、枳实、元明粉、生大黄组成)灌胃。4天后开腹取鼠肝组织做病理检查,以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蛋白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观察赤芍承气汤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赤芍承气汤可减轻肝细胞Fas/Fasl的表达,抵抗内毒素诱发的肝细胞凋亡;李凌等[16]继续研究了赤芍承气汤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影响,结果表明,赤芍承气汤能显著降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ET)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改善肝脏生化指标,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其机制可能在于通过恢复和促进肠道动力,减少了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杨大国等[17]运用赤芍承气汤对重度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芍承气汤可以显著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与比例,减少肠道G-杆菌(大肠杆菌、拟杆菌、梭菌)等有害菌群的数量,进一步完善了赤芍承气汤能改善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理。1.4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他 最近研究显示,赤芍和川芎合用还具有抗氧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梁日欣等[18]对大白鼠的实验结果表明,川芎和赤芍合用或单用均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合用还可提高SOD活性和降低MDA活性,在提高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能力及促进一氧化氮释放方面产生协同作用,表明赤芍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另有报道显示,赤芍能降低动脉内膜增殖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以及赤芍提取物有抗疱疹病毒Ⅱ型作用。2 临床应用2.1 治疗肝炎 宋克诚[19]采用赤芍茵蓟汤[由赤芍30~50g,茵陈30g,小蓟10g,大黄(后下)5~10g,山楂15g组成],治疗淤胆型肝炎48例,1剂/d,煎服,3次/d。结果表明,20天后黄疸指数恢复正常者33例,好转者12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3.8%,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邓欣等[20]研究赤芍承气汤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结果赤芍承气汤与对照组在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降低PT、升高PTA,降低血清内毒素和TNF-α水平方面的显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赤芍在治疗淤胆型肝炎、慢性肝炎等方面的报道甚多,在此仅举2例。2.2 活血化瘀通脉 高铁祥等[21]应用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意外进行实验研究,将10%赤芍注射液注入Wistar大鼠双侧风池、丰隆穴位,每穴各0.1ml,结果显示血栓形成抑制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表明赤芍具有散瘀血祛滞留之功效。另有李家康等[22]用10%赤芍注射液对100例脑梗塞、脑出血患者的部分穴位进行注射,每穴注射0.5~1ml,每穴总量为5~8ml,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7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其选穴为风池、曲池、足三里、肩、丰隆、太冲,除风池取双侧外,其余诸穴取患侧,结果表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下降,而载脂蛋白(ApoA1;ApoB)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表明赤芍穴位注射有调节血脂、软化血管、抗动脉硬化作用。赤芍注射液与经络穴位的双重作用治疗脑血管意外有较好疗效。综上所述,赤芍主要有活血祛瘀通脉作用,临床多用于保护肝细胞和脑细胞,同时对心血管等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有报道。相信对赤芍的进一步研究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赤芍在高心病特效验方高心汤中的药理作用: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1.抗炎:杏仁球蛋白组分KR-A40mg/kg、KR-B5mg/kg、白蛋白组分KR-A0.5mg/kg、AR-B0.5mg/kg静脉搏注射,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2.镇痛:杏仁球蛋白组分KR-A5mg/kg、KR-B5mg/kg、白蛋白组分AR-A5mg/kg、AR-B0.5mg/kg静脉注射,对小鼠苯醌扭体法试验,表明有镇痛作用。3.对胃酸的作用:苦杏仁甙可被胃酸或苦杏仁酶水解,产生氢氰酸和苯甲醛,普通1g杏仁约可产生2.5mg氢氰酸。氢氰酸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大约为0.05g,苯甲醛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服用小量杏仁,在体内慢慢水解,逐渐产生微量的氢氰酸,不致引起中毒,而呈镇静呼吸中枢的作用,因此能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显镇咳平喘的功效。4.20%煎剂1ml/kg给猫静脉注射,可致明显持久的血压下降。5.杏仁中含苦杏仁甙及苦杏仁酶,内服后,苦杏仁甙可被酶水解产生氢氰酸和苯甲醛,普通1g杏仁约可产生2.5mg氢氰酸。氢氰酸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大约0.05g(氰化钾约为0.2-0.3g),苯甲醛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成人服苦杏仁约50-60个,小儿7-10个即可致死,致死原因主要为组织窒息,苦杏仁久贮,苦杏仁甙含量可减少,同时服糖,毒性可降低。关于杏仁中毒的报道不少,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瞳孔散大,心跳速而弱,四肢冰冷,急救必须争取时间,立即口服活性炭或过锰酸钾(1:1000)或硫代硫酸钠(5%),尽快洗胃,并吸入亚硝酸异戊酯,静脉注射亚硝酸钠(3%10ml),随后注射硫代硫酸钠(25%50ml),及其他对症治疗如人工呼吸,输血等,有人认为服用小量杏仁,在体内慢慢分解,逐渐产生微量的氢氰酸,不致引起中毒,而呈镇静呼吸中枢的作用,因此能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奏镇咳平喘的功效。1/20最小致死量的氢氰酸静脉注射能短暂而强烈地兴奋呼吸中枢。直接涂于正常皮肤,可产生局部麻醉(如止痒等)。6.抗癌作用:苦杏仁提取物按100mg和200mg/kg体重剂量灌胃10天,对小鼠移植性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200mg/kg体重剂量将苦否仁提取物分别给正常小鼠灌胃5天、10天、15天,灌胃5天后,小鼠肝P-450含量增高,灌胃10天和15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肝脏P-450含量变化。苦杏仁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肝脏P-450有一时性升高作用。苦杏仁提取物以300mg/kg剂量给移植性肝癌小鼠腹腔注射14天,其肿瘤抑制率为72%(P<O.001),以400mg/kg给移植性肝癌小鼠腹腔注射10天,其肿瘤抑制率为60.8%(P<0.001),以600mg/kg剂量给移植性肝癌小鼠腹腔注射10天,其肿瘤抑制率为51.O%(P<0.001)。移植性肝癌小鼠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比正常小鼠显著下降(P<0.001),但苦杏仁提取物给药(400mg/kg)10天,小鼠P-450含量达到了正常水平。移植性肝癌小鼠肝胞浆以1,2-二氯-4硝基苯(DCNB)为底物的GST活性显著升高(P<0.001),而苦杏仁提取物给药组(400mg/kg)以DCNB为底物的GST活性高于肿瘤组(P<0.05)。以1-氯-2,4-二硝基苯(CDNB)为底物的GST活性在肿瘤组与给药组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就肝微粒体GST活性的变化情况来看,移植性肝癌小鼠以CDNB为底物的微粒体GST活性高于正常小鼠(P<0.05),但苦否仁提取物给药组的该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以DC-NB为底物的肝微粒体GST活性,无论在肝癌组和苦杏仁提取物给药组均无明显变化。7.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作用:苦杏仁在正常动物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在油酸赤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芍药(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能,主要用于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经闭瘕,跌打损伤,痛肿疮毒,目赤翳障等症[1]赤芍为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现代研究表明有着广阔的应用景,本文将赤芍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1.1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1.1.1 抗凝、抗血栓作用 王玉琴等用赤芍粗制提取液125~250mg(生药)/ml,除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外,250mg/ml也明显抑制凝血酶集中纤维蛋白原,在500~1000mg/ml时均完全不凝。近几年,徐红梅等[2]研究了赤芍总苷对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发现赤芍总苷能明显延长鼠和小鼠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静脉注射ADP-Na 所致的小鼠肺栓塞呼吸喘促时间,提示赤芍总苷通过对凝血系统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而产生抗血栓作用。徐先祥等[3]运用肺栓塞、动脉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三实验性血栓形成模型,观察黄芪总皂苷(AS)和赤芍总苷(TSP)以各种剂量配伍时的作用,结果AS和TSP 均具不同程度抗各实验性血栓形成作用或趋势,配伍后作用佳,抗凝作用则源于TSP,AS 50mg/kg和TSP 150mg/kg配伍时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最佳,表明AS和TSP 有协同抗血栓形成作用。1.1.2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研究表明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通过增加cAMP水平,影响血小板内cAMP水平升高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功能均会受到抑制。刘超等[4]对赤芍总苷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发现赤芍总苷可显著调节机体微循环,降低血清、血浆黏度,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李文等[5]对六种产地赤芍对大鼠抗凝血及抗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六种产地赤芍在0.5g生药/ml时,对抗凝血及血小板聚集有非常明显的作用。1.1.3 对红细胞的作用 赵春景等[6]研究了赤芍对乙肝黄疸患者红细胞通透性及渗透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肝黄疸患者红细胞通透性下降,赤芍能显著改善其红细胞的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对低渗张力的抗性,有定的稳定红细胞膜结构的作用。廖福龙等[7]用扫描仪研究不同产地赤芍提取物对红细胞聚集的抑制作用,采用葡萄糖500诱导大鼠红细胞在体外悬浮液中聚集,结果当赤芍提取物浓度达到138g/L时对红细胞聚集有明显抑制。1.1.4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徐红梅等[8]研究赤芍总苷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赤芍总苷能降低血淤大鼠的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减少红细胞压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吴家斌等[9]研究了赤芍801对肾病综合征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比较了4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1.2 对缺血性损伤的作用 有许国英等对赤芍作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进行研究,近几年来何丽娜等[10,11]对赤芍总苷(TPG)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应用组织培养法,以原代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为材料,制备缺糖损伤、缺氧损伤、自由基损伤、咖啡因损伤,一氧化氮损伤及NMDA(N-methyl-D-aspartate)损伤模型,经形态学检查发现TPG对六种大鼠神经细胞缺血损伤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在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克隆株(PC12)细胞缺血损伤实验中,MTT法和胞质LDH测定发现3.125~200mg/L TPG对缺糖、一氧化氮、氧自由基和Glu损伤有保护作用,但仅200mg/L TPG对缺氧损伤有保护作用,TPG作用机制可能主要针对损伤后期出现一氧化氮毒性损伤及细胞内钙超载等环节,进一步研究显示TPG对PC12细胞超钙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TPG还可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改善小鼠的主动学习记忆能力及空间分辨能力,显著增加衰老小鼠的主动回避次数;在12.5~200mg/L浓度范围内对氧自由基、Glu、KCL和NMDA所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TPG减弱及停止神经细胞凋亡一过程可有效阻止脑缺血时梗死面积的扩大,此外,TPG对微量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神经元突触生长具有协同作用,这对脑缺血后损伤细胞的恢复尤为重要。1.3 对肝脏的作用 赤芍归肝经,对肝脏也应该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早在1981年过晋源教授等[12]已开始对赤芍进行了研究,应用赤芍注射液(100%)对8条急性实验性门脉高压狗注射后,门脉压均明显下降,注射后下降平均差数比注射前有显著差异。随后不久汪承柏教授等[13]首创“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治疗重度黄疸肝炎”,通过项实验研究及大量临床观察,得出结论,“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法能抑制胆汁郁积因子、降低血浆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代谢产物-6-酮(PGF1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液粘滞度,改善肝脏微循环,加强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弥散及排泄,同时有利胆、利尿等作用。特别是赤芍,经过反复临床验证,它对持久不退的重度黄疸肝炎有血瘀血热见症者有显著的退黄作用。20世纪90年代杨大国教授等[14]应用以赤芍、丹参、葛根为基本方的中药治疗10例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纤维化患者,疗程3月,疗程结束时进行第2次肝穿刺活检,结果表明大剂量赤芍促进肝纤维化重吸收有效率为77.8%。吴其恺等[15]以内毒素(LPS)+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复方中药赤芍承气汤(由赤芍、厚朴、枳实、元明粉、生大黄组成)灌胃。4天后开腹取鼠肝组织做病理检查,以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蛋白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观察赤芍承气汤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赤芍承气汤可减轻肝细胞Fas/Fasl的表达,抵抗内毒素诱发的肝细胞凋亡;李凌等[16]继续研究了赤芍承气汤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影响,结果表明,赤芍承气汤能显著降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ET)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改善肝脏生化指标,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其机制可能在于通过恢复和促进肠道动力,减少了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杨大国等[17]运用赤芍承气汤对重度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芍承气汤可以显著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与比例,减少肠道G-杆菌(大肠杆菌、拟杆菌、梭菌)等有害菌群的数量,进一步完善了赤芍承气汤能改善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理。1.4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他 最近研究显示,赤芍和川芎合用还具有抗氧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梁日欣等[18]对大白鼠的实验结果表明,川芎和赤芍合用或单用均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合用还可提高SOD活性和降低MDA活性,在提高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能力及促进一氧化氮释放方面产生协同作用,表明赤芍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另有报道显示,赤芍能降低动脉内膜增殖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以及赤芍提取物有抗疱疹病毒Ⅱ型作用。2 临床应用2.1 治疗肝炎 宋克诚[19]采用赤芍茵蓟汤[由赤芍30~50g,茵陈30g,小蓟10g,大黄(后下)5~10g,山楂15g组成],治疗淤胆型肝炎48例,1剂/d,煎服,3次/d。结果表明,20天后黄疸指数恢复正常者33例,好转者12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3.8%,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邓欣等[20]研究赤芍承气汤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结果赤芍承气汤与对照组在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降低PT、升高PTA,降低血清内毒素和TNF-α水平方面的显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赤芍在治疗淤胆型肝炎、慢性肝炎等方面的报道甚多,在此仅举2例。2.2 活血化瘀通脉 高铁祥等[21]应用赤芍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意外进行实验研究,将10%赤芍注射液注入Wistar大鼠双侧风池、丰隆穴位,每穴各0.1ml,结果显示血栓形成抑制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表明赤芍具有散瘀血祛滞留之功效。另有李家康等[22]用10%赤芍注射液对100例脑梗塞、脑出血患者的部分穴位进行注射,每穴注射0.5~1ml,每穴总量为5~8ml,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7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其选穴为风池、曲池、足三里、肩、丰隆、太冲,除风池取双侧外,其余诸穴取患侧,结果表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下降,而载脂蛋白(ApoA1;ApoB)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表明赤芍穴位注射有调节血脂、软化血管、抗动脉硬化作用。赤芍注射液与经络穴位的双重作用治疗脑血管意外有较好疗效。综上所述,赤芍主要有活血祛瘀通脉作用,临床多用于保护肝细胞和脑细胞,同时对心血管等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有报道。相信对赤芍的进一步研究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赤芍在高心病特效验方高心汤中的药理作用: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型RDS实验动物不仅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并可使病变得到改善。8.其它作用:苦杏仁甙有抗突变作用和预防和治疗抗肿瘤药阿脲引起的糖尿病的作用。此外,苦扁桃油(即苦杏仁油)有驱虫,杀菌作用。体外试验对人蛔虫,蚯蚓等均有杀死作用,并能杀死伤寒,副伤寒杆菌,临床应用对蛔虫,钩虫及蛲虫均有效,且无副作用。杏仁在高心病特效验方高心汤中的药理作用: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