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不专业,亲人两行泪!收藏唐代金银器要了解这些
大唐盛世,经济文化极其繁荣。就金银器而言,制作技术之高超,花纹之精美,品种之繁多,前 所 未 有,达到了当时的最 高水平。就金银器的风格而言,可说雍容华贵,文化气息浓郁,体现了盛世之风采。为此,论者谈及唐代金银器时都不惜笔墨,大肆渲染。
对于唐代来说,富丽精湛、中西合璧的金银器,正是大唐文化、大唐精神的一个缩影。
唐代的金银器很发达,达到了金银器历史制造的巅 峰。唐代一些陶瓷器的制作也模仿了金银器的器型。在国内外市场上,唐代的金银器价格居高不下,也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有关。
唐代地方官员向皇帝进献财物的习俗始于高宗、武则天时期。玄宗时期,这种风气大盛。进奉行为是中 央和地方高 级官吏在法定赋税和各地常贡之外给皇帝的额外贡献。最初的进奉品种较杂,包括各地特产、金银钱帛、珍玩甚至犬马,进奉金银最初一般也是金银铤,但是金银铤只能使用,没有赏玩价值,各地官员为了使进奉的物品得到皇帝喜爱,便在样式、纹饰方面动起了心思。在唐代宗时期,每逢元旦、端午、冬至和皇帝生日,地方官员都要进贡,称为“四节进奉”。德宗时期,进奉之风更甚,四节进奉之外,又出现了月进、日进、助军、贺礼、助赏等名目。这些进奉的财富并不会进入国库用于国家财政开支,而是进入皇 室私家专用的内库,专 供皇帝本人直接支配挥霍。安史之乱前,特别是唐初,皇帝一般不提倡进奉,但在安史之乱后,朝廷作坊已无力满足他们奢华的需求,皇帝更多依赖于地方进奉,甚至直接索取,皇帝也以地方进奉状况来妄施恩宠,这就为地方官僚进奉邀宠提供了更多机会,也极大地刺激了官员们相互攀比以及对各地百姓赋税的盘剥。
唐朝工匠不论是金银器錾刻还是玉器打造,精美得令生活在科技发达时代的我们都感到惊叹和向往。
近代 考古发掘中,唐代金银器皿被大量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有3批:一是1970年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碗、杯、敝、壶、盒、匦、香囊、钗、炉、梳背等金银器270件;二是1983年江苏丹徒丁卯桥窖藏出土的论语玉烛龟形酒筹筒、酒令筹、盒、盆、茶托,碟、盘、杯、注子、瓶、蒙炉、锅、箸、匕、钗、镯等银器956件;三是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金银器121件,其中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盆、盒、茶罗子、碗、碟、香炉、香囊、茶碾子、笼子、盐台、风炉、灯、臂钗、香宝子、箸、匙等,另有与佛教有关的造像及法器,如菩萨像、香案、舍利棺、宝函、阔伽瓶、锡杖、如意、钵盂等。其中,何家村金银器反映了盛唐时期北方金银工艺的成就,丹徒丁卯桥银器和法门寺金银器(除少数外)分别代表了晚唐时期江南地区和北方地区金银工艺的水平。
在唐代,以金银器物为载体,把文化中的不同以一种新的创造揉合在一起,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促进了时代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绚丽瑰宝,为后世对唐文化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