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由太子被废为庶人,武则天只是背了黑锅,他才是真正的主谋

李贤,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薨逝,被册立为皇太子,680年,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

史书工笔,都认为是被武则天猜忌李贤,设计李贤要造反,才被废除,实际上武则天只是背了个黑锅。真正导致李贤被废的不是别人,而是被认为懦弱无能的唐高宗李治。

01

母子夺权显裂痕

李弘薨逝后,李贤作为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毫无悬念的继承太子之位。李治对李贤辅助者的安排,几乎保留了李弘的全部班底,再加上李贤原来府邸官员,可谓是实力雄厚,同时也可以看出来,李治对李贤这个太子的看重。

李贤入主东宫后,大显其才,他做事雷厉风行,精力充沛,谈论起朝政来更是一针见血,处理政务更是合情合理。公务之余经常召集崇文馆学士一块探讨儒家经典,与青年才俊吟诗作赋,很快获得了朝野的拥戴,也与宗室子弟相处融洽。

李贤受到了朝臣的拥戴,那么意味着武则天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这让政治欲望强烈的武则天如何受的了?

于是,朝中出现了两股势力,一派以李贤为代表的太子派,一派是以武则天为代表的皇后派,开始了明争暗斗。

李贤当太子前有一套自己的官员班子,当了太子后又继承了李弘的所有人员,有这两拨强大的队员,已是实力不可小觑,而且太子处理朝政对于大臣们来说是名正言顺,权利派宰相郝处俊、李敬玄、戴至德等人,实力派军方代表刘仁轨全力支持李贤,更有一些曾被武则天打压,后来重返朝堂的高士廉后代,长孙无忌后代,以及关陇贵族被打压的后代,全部步伐一致的站到了李贤的后面。

武则天只有自己的侄子武承嗣,少数几个跟随武则天的王德真、王立本等人,几个回合下来,武则天坐在那道珠帘后面,严然已经成了摆设。

武则天从李治第一次风疾就开始处理朝政,十几年了,现在儿子当了太子,老娘就要成了摆设,这让权利欲望极其强烈的武则天如何肯善罢干休。

这个时候,武则天能够依靠的只有老公李治了,于是她把主意打在了李治身上。

02

窥透帝王心术心灰意冷

武则天一直非常爱李治,在她的心中,李治也是爱她的。纵然不是全心全意的爱她,起码也是依赖她的,因为从李治开始犯头疾,都是她帮助李治打理朝政,这些年来也是兢兢业业,在她的努力下,大唐王朝在正常的轨道上快速的前行。

而且,武则天不仅参加了泰山封禅,而且作为亚献,进行了祭地,在她心中,她是与神最接近的人,是有资格治理朝政的。

于是向李治提出要求,让她摄政,只有她摄政,才有权利决断朝中大小事务,而不是事事与太子一派的人扯皮,进行拉据战。

上元三年三月(676年),李治在朝会上宣布命皇后暂摄皇权,统御中外。

这一任命遭到朝中所有文武大臣的反对,连武则天的亲信武承嗣、王德真等人都不得不跪下请求皇上收回成命。

众望所归,李治只能收回成命,依然是武则天听政,众大臣尽心辅佐太子。

在这一刻,武则天终于明白,她被李治耍了。

李治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把摄政大权交给她,只所以答应她,因为他知道,朝中大臣是绝对不会答应把皇权交给一个女人,让一个女人领导他们。而李治只不过是顺水推舟,既答应了武则天让她摄政,只不过是朝臣不答应,他也没有办法,让武则天怨不到他头上,只会更加痛恨那些反对她的人,只会继续与太子斗下去。

其次,自从太子李弘去世后,李治的病情已经越来严重,很少管朝堂上的事,坐上朝堂上也只是一个瞌睡虫,只有军国大事,才会决断,其他政务基本不管,都是太子和武则天在处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迟早有大臣会上奏折,提议摄政,只是那时朝臣提议的人选是太子,到时满朝文武大臣一力支持,而李贤又非常得人心,几年处理朝政,几次监国,已经历练出来了,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既使李治不甘心,估计到时也不得不让太子摄政了。

太子一旦摄政,自己会不会成为祖父李渊?

这才是李治最担心的,现在李治提议让武则天摄政,官员们不同意,好不容易说服李治收回了成命。那么他们绝对不敢再提议让太子摄政,只会维持现状。

第三,李治真的放得下权利吗?

他虽然软弱,但是绝非轻易妥胁之人,更不是放得下权利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内有雄心,外有政治手腕的人。

李治上位之初,皇权被长孙无忌把持,他隐忍七年,斗倒了顾命大臣,铲除了关陇集团,将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利用李义府打击关陇集团残余人员,利用之后把这个贪官毫不留情的贬出去,刘仁轨精明绝顶,但是在李治面前也是几番被贬,几番起用,不用时贬出去,用时立即召回来。

李治亲政之后,平百济,征高丽,攻土蕃,封禅泰山,这哪是一个软弱无能,没有政治头脑的人干出来的?

这样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岂会把手里的权利心甘情愿的让出来,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既然不愿意让出去,这次的提议武则天摄政,只是他的又一次政治平衡。

提议武则天摄政,杜绝有人提议让太子摄政,这样皇权就不会转移,而是更牢固的掌握在李治手中。同时,太子和武则天都没有摄政之权,两个人只会继续斗下去,两个人斗的越厉害,李治的皇位坐的就越牢固。

武则天窥透了帝王心术,心一下子冷了,她感觉受到了愚弄,感到自己只是一个工具,李治平衡朝堂的工具,感到自己目前的一切都是镜花水月,越想越心灰意冷,她感到无趣,感到没意思。在之后很长一段日子里,武则天虽然每天还依然上朝听政,但是再也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听政。

在单纯听政的日子里,武则天依然很迷茫,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因为权利,她已经与儿子水火不容,如果李治早她离开人世,留下她一个太后,往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她会有什么好归宿?像秦始皇对待赵姬一样,李贤也会囚禁自己吗?

03

李治不满李贤给了武则天机会

武则天停止了争斗,也不再醉心于政务,每天听政之后,也不再处理奏折,而是逛逛后花园,看看花,欣赏满园的鲜花。

武则天不斗了,李贤就起来了,没有掣肘,处理起朝政来更是得心应手,相应的,权势就大了起来。

李贤一家独大,这不是李治想看到了,可是武则天不斗了,还处处听李贤的,听宰相的,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李治怎么办,他一个病夫,连奏折都看不清楚,需要人念,根本没有精力一件一件的管理朝中大事,再这样下去,李贤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父皇李世民?

在这样的猜疑下,李治开始着急,开始对太子不满,他更需要做点什么,来显示自己的重要性,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677年春,久病缠身的李治竟然宣布举行籍田礼,亲自犁了九垄地,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威望。

李治不甘心太子的声望在自己之上,为了提升自己的权威,李治开始筹划着封禅嵩山,但是当时新罗战火重燃,已经臣服的高丽、百济和吐蕃也全部反了起来,处处战火,各地的军报一个接一个的送往长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臣们当然没有精力筹备封禅之事。

看清楚了李治的心思,明白了他对李贤的猜疑,武则天看到了重新执掌权利的机会。

武则天一面不动声色的安插自己的亲信在一些看起来不重要,但是却是实实在在干活的位置,还升了一些不得志的人的官,例如元万顷、苗神客,胡楚宾等,这些不得志的人被武则天提拨,当然要效忠于武则天,听命于她。

另一方面,武则天让武承嗣与宗室子弟密切来往,做她的耳报神。收买给李治看病的道士严崇明,让他利用给李治诊治时,半真半假的说一些鬼魂神灵之事。因为李治久病,已开始尊崇神鬼,这样严崇明利用神鬼之说离间起李治和李贤,让李治深信不疑。

武则天布下天罗地网之后,又说服李治离开长安,到九成宫(离长安一百多里)养病,彻底的隔离了李治和李贤,把宰相班子都留在长安,武则天陪同李治到九成宫养病。

李治远离朝堂,本来就疑心太子,现在严崇明、武承嗣添油加醋、捕风捉影的说一些太子的是非,一会是太子府的官员经常与高士廉的后人一起聚会,一会许多军报太子都没有送往九成宫,而是自己决断,一会又是太子根本没有筹划封禅嵩山之事。

李治本来就因为猜疑太子而心生慌乱,现在听到这些馋言,更是心急如焚,随便找了个小错,把太子和宰相们训斥一翻。

这让武则天肯定了心中所想,完善了自己心中的计划,于是开始全力让亲信们离间李治和李贤,把李治对李贤的不满推到一个顶点。

04

废除李贤

经过武则天的努力,李治对李贤的不满终于达到了顶点,急需一个出口发泄出来,这时李贤与男宠赵道生之间的种种事情摆到了李治的案上,武则天利用此事逮捕了赵道生,一番拷打,赵道生供出李贤府中私藏铠甲数百具(李贤善骑射,这些铠甲是行猎之用),有谋反之意,武则天趁机抄了太子府,搜出了铠甲。

至此,太子谋反证据确凿。

此时,李治面对着太子谋反的证据,心如刀绞,这是他一力把局面推到了这个地步,可是想挽回,已经来不及了。

武则天在朝中安插的人已经起了作用,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而之前因为李治猜疑太子,打压宰相和东宫僚属,贬的贬,训的训,这些人已经被搞怕了,现在太子谋反证据确凿,谁敢趟这混水。

680年,仅仅当了五年皇太子的李贤,被废了,贬为庶人。

05

反思

李贤的被废,看起来是因为与母亲武则天争权,被武则天斗倒的,可是实际上起着决定作用的是李治。

如果李治全心全意信任李贤,不猜疑,武则天能有机会离间两人吗?不能,既然不能,武则天在弱势情况下,岂能对付得了全朝堂追随者的李贤吗?

这使我想起来汉朝的刘彻,他虽然是太子,但是参与朝堂之事并不多,主要是汉武帝晚年对刘彻各种防备,就是因为汉武帝的防备,才让小人江充有机可乘,利用巫蛊之事陷害刘彻,最后使得皇后卫子夫自杀,刘彻自尽,这同样是一出父子猜疑的悲剧。

所以,与其说是武则天斗倒了李贤,不如说是武则天利用李治的猜疑,加速了李贤的被废。

说白了,李贤是一个心有大志的人,又是一个能力超群的人,他的出类拔萃获得了朝臣的尊敬与爱戴,提高了自己威信的同时,使得李治在群臣中的威信下降,这才是根源所在。

两个字,都是“权力”惹的祸,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惜与儿子争斗。

李治,为了权力,把老婆当工具,把儿子当威胁,这才是李贤被废的根由。

所以,在李贤被废的事情上,武则天也只不过是个帮凶,是个工具,而李治才是真正的元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