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纹状体的促震颤功能
张海鹏[1.涿鹿县医院脑脊髓外科ICU,河北张家口075600;2.北冀州祖冲之-郭守敬格致科学院物理学部粒子宇宙学研究所,生物学部国际疑难-危重病学研究所(筹), 河北张家口075000;3.珠穆朗玛大学(Qomolangma University)黄帝城医科研究院(筹)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ICU/国际疑难-危重病学研究中心,河北张家口075600]
最迟在2019年的著述中,笔者提出基底节中的纹状体的促震颤功能(这是神经生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此可解释70岁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很少有震颤,推测这些高龄患者往往并存轻度的多系统萎缩——包括纹状体的萎缩(可以是年龄相关性生理性萎缩)。事实上,又发现累及纹状体的路易体痴呆并发的帕金森综合征也很少有震颤。此为纹状体促震颤功能再添新证据!
新纹状体即尾状核与豆状核中的壳核起源于大脑,前者被视为皮层下运动中枢。与大脑皮层联系紧密,并可能参与截瘫性肌肉痉挛的肌张力增高。
旧纹状体即苍白球起源于丘脑(背侧丘脑),是间脑层面的运动中枢。
苍白球可能有促进震颤及肌张力低的蠕动的原始作用,此可以解释鱼类游泳的震颤性,爬行类的蠕动性。但一例苍白球后部变性者有震颤症状——却提示苍白球可能有抑制震颤作用,尽管一例没有统计学意义,然而,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最终累及苍白球也并未出现震颤。另外,神经节苷脂异常的遗传病被发现由轴突累及到基底节。
总之,纹状体特别是新纹状体很可能有促震颤作用;此也许有进化生物学意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