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林海微澜:风华绝代-瞻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

(eddie林海微澜)

记得上次看马未都先生在百家讲坛谈家具,曾专门引用了这一段:
○床帐
  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之地,而夜间所处,则止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此。
芥子园李笠翁先生,风流才子中的极致.雅者,仰其画谱与戏曲,俗者,大概就一头枕着他的<玉蒲团>了.文人的文气,莫过如此了,明明是**极致,偏偏弄了个<觉后禅>的冠冕堂皇的名字.

马未都先生也许是受《闲情偶寄》李笠翁的"庋"所启发,把中国古典家具大致分为"坐/卧/承/庋"四大类.
坐具卧具很容易理解,承具指几/案/桌/台,而庋(音"鬼")具,则包括了所有的容器类制作.
第一个确定以使用功能作为明式家具分类标准的人是明式家具研究先驱杨耀先生.杨耀先生是中国明式家具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教授的助手,参与了世界上第一部明式家具专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的编撰工作.
杨耀先生按使用功能把繁多的明式家具归纳成六大类.即:
1 凳椅类
2 几案类
3 橱柜类
4 床榻类
5 架类
6 屏类

后来专家名家的分类诸说基本上都是依据功能分类的大同小异.
窃以为马未都先生的坐卧承庋说到是颇为文气,类似中国传统概念的花鸟虫鱼风花雪月帝王将相,别致得很.

一并发些这些先驱的介绍与照片.中国家具文化的历史上,肯定有他们大写的名字.
这就是艾克教授与他的夫人曾佑和女士.
(照片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这是杨耀先生.

杨耀先生著作《明式家具研究》序 
"我国把明式家具作为一份宝贵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研究是在20 世纪30 年代初开始的。我国第一位把全部精力投身于此的学者是杨耀先生。

杨耀,字子扬,1902 年生于北京。早年家境贫寒,1932 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任建筑师,并开始与当时在辅仁大学任教的德籍教授艾克先生(Dr . Gustav Ecke )合作,开始研究明式家具,编著出世界上第一部有关明式家具的专著《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同时撰写《中国明代室内装饰和家具》 ,《我国民间的家具艺术》 等明式家具重要论文,对明式家具的产生背景、类型、结构、榫卯、造型、装饰手法、工艺技艺以及艺术成就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其中不少成果,仍为今天后起的明式家具的研究者所引用。

1944 年起杨耀先生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一边教学,一边承担建筑设计任务。解放后,杨耀先生更以饱满的热情,参加祖国的建设。1 962 年在原建筑工程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任总建筑师,领导室内设计及明式家具研究工作。同时积极热情地为大专院校、家具厂培养家具研究及设计人员。

十年浩劫中,杨耀先生受到不应有的冲击与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78 年8 月21 日在京不幸逝世。

杨耀先生对我国明式家具十分热爱,数十年如一日进行了研究。他披荆斩棘,为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古代文化遗产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著贡献。

(一)确定以使用功能作为明式家具分类标准

研究明式家具有多种分类方法,但以使用功能作为家具分类方法最具有概括性。四十年前杨耀先生通过对明式家具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按使用功能把繁多的明式家具归纳成六大类的意见,即:1 凳椅类;2 几案类;3 橱柜类;4 床榻类;5 架类;6 屏类。这种分类方法,纲目分明,易于总结,便于探索家具演变规律,多为后来研究明式家具的人们所遵循。

(二)为明式家具的研究探索出一条科学途径

是把明式家具当成纯工艺美术品去品味鉴赏,还是把明式家具当成古代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放到具体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解剖它的结构,研究它的榫卯斗拼方法,分析它的工艺技能和造型方面的成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杨耀先生主张并亲身践行这后一种方法,从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开辟了一条科学研究明式家具的途径。

杨耀先生一生勤于对明式家具的解剖研究,早在20 世纪30 年代亲自在实践的基础上绘制出一批精确的科学性很高的明式家具结构和构造图纸,这在明式家具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批明式家具的测绘图纸。完全可以据这些图纸复制出明式家具,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很值得学习的。

(三)虚心向匠师学习,走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

杨耀先生经常下作坊、下工厂向工匠请教,观察他们的操作,整理他们使用的专门术语,并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来剖析验证,发掘确定明式家具的专用术语,榫卯名称,线脚、线型、装饰配件等名称。绘出榫卯斗拼图纸。这就大大方便了后来的研究者。事实上他的这些劳动成果,直到今天一直为后学所沿用。

(四)宣传和保护明式家具

我国古典家具发展到明代,达到了它的高峰,各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我国古典文化和生产技术的重要遗产,但这部分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没被人们所认识。

自从杨耀先生开展对它的研究和宣传后,才引起各界人士的瞩目,于是收藏、鉴赏明式家具成为一时风尚,私人和博物馆对我国明式家具开始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物而收藏。杨耀先生就是著名的明式家具收藏家,致使不少明式家具的珍品得以保护,至今流传于世。在这方面杨耀先生的历史功绩是很大的。

杨耀先生这些论文最早发表于1942 年,最晚发表于1963 年。......"

为杨耀先生作序的人,是他的学生,刚刚过世的明式家具学会会长陈增弼先生,伍氏兴隆的伯乐......

中国家具学,作为一门学科,于2007年6月24日第一次走进高等教育的大学学府.
这一天,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中国家具学系成立,历史上的首位系主任,就是陈增弼先生.

上博与马未都先生都非常推崇明式家具攒斗工艺的合理性,攒卐字纹(好象应该反过来才对,卐是纳粹)是很养眼的型,但愿不要被重复泛滥复制. (与同好探讨艾克夫妇罗汉床的器型)
过尤不及,卷草纹透雕皇宫椅原本是好东西,就是太多了.好比上博的那些殿堂级明清家具,现在到处都是仿冒品,结果是老祖宗反而整天被人指指点点.

关于上博的七根木料,上博乔明大姐更多的说明着重于明清家居是如何使用木材.
古代富庶人家的习惯是娶媳妇的时候要置办新家具,而家具用材往往是祖辈就积攒下来的.这样的木材一般都经历了两代到三代人的陈化,大约有60年的光景,所以有说新材伐下要天然陈化60年方为最好.称为一甲子.
用了祖辈置办陈化的木材的同时会继续补充新材以备将来之需.
大致而言,传统家具制作使用的木料都经过多年寒暑天然存放,在干燥与木性稳定方面都是新材无法攀比的.
因为材料好,尺寸相对稳定,加上成本昂贵,所以精工细作,榫卯精确.许多到代的老家具都是不上胶的.现在盛名的鱼鳔胶,是从清代开始使用的,也有使用牛骨熬胶,现在苏作就有使用.

关于上博明清家具馆西厢走廊的七根木样的理解,引用一段文字:

"过去有什么木头就做什么木头,作出来的东西都很漂亮,可见木头之外的匠心。
为了做家具,把木头特点分个类:
1、晶莹剔透。
2、稳定性。
3、均匀性。
4、比重硬度。
5、韧性。
6、色泽。
7、气味。
给木材打分,排队自然出来"。

每个人的喜好偏爱有所不同很正常,所以有人独崇紫檀,有人非黄花梨不用,即便是价格等而下之的铁力鸡翅,依然有其独特的一面而不乏追捧者.

对材质的过分计较,尤其是对价格高低的追捧,就会导致
"现在什么贵做什么,好好的木头,作完了东西只见“匠气”不见“匠心”,最怕什么都不像"。

很庆幸一帖"漫话红木-随笔随言",能够得到当今红木名家庋置清雅周鲁生先生的点评.
周先生推崇黄花梨,在他的字典里,黄花梨只产于海南.
周先生认为黄花梨最合适的陈化时间是50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