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曾有人问: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灵气和活力?为什么他们在学习中不能体验到快乐?为什么你的学生都说“我喜欢数学”? 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许多知识将在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得到应用,有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基础的任务,因而不能要求所学的知识立即在实际中都能得到应用。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当人们面临新情景、新问题,试图去解决它时,必须把它与自己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当发现已有知识不足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时,就必须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训练相关的技能。应看到,知识和技能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提倡问题解决的时候,不能削弱而要更加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给学生哪些最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问题的关系。目前,《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内容的确定,已为更好地培养我国初中学生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主要渠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应努力使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可以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银行事务、利率、投资、税务、交通、城市建设、居住、饮食等常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其次要把所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去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学生的现状,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三、让学生感受到解题中的快乐
在设置问题情境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到什么,它是使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最好“诱惑”.其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品尝解题带来的快乐,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藏于简单实验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最后,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问题中来,成为解题的主人.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第一,教师要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第二,让学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在第一节数学课中,我向学生介绍了“z+z”――知识+智慧(数学课件),学生可以在上面作出所学过的任何内容.这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很大的悬念,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想学数学的机会.对学生而言,比较一个数与其倒数的大小是容易出错的,当学生在计算机上拖动数a时,倒数1/a相应移动,很容易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脸上流出异样的神采.在讲“展开与折叠”这一课时,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静静地看着一个个平面被打开,当最后一个平面被打开时,整个教室里荡漾着欢呼声,每个学生都雀跃着,这样的数学课谁不喜欢听?他们不仅仅是在学数学,也是在享受数学.
第三,发现数学中的残缺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也“有惑”,激发学生想学习下去的欲望.
在教学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题:从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中选一名,参加全运会时,候选人每人射击5次,打中的环数为,甲:7环、8环、9环、8环、8环;乙:5环、10环、6环、9环、10环.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选谁参加全运会比较合适?于是同学们对甲乙二人的成绩作了分析:(1)平均数:两人都是8环;(2)中位数:甲是8环,乙是9环;(3)众数:甲是8环,乙是10环.明显从中位数和众数两项指标上看,乙都优于甲,但是体委领导却选中了甲运动员参加全运会,你认为公平吗?谈谈理由.学生激情高涨.是啊,都觉得应由乙参加全运会,因为运动员的成绩主要指标是平均数,在平均数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不让乙运动员去,因为乙的发挥极不稳定.成绩的稳定性要用另一种量来表示.于是学生迫切想继续研究能够表现成绩稳定的量――方差.但是教师却并不急于讲解,只对学生说在以后的教材中会学习到,这样留下一个不完美的结局,让学生去研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中,老师起主导调节的作用.教师的表情动作要体现平等、民主。首先,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特别是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每一位优秀的老师,无论是年过九旬的教育家斯霞,还是尝试教育法创始人邱学华,抑或是东北大汉魏书生,他们无不是微笑的天使。热情的微笑展现于脸颊,蕴含的却是崇高的人格,对学生浓浓的师爱。
同时,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等都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其次,数学教学常常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大运动量的解题训练成了一些教师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法宝,特别是毕业班的师生,迫于家长学校社会的层层压力,大搞题海战术,并且各科齐头并进,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苦不堪言,变“熟能生巧”为“熟能生厌”。这时教师就不能贪图轻松,依赖教科书和参考资料上现成的证明解法和答案,而应该了解每个例题和习题训练的目的要求,了解难易程度,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外练习的安排更合理化,力争达到“教师游题海,学生驾轻舟”。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那会损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换之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让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社会家庭同学的影响或诱惑,干扰了正常的学习情绪,出现了厌学逃学等恶性后果,这时我们不宜大声喝叱,不问青红皂白地一棒子打到底,而应循循善诱,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
从日常的教学做起,从点滴入手,防微杜渐,注意积极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态度和信念,避免不良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师生共同商议并解决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做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双重朋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再者,老师要善于用眼睛表达自己的情感信息,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走进教室的一刻起,老师就要有意识地用自己和蔼、信任的目光,尽可能平均地投向全体学生,这不仅会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还会让每一位学生,有一种被重视感、被关注感,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