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多人的印象里,美国是一个充满现代化元素的国家,它有世界先进的科技和领先的经济。和这种印象相悖的是,实际上美国也是一个宗教色彩很浓厚的国家。
官方层面上,国会举行会议之前需由议长领头诵读一段《圣经》,总统就职之前需要把手放在圣经上宣誓;日常生活里,居民生活区的教会牧师会对打算离婚的夫妻进行约谈调解;从数据层面说,美国人信教的比例要比欧洲人高得多。
所以如果想真正了解美国,就需要了解他们这种宗教性。
为什么美国会有这么强的宗教性?
从群众来讲,来到美洲的英国殖民者大部分属于新教中的一个派别——清教,信仰最为虔诚,对美国的影响因而很大。
从源头来讲,英国移民来到美洲大陆垦荒开拓土地,就是靠着宗教信念驱动着,宗教精神可以说是美国精神的底色。
以美国的第一份重要政治文献《五月花号公约》为例,公约的第一句话就是“以上帝之名,阿门”,很像一篇布道词;
在《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之后的十年,另一批移民领袖发布的布道词《基督教仁爱的典范》依旧体现了很强的宗教使命感,该词宣称他们要建立一个山巅之城,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他们。
山巅之城一词源于《圣经新约》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清教徒相信上帝与他们有个契约,并挑选他们领导地球上的其余国家。
为什么美国的宗教性能持久几百年?
第一,因为北美的环境很恶劣。
签署《五月花号公约》的那批清教徒移民,来到北美的第一个冬天就因为饥饿、寒冷而死去了半数。当人们深处恶劣的物质环境时,就更加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宗教的存在是一种活下去的支撑。
第二,因为宗教与政治存在着合作关系
与欧洲某些国家的政教合一、政教夺权的情况不同,美国一开始就是政教分离,宗教的关注点不在政治而在社会,且帮助政府管理社会。
以教育为例,在当时北美的识字率比英国本土还高上很多,教会功不可没。
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就是由教会于1636年建立,其后的康奈尔、耶鲁也均为教会创建。
1647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一项法律,这个法律有一个很独特的名字,叫《老骗子撒旦法》,老骗子即是撒旦,基督教的魔鬼,他们的阴谋是不让人们了解《圣经》,走上邪路。那么如何对付这些魔鬼?方法就是读书识字,学习《圣经》。这项法律规定,超过50户的镇上就要聘请一位老师,超过100户的镇上就要建立一所学校。如此这样,居民的识字率变得很高。
综上可知,美国的这种宗教性因为环境和社会因素,最终成为美国精神中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