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经济,成都要布局23条新赛道
01. 什么是“新赛道”?
新赛道是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或细分领域,具有引领性发展、颠覆性创新、爆发式成长特性,在技术革命加快演进、城市竞争格局加快调整的背景下,已成为后发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的关键变量。
02. 成都发展新赛道的目标
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明确,到2025年,(成都)将培育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产业地标,推动现代产业体系迈入全球价值链高端。面向未来,新赛道将成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升城市功能、丰富城市体验感、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03. 成都五大新赛道分类及竞争优势
新技术赛道:6G、隐私计算、区块链、量子计算、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
新能源赛道:绿色氢能、绿色建筑、智能网联汽车
新生物赛道:精准医疗、创新药物、合成生物、脑科学应用、生物疫苗
新制造赛道:新型显示、高性能材料、高性能医疗器械、无人机
新生活赛道:数字文创、在线教育、医疗美容、现代时尚、新零售
赛道详解
「1」新技术赛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推动人类由碳基文明向硅基文明大步迈进,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大规模从线下转向线上,深刻影响城市原有比较优势和产业兴衰。抢抓新技术赛道是推动产业转型,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要路径,6G、隐私计算、区块链、量子计算、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赛道凸显了技术的爆发力。
「2」新能源赛道
能源生产与消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其发展水平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低碳技术的突破使得以石油主导的世界加速瓦解,碳达峰与碳中和将是两个重新定义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版图的重要词汇。抢抓新能源赛道是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智能网联汽车、绿色建筑、绿色氢能等新赛道体现了低碳发展的新理念,是公园城市的题中之义。
「3」新生物赛道
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正在加速向应用领域渗透,深刻地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生物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人类正在经历的第四次新经济浪潮。抢抓新生物赛道是化解资源稀缺与人口众多尖锐矛盾、提升生命质量的关键要素,生物疫苗、脑科学应用、合成生物、创新药物、精准医疗等新赛道拓展了生物经济时代的生命格局。
「4」新制造赛道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传统的B2C制造彻底转向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的C2B,发展模式不再被线性锚定。抢抓新制造赛道是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基础,无人机、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性能纤维材料、新型显示等新赛道是城市实体经济压舱石。
「5」新生活赛道
城市现代化的终极价值在于不断适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构建与城市人文、民生福祉相匹配的城市生活图景是现代城市的物质显像和精神依归。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是闪耀人本思想的人民城市,抢抓新生活赛道将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C端变C位,提升市民获得感,增强城市吸引力。新零售、现代时尚、医疗美容、智能家居、在线教育等新赛道将因其人文属性和人本体验而形成强烈的城市归属感。
04. 成都发展新赛道的三大优势
国际排名高。成都由西部区域城市升级为内陆国际开放枢纽城市、“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GaWC世界城市排名从第188位跃升至第59位,在生态环境、文化功能、吸引外资等5项指标中均有着较高评级。
文化开放包容。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成都更是以“网红城市”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有着极其丰沛的创新创业的文化底蕴,“菁蓉国际广场”“天府菁蓉中心”和“菁蓉小镇”三大众创空间已经享誉全国,双创品牌也正成为成都的城市名片。
城市生长活跃。成都正重塑城市经济地理,形成“大都市区—区域城市—功能区—新型社区”四级空间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内核的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构建以五大先进制造业、五大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城市发展从“产业梯次转移”向“变道超车”演进。
05. 成都新赛道发展的五个建议
建立新赛手引培机制,激发新赛道竞争活力
「1」差异化推进本土企业培育。每个赛道梳理10个左右综合规模、发展潜力、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重点企业,建立成都新赛道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加快打造行业领军、独角兽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培育一批处在产业技术前沿的种子企业。
「2」多元化推进龙头企业招引。聚焦赛道产业链和创新链“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断供技术、供应链缺位环节,头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生态相关目标企业及应对前沿科技发展趋势需要的顶级研究机构、创新团队,积极开展靶向招商、精准招商,加快引进一批龙头项目、高端项目和特色项目。
建立新赛道发生机制,开掘新赛道生长源点
「1」构筑创新平台支撑。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进一步提高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的集中度和显示度。针对未来赛道的个性化定制需求,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打造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构建顺畅高效的技术创新和转移转化体系。
「2」培育壮大多元创新。在各赛道内重点支持一批创新意识强、科技基础好的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科研设施和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科技金融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知识产权和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等。
健全新赛道发育链条,构建新赛道孵化体系
「1」打造高能级产业应用场景。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推广应用,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定期编制赛道专题城市机会清单,持续举办“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双千’发布会”。
「2」打造高品质生活应用场景。依托国际消费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积极打造一批世界级地标性商圈,推动线下经营实体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通过植入地域特色文化、主题场景设计、品牌IP化等手段开展赛道场景营造,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化价值的示范产品(服务)。
搭建新赛道落地平台,扩容新赛道发展空间
「1」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推进赛道头部化。按照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一个细分发展行业、一批产业链关键企业、一个城市重要功能节点的要求,推动赛道与功能区之间的一对一承接。
「2」以产业生态圈为核心推进赛道集群化。遵循一个产业生态圈就是一项城市功能的发展格局,鼓励赛道内企业联合组建产业联盟、研发联盟等新型合作模式。引导新赛道内企业加强合作,强化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推动新赛道行业标准制定,提升新赛道市场定价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提升新赛道代谢能力,厚植新赛道雨林生态
「1」研究优化发展统计指标,明确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构建与赛道发展形势相匹配、能够反映发展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为监测研判、考核激励提供依据。加强企业库信息的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增删调整;组建复合型专家团队,建立健全战略发现与淘汰机制。
「2」制定紧缺人才清单,靶向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壮大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提高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效能,依托重产基金等向新赛道倾斜,引导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投资新赛道头部企业和联合体。积极争取境内外金融、保险机构以科技金融、科技保险为切入点在成都创办分支机构,构建种类齐全、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生产性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