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佛光—从五台山到云冈石窟【7】善化寺
7月22日中午到了大同善化寺前面的广场。善化寺南面是大同的古城墙,一座巍峨的永泰门城楼与善化寺隔路相望。在帝都长大的我们,少年和青年经常在城门洞下面穿行,照一眼就知道大同的城墙真地道,高大雄伟,坚固险峻。
大同古城内现有四座名寺,分别是华严寺、圆通寺、善化寺、法华寺。善化寺的优势是历史最久,辈分最大。
当我面对善化寺的山门时,简洁庄重的唐风扑面而来。庑殿式宽大的屋顶,四角翘起的飞檐,也有梁思成先生对佛光寺所言“斗拱雄大、广檐翼出”的范儿,看着就舒展大气、养眼。
毕竟善化寺的起源是在大唐的开元年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李隆基诏告全国三百六十个州府各建一座寺院,还必须都叫“开元寺”,大同善化寺就是这个时候兴建的,为国立寺院。虽然之后就三番五次地毁了建,建了毁,还是留下了巍巍唐风。
五代后晋初,不知道石敬瑭是不是为了拍契丹的马屁,开元寺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成为大辽西京的大同被金兵攻陷,“大普恩寺”多数建筑毁于兵火。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始,高僧圆满大师用十五年时间重新修建,修了“凡大殿既东西朵殿、罗汉洞、文殊、普贤阁及前殿大门,左右斜廊,合八十余楹”,奠定了今日寺院的规模。元史记载,曾有四万僧人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在此寺集会,举行佛事活动。
明代也有高僧增修过寺院,明英宗赐名“善化寺”,之后寺院又经多次修葺,重建了墙垣,扩大了山门,修缮了台基并围以石栏;增建钟、鼓二亭;廊内及台下都铺以砖石。
还记得在上篇观音堂的游记里说到清顺治六年,由于大同总兵姜瓖始降复反,还顽抗到底,惹急了多尔衮,结果给大同招来“屠城”之祸,善化寺和观音堂一样再一次成了“台基尽废,廊庑俱颓”的惨样。
毁了就毁了,接着再修。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又都请来高僧主持,先后两次进行了整修,修好后的寺容又焕然一新:“圣像巍巍,金身灿灿,栋宇愈见辉煌,宫室益为耸翠”。
到解放前夕,善化寺已破败不堪。1961年,善化寺和佛光寺等一批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次拨款修葺,成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辽金建筑群。
我们几个先在善化寺前广场上,摸出剩余干粮,把肚子填饱,再进入善化寺参观。
善化寺山门规模不小,门前有小型月台,檐下悬“古善化寺”方匾。大门两边各有一只石狮蹲守,门关着。
从侧门进入善化寺后,转回到山门背面去看,里面却是天王殿,北门上悬着"威德护世"匾额,字体敦厚有力。
天王殿里的四大天王个个都有3米左右,拿着自己标配的家伙事儿,比起一般寺庙里的天王,面相和善多了。原本是佛教里的天神,却是中国武将打扮。四大天王是明代万历年间塑的,彩绘为民国时期的。
天王殿的北面是三圣殿,建于金代(1123-1149年),外貌与山门相似,颇有唐风。坐落在1米多高的台基之上,前有宽阔的月台。
屋檐下的斗拱有很多样,样式复杂,尤其显眼的是又见到了佛光寺范主任说的那种金代特有的像花朵一样散开的斜斗拱,比佛光寺文殊殿的斗拱多了一层,硕大华丽。三圣殿的斗拱被梁思成先生称赞“伟大之斗,深远之檐出,屋顶和缓之斜度,稳固庄严,含有无限力量,颇足以表示当时方兴未艾之朝气。”
三圣殿里实在宽敞,是用了减柱法。中央佛坛上是华严宗三圣的造像。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密宗言大日如来),华严宗是中国化佛教里的一派,发端于北朝,到了唐已经是最重要的派别。
三尊泥塑的中间的毗卢遮那佛一眼就看出来了,旁边的两位菩萨没有坐骑,就分不出哪位是普贤,哪位是文殊了。网上资料里说“这三尊泥塑系金代原作,清康熙年间补修,金塑风格犹存,其中以普贤菩萨像最佳。但在后人的维护中失了真。”于是又去查书,书上说普贤是释迦佛的右胁侍。终于认准了普贤,与文殊对比一下,似乎是更精致一些。
三圣殿里墙上的明代壁画后来被泥层覆盖,2011年,对善化寺古建文物的墙体进行全面检修的工作人员发现壁画,经过专业人士的一系列专业操作后,160 多平方米的壁画已完整显现真容。整个壁画画法精细,线条流畅,人物传神,画面生动。属于明代寺观壁画精品,有极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
三圣殿里有四座石碑,都是历代记录对善化寺的重修,其中有一个石碑的撰文是被金朝扣留14年的南宋官员朱弁写的,他作为南宋使节出使金朝,来了就回不去了,因为人品高尚、学识渊博,被金朝贵族聘为讲师。朱弁就住在西京大普恩寺,就是现在的善化寺,他写的碑被称为“朱弁碑”,也叫“善化寺金碑”,尤为珍贵。不仅是珍贵的文物资料,也是难得的书法妙品。
但我根本没有注意到这块很有名的“善化寺金碑”,擦肩而过。只好从网上找个图片贴上。
三圣殿里顶部所有梁架都裸露着,上下两层叠装,横平竖直,排列有序,有一种几何的美,用专业话说“全部施彻上露明造”,梁架布置揉合了宋、辽、金三代的建筑特点,独具风格。中央佛坛上空的梁架全部彩绘,别具一格。
最北面的大雄宝殿巍然屹立于3.3米高的台基之上,正对着台阶立着一座木结构的牌坊,是明万历年建的。
爬上月台,就看见非常宽大的大雄宝殿,如果不是退到月台的边沿就无法拍到大雄宝殿完整的全貌。到了写游记时,我发现没有拍到完整的大雄宝殿,捉急了,幸亏有发小站在月台边沿的牌楼旁拍下了大雄宝殿的全景图。别小看这张全景图,网上都难找到。
大雄宝殿是辽代的建筑,是目前我国保存下来辽金时期第三大的大雄宝殿(第一大是大同华严寺的大雄宝殿,第二大是辽宁义县奉国寺的大雄宝殿),名不虚传。
大殿的屋脊与山门、三圣殿是同一款式,只是更加雄浑。屋檐下的斗拱有八种之多,手法拙朴,令人大开眼界。
大殿的门很特殊,南墙上均匀开了三个大门,除了大门上各有一片窗户,墙上再没有窗户了。而且门框不是正方形或者正方形的,而是带花边的,好像带点伊斯兰风格,里面大门都是长方形的。
大雄宝殿屋脊的鸱吻
这个长方形的殿堂面阔七间(41.80米),进深五间(26.18米),里面也用了减柱法。
佛坛上一溜坐着五尊佛像,但是西边的两尊佛像被罩在绿纱网里,看不成了。从网上找了两张图片,看一下全景吧。
(网)
(网)
另外三尊还都端坐在仰伏莲台须弥座上。佛像一看就很古老,落了满身的尘土,都有点看不清楚了,听说那些貌似尘土的痕迹并不是尘土,而是氧化造成,是擦不出来的。
雕塑水平很高,佛祖面相端庄凝重,身形匀称自然,衣纹流畅,质地轻柔华丽。
中央毗卢遮那佛像的两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只能看到迦叶,还有两个胁侍菩萨,也只看得到一个。看那迦叶造像奇古,面带笑容,栩栩如生。
(网)
胁侍菩萨身材苗条,佩戴璎珞,衣裙十分轻薄,带有纱感,且花色鲜亮。这些塑像是金代原作,真了不起!佛像后的木刻背光雕凿风格与佛像不同,说是明代增刻的。
大殿里有一女工作人员,请教她五位佛祖的尊号,她说佛坛上是五方佛,从西向东一连串地报出:不空成就佛、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宝生佛、阿閦(chù)佛,我们一时消化不了,只认准中间的佛是释迦佛。
五方佛属于佛教密宗系统,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世界各有一佛主管;
毗卢舍那佛居于中央,两侧分别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庄严世界微妙生佛。
女工作人员不让在殿内拍照,连小爽从殿里往门外拍都不行,我乘她没注意时,偷拍了几张佛像,慌慌张张的。
殿内东西两侧砖台上站立二十四护法诸天塑像,高达2.5米,金装彩绘,非常精彩。其实佛坛上的坐佛,脸都差不多一样的,坐姿也是一样的,只“庄严”二字就是了。服装变化也不大,不同的是手印。
而这些护法诸天倒是展示了惟妙惟肖的人间百态;其中有须长垂胸的老者、温文英俊的少年、衣冠楚楚的文官、威猛粗犷的武将、恬静娴淑的少女、盛妆艳服的贵妇。这些塑像体形各异,性格鲜明,表情生动,工艺细腻,妙不可言,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是不可多得的金代彩塑上品。
幸亏正华拍了两张照片,我又从网上下载了两张,表现一下善化寺二十四诸天的风采和金代高超的彩塑工艺水平。
让人称奇的是把鬼子母的前世今生都摆在一块儿了。佛经中记载的鬼子母的前身是牧羊女,曾经带着身孕参加王舍城的庆祝活动,结果她流产了,在场的五百人皆舍她而去。牧羊女发下毒誓,来生要投胎到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后来她果然投胎到王舍城,还生下五百个孩子,每天去捉别人的孩子喂自己的孩子。释迦佛知道了,趁鬼子母出门之际,藏起来她的一个孩子。鬼子母回来后找不到孩子急了,只好去求释迦佛,释迦劝她将心比心,劝化了鬼子母,鬼子母皈依了佛门,还当了全国妇联主席,专门保护妇女儿童。那鬼子母身边的狰狞小鬼就是她的从前的原形。
“诸天”是谁?本是印度神话中惩恶护善的天神,佛教让他们转行做了护持佛法的神,大约是佛教里的警察叔叔吧。我在北京法海寺殿里的壁画上看到的500年前的明代壁画,明代宫廷画匠画了一大群身着唐宋服饰的佛教护法神,女神们梳着各种样式高高的发髻,插满了贵重首饰,身上佩戴缀满珠宝的璎珞、钏镯,俨然是皇家后妃。
男神则穿戴不同式样冠冕、衣衫和盔甲,与帝王将相无二。这些天神三五成组,互相顾盼,前后呼应,而且宾主分明。仪表有庄重温雅的,有狰狞凛厉的,脚下有狮、豹、狐狸,背后是漫天飞舞的彩云。
其中也有鬼子母,仪态万方地站在队列里,一手持扇,一手抚着儿童的头,慈祥得不得了。画面泽飞彩舞,缤纷照人,游客都啧啧赞叹不已。
抬头看大殿屋顶,除了正中的毗卢遮那佛头顶上有平綦及藻井两间,其余也都为彻上露明造。藻井和平棊是辽代遗物,斗八藻井中央圆形背板画着双龙宝珠,藻井自下而上层层叠收,结构严谨,形成一个攒尖式模型结构建筑,别具风格。
(网)
(网)
大雄宝殿的西南有一座普贤阁,门口有说明牌:“普贤阁——辽代建筑,重九脊顶,高18米、1953年曾落架重修。结构精巧,形制古朴。内有普贤菩萨骑象坐像,周壁绘制《普贤经变》壁画,根据普贤的故事而绘制的壁画。”
除了楼阁,普贤阁里面的普贤菩萨坐像和壁画几乎是崭新的,壁画是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的师生绘制的。他们严格按照古代壁画的最高标准和古代最标准的方法绘制,使用的是矿物质颜料,可以保存500年以上。
善化寺里的古建筑多是辽金两个朝代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梁思成先生在他所作的《大同古建筑调査报告》中写道:“其大殿、普贤阁、三圣殿、山门四处均为辽金二代遗构,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多珍贵文物,非始所料。”现在明确的是山门、三圣殿、地藏殿、观音殿为金代早期建筑,普贤阁、大雄宝殿则是辽代遗存。善化寺不单保留了好几座辽金建筑,还大体保留了整座寺院的布局,是一组非常难得的辽金时期的建筑群。
让我吃惊的是一个从蒙古草原闯入中原的马背民族契丹,一个从白山黑水冲出来的马背民族女真,当他们越过长城,逼退中原汉人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后,迅速吸收汉文化,而糅合一起的胡汉文化,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大辽建立了五个京城,设立南北两个枢密院,对胡人和汉人分别管理。体现了契丹人的灵活、率性、遂真。大金也遵循了这种二元管理的形式。
辽金还迅速接受本土化的佛教,把毁于兵火的寺庙复建起来,大兴土木,不惜工本,继承大唐传下来的遗风,接纳远近,为后人留下了凝聚中华古老文明的珍贵文物。由北方民族政权传承的建筑艺术里继承和发扬了实用、坚固、美观这三大要素,而且气魄宏大。善化寺完美地展示了这一切。
注:游记里大部分照片是一块儿旅游的发小拍的,在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