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痛经的罪魁祸首是“内寒外冷”,姜瑞雪调一个好一个】
大学生小胡一直都有痛经的毛病,平时尚能忍受,可是一进入深冬,痛经的程度就会加重,最近一次痛经甚至痛得下不了床。备受困扰的小陈,近日来到诚顺和中医门诊部找中医妇科专家姜瑞雪教授寻求中医调理。
姜瑞雪教授为小胡把脉面诊发现,小陈脸色苍白、手足冰冷、小腹冷、舌苔淡白、脉沉细。再一看,大冬天的,小陈虽然穿着长款大衣,牛仔裤腿却卷起几层,露出纤细的脚踝。“寒从脚起,正是这个冬季穿衣习惯导致了痛经加重。”姜教授分析,小陈素体阳虚,加之冬季爱露脚踝,致冲任虚寒、胞宫失煦、经血寒凝不通、不通则痛。
姜教授给小胡开了温经暖宫、活血止痛的汤药,并建议她连续3个月月经前期按时来院进行灸法治疗。姜瑞雪教授介绍,冬季天寒地冻时再遇上痛经的折磨,让不少女性痛苦不堪。中医认为,经期女性耐寒能力低,冬季寒邪易由表入里,寒凝胞宫,可致血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冬季可使痛经加剧,尤其是虚寒体质的女性更严重。
女性痛经的原因有哪些?中医是这样认识的:
西医关于引起痛经的原因解释很多,比如:妇科病、子宫发育不良、内分泌因素、经期剧烈的运动以及受凉所致等等,那么中医关于痛经的解释如何呢?姜瑞雪教授介绍,中医认为,引起痛经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气滞血瘀
主证:每于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分析:冲住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故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血瘀滞,故色暗有块;块下瘀滞稍通,故疼痛暂减;瘀滞随经血而外泄,故经后疼痛自消。但若郁滞之因未除,则下次经期腹痛复发。舌质紫暗,脉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2.寒凝胞中
(1)阳虚内寒
主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
分析:肾阳虚弱,冲任、胞宫先煦,虚寒滞血,故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经少色暗淡;寒得热化,故得热痛减;非实寒凝血,故喜按。余症均为肾阳不足之象。
(2)寒湿凝滞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分析: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经血色暗黑而有块;寒湿中阻,阳气被遏,水湿不运,则畏寒便溏,恶心呕吐。余症均为寒湿阻滞所致。
3.湿热下注
主证:经前、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多,色红,质稠或有块,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外感或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行不畅,故经来腹痛;热扰冲任,则量多色红有块;热灼津液,则经水质稠;湿热下注,伤及任带,则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脉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4.气血虚弱
主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月经色淡量少,质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虚细。
分析:体虚气血不足,经行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体虚阳气不振,运血无力,故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气虚阳气不充,血虚精血不荣,故经血色淡量少,质稀。余症亦为血虚气弱之象。
5.肝肾亏虚
主证,经净后小腹隐痛、腰酸,经血量少而质薄,经色暗淡,或有头晕耳鸣,小腹空坠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分析:肝肾亏虚,冲任俱虚,精血不足,行经之后,血海更虚,胞脉失养,故经净后小腹隐痛;精亏血少,阴损及阳,经量少而色淡质薄,小腹空坠不温;肾虚精亏,清窍失养,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
在临床中,女性痛经以寒湿凝滞型居多,主要是由于经期感受寒湿,导致寒凝经脉,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淤阻胞宫而致。
冬季为什么会加剧痛经呢?
姜瑞雪教授指出,女性在不同季节,不同生理期间,都会发生痛经,但为什么冬季会更容易出现呢?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寒所致。寒冷的冬季,女性痛经的情况比其他季节多发,尤其在月经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胀痛、冷痛、刺痛、痉挛性疼痛、疼痛蔓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有些女性本身就优质虚寒,冬季为了秀性感,衣着单薄,尤其是下半身穿着太少,这种内寒外冷,两面夹击,就加重了痛经的频率和程度。
因此在冬季寒冷的天气里,一定要注意经期保暖,因为温暖的身体将会加速血液循环,并松弛肌肉,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盆腔部位,这样就可以减少痛经的发生。
在冬季,有效缓解痛经的途径有哪些?
当冬季来临,我们该如何预防和缓解痛经呢?姜教授提出了以下建议:
1.保暖最重要
进入冬季,女性经期保暖显得更为重要,最忌“美丽冻人”。衣着不能太单薄,避免淋雨雪、接触凉水。在经期前后,更要注意腹部及腰部的保暖。可以用热水袋、暖宝宝外敷于小腹,以利改善子宫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并可以松弛肌肉,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
2.适当运动益处多
平时适当的运动有利于缓解痛经。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打球、跳舞、健美操等,每天保持半小时以上,可以增强抗病能力、御寒能力。但不能运动过度,高强度的运动、大量的出汗,都会适得其反。
3.坚持每晚泡脚
泡脚是解决手脚冰凉非常有效的方法。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水中也可加入适量艾叶、花椒或生姜片。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这说明血液循环畅通后身体开始发热。脚部的穴位非常多,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效果会更好。每天坚持用热水洗脚,防止“寒从脚起”。
4.多吃暖身食物
痛经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3-5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生冷食物,如西瓜、绿豆、冷饮等,以免诱发或加重疼痛。月经来潮时,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蒜、酒等,不宜进食。平时可经常食用一些有御寒作用的食物,如羊肉、核桃、栗子、桂圆、芝麻、木耳、粳米、胡萝卜、白菜、牛奶、海带、菠菜等。同时可适量补充钠、钾、钙、铁等营养素。
畏寒、经血黯、血块多的痛经病人,还可以在经前一周通过食疗方,帮助缓解疼痛。
生姜红枣茶
原料:大枣8个,生姜6片,花椒6粒,枸杞10g,红糖1匙。
做法:1)枣用温水泡发,枸杞洗净备用,枣也可以去核切丝;2)枣、生姜、枸杞和花椒放锅内,加红糖;3)锅中倒入500毫升水,大火煮至翻滚后,转中小火4)水收至只有一半水时即可。
益母草煮鸡蛋
原料:鸡蛋150克,益母草30克。
做法:1)先将益母草择去杂质,清水洗净,用刀切成段,沥干水;2)把鸡蛋全部放入水中,逐一清洗净;3)将益母草、鸡蛋下入锅内,加水同煮,20分钟后鸡蛋熟,把外壳去掉,再放蛋在此汤中煮15-20分钟即成。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9克,生姜15克,羊肉片50克。
做法:1)当归洗净,沥干备用,姜洗净,切成片;2)羊肉在开水中焯一下,砂锅中加适量水,焯完的羊肉放进去;3)锅中放入当归和姜片,用中火,煮开后,换为小火慢慢炖2个小时,加盐调味;4)炖至熟烂后,去当归﹑姜,食肉饮汤。
姜瑞雪教授治疗痛经验案举例
病案举例
患者夏某,女, 37岁。初诊时间:2020年12月6日。
患者月经错后,量多质稀,色黑,经前三四天即发热,夜间渴饮,烧心,腰腹胀痛,不欲食,脊背全身皆痛,疲惫似瘫,受惊怒后病剧。今头痛眩晕,目胀涩,左胁痛,小腹有块,失眠少食,晚五心烦热,腰痛,白带量多色黄,大便干,小便赤,唇干舌淡苔薄黄,口苦。脉右缓涩,左缓弱涩。
辩证本病虚实相兼,病机复杂,须条分缕析,方能辩证清楚,对证施治。从其惊怒后病剧,可知肝郁气滞。肝主怒主惊,怒伤肝,气则郁滞,惊伤肝,气则逆乱。气滞不宣,血流不畅,故经前、经中腰腹胀痛。气乱逆散,血流散漫故全身皆痛。经前发热,夜渴烧心,经量多质稀,色黑为血虚,阴亏内热。平素左胁痛为肝郁气滞。小腹有块为气滞血瘀;头痛眩晕,目胀涩为肝郁化热,阴血不足,虚火上炎。失眠,晚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赤为阴虚内热;白带多色黄,不欲食,疲惫似瘫,苔薄黄口苦,为肝脾不和,肝胆湿热,脾虚湿陷。脉缓弱涩,为气血不足,血流不畅。综上分析,诊为气滞血瘀,阴血亏虚。施治治宜理气活血,滋阴调肝之法。处以川芎、当归、白芍、熟地、丹皮、香附、牛膝、桃仁、红花、陈皮、茯苓、栀子、柴胡、薄荷等药配伍。
三剂后,患者脘背胁胀痛,眩晕目胀,心热,手足热,诸症均大减轻,夜渴亦减,头尚沉痛,眠不安,不欲食,舌胖干,苔薄白,口苦腻,脉细弱。仍为脾虚,阴血不足,上方加白术四钱,以健脾生血,加丹参四钱、麦冬四钱,以滋补阴血。
又四剂诸证近愈,食眠好转,停药三日后来经。仅腰腹稍痛,他证均已,血色亦正。患者请姜教授开膏方帮其调理体质,美容养颜,现还在调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