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 利息理论(下)

按:本文是讲解《经济解释》第二卷第二章后半部分的内容。略长,真爱请看完,不爱请忽略。

上周我们讲解了很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我做了一张图,用这张图来帮助大家理解和复习一下上一讲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收藏、消费、职业的选择

利息理论,也是时间的经济学,在这个范畴内,消费选择并不是甲、乙物品之间的选择,而是时间先后的选择。同样的东西,不同的时间,也可以看作是不同的物品。岁月变迁、物是人非,小时候玩的游戏长大再玩就不一样了。

早消费比晚消费要贵,人们更多的是「不耐」,苹果 iPhone7 出来都在抢着买,彻夜排队也要第一时间上手买到最新款的产品,然后第一时间拍个照片发朋友圈,等着点赞。这个「不耐」、「等不及」的利润空间是相当可观的。

关于复利,有个「72法则」的快速计算方法。假如年利率是8%,也就是8厘,那么72÷8=9,也就是9年就会翻一番。你有一万块钱,年利率8%,复利下来9年变两万,18年变四万。

关于复利的杀伤力这一部分列举的例子就不多讲了,重点讲一讲复利的计算方法。前方高能预警,小心了,会有计算的数学公式,这个是一个推导过程,因为书上没有仔细讲,我呢就把它掰开了给你看看,觉得有必要就看看,不想看、不想知道背后的推导也没关系,不重要,可以忽略这块推导的过程。

这个地方有个小细节,就是书中1776年的《国富论》售价1.8英镑,给出了四个年利率,注意是复利的年利率,分别是2%,4%,6%和8%,经过225年的复利之后,在今天这1.8英镑是多少钱的问题。

书中给出了4个计算值,但是你如果计算一下,你用常见的下面这个公式去计算,是无法得出书上所列的结果的:

用这个公式:FV=PV*(1+i)^N,无法得出书中列出的结果。

这个地方回想一下上周的内容,FV 是将来的期值,Future Value;PV 是现在的现值,Present Value。

书虽然看过几遍,但这个地方我自己也确实从未计算过,是原来我第一次讲课时有个同学提出的问题,然后还反复查资料才发现计算公式不是 FV=PV*(1+i)^N,而是另外一个:

FV=PV*e^(N*r)

这里简单说一下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这个公式是在金融学中更常用的一个公式,叫作连续复利(Continuous compounding)。

我们第一个公式 FV=PV*(1+i)^N,时间单位是什么? 也就是 N 代表的是年。但是真实世界中有时候复利并不是以年为单位的,而有可能以每季度为单位进行复利计算,也有可能以每月,甚至每天来计算复利。

那么这个时候复利的计算公式,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一下,变成:

FV=PV*(1+i/m)^(m*N)

这里 m 代表的是一年内分了几期来计算复利,N 仍然代表年数。假如 m=12,那就是按照一年12个月,每月都来计算复利了,上一期的利息计入下一期的本金中。

而如何得出一个跟自然对数的底数 e 有关的计算公式呢,也就是连续复利,则是把期数 m 趋于无穷大的极限情况下计算出的,每一期之间的间隔很短,可以看作每时每刻都在计算复利。这样就有了下面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就得出了连续复利的计算公式。

其中这个公式:

是关于自然对数的底数 e 的定义,e 在科学技术中用的非常多,一般不用10作为底数的对数。用 e 作为底数,许多公式都能够得到简化。

可以看出,连续复利是普通复利的极限,因为大多数模型都是连续时间下的随机微分方程所定义,所以在连续时间金融问题里面都用连续复利。但是离散时间的完全可以用离散的复利,只要和你的数据和模型相匹配就可以。

这个知识点,也挺有意思,但如果不感兴趣推导过程,可以直接无视,记住结论即可,说不定哪天会用到。

纯从消费的角度看,同一种东西消费时间不同,那也就变成了不同的东西,较早的拥有比较迟的更为可取。这两种不同时间的物品之间也可以画一条等优曲线,也是内凸的,而其弧度代表着消费者个人的边际时间替换意图。

两个时间,同一物品的市价之差,就是市场的利率。在均衡点上,边际时间替换意图与利率相等。

人与人之间的消费观念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人则喜欢精打细算,还有的人喜欢跌宕起伏。在职业的选择上,费雪认为,人们会选择一生收入最高的职业,除去无法用金钱量度的收入之外,人们会选财富最高的。

不考虑非货币收入,比如声誉、头衔等等,假如一个漂亮女孩可以选择歌女、医生、文员这三个职业,这三个职业的特点很明显:歌女先甜后苦,医生先苦后甜,文员则是不苦不甜,平平淡淡。

到底改选哪条路?费雪的看法是,无论一个人的消费倾向如何,她的职业选择都不应该受到职业收入的变化所影响。因为有了借贷市场,可以先借后还,也可以先借出去投资然后到老有不错的收入。

费雪的结论是:只要选择收入折现后财富最高的职业,然后通过借贷市场的调整,无论你是喜欢大手大脚的花钱,还是喜欢精打细算、勤俭节约,那么你的平生的消费都是最高的。

漂亮女孩去当歌星,参加中国好声音,但希望年老时才增加消费,那么她可以在收入高的时候把钱借出去投资,老了有回报。她选择规规矩矩读书当医生,那么可以先借钱作为知识投资,到收入可观的时候再归还。通过借贷市场的调整,自己的钱想怎么花都行,只要选择收入折现后的财富是最高的,那么消费观念无论如何都是最高的消费水平。

从这一点来看,作为假设条件,争取最高财富比争取最高收入要好。因为除非是年金收入,否则其他收入时高时低,容易出错。

关于歌女和医生的选择问题,首先要回顾一下前面讲的财富定义,财富可以用收入来折现,也就是收入除以利率是财富,W=I/r。

不管非金钱收入,假如歌女和医生这一辈子的总收入是相同的,但是歌女的收入是前高后低,而医生则是前低后高。利率又是大于零的正数,越近利率越低,越远利率越高。所以,总收入相等,折现后的财富也是歌女胜出,人们会选择歌女作为职业首选。先赚先得。

而如果医生的总收入较高,有一个利率会使歌女和医生的财富相等。市场利率假如高于这个利率,当歌女的人多;而低于这个利率,则当医生的人多。

如果考虑投资成本,减去成本得到一个使歌女和医生财富相等的利率,也是费雪发明的,叫做「成本以上的回报率」(rate of return over cost),作为两个投资的分界。

贫困地区出来卖笑卖相的比较多,利率高,借不到钱,早一点利用自己的美貌换取高收入得到较高的财富,因此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这是人们的理性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笑贫不笑娼」是有道理的。

这个问题之前讲过,我们平常说的很多无价的东西,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好像是无价的,这个无价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人们普遍认为很高贵,第二层意思则是人们认为这个不能在市场上交易,或者说没有市场,无法交易。

但我们学习经济学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看上去无价的东西,在边际上是可以观察到它们与货币产品的替换的。比如你说亲情无价,但是过年七天假期有没有回去陪父母呢?是外出游玩还是办公室加班?其中的任何一天你可以有时间去陪父母享受亲情而没有,那么这都可以看作是你在边际上选择了加班或者旅游来替代「无价」的亲情,加班或旅游是有价格的。

情人节刚过,你说爱情无价,有没有抛下工作不加班直接选择共度良宵呢?这就是在边际上可以观察的到,但亲情、爱情可以替换,但很难在市场上成交,严格来说边际上是可以成交的,但作为整体概念的爱情、亲情通常无法成交。没有市场也不会有利率,没有利率也就无法计算财富,所以也就不能成为财富的一个量度。

学了经济学之后,我们不会轻易说什么东西无价,我们会说,凡事都是有成本的。

这个问题跟我们日常的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究竟是先污染再保护呢,还是文艺青年说的,停下经济发展,等一等「灵魂的脚步」?或者环保主义「绿教」说的要拯救地球?是拯救地球呢,还是用地球上的资源来拯救我们自己?

费雪的看法,急功近利如果能带来较高的财富,先拿下来再说。先挖到第一桶金,然后再投资带来长期较高的总收入,这就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了。

美国建国之初也纠结于是走工业化道路,还是保护农田,最终汉密尔顿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第一次预言了美国经济的前途,敦促国会发展美国制造业,指出有了强大的制造业,国家才能真正独立,在全球中得到平等的地位和条件。最终力排众议,带领美国走上了工业强国的道路。

其他发达国家也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今天也正走在成为发达国家的路上,先污染再治理的路是不得不走,必不可少的路。(这段历史可以参看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之四《如彗星划过夜空》,文笔非常棒,推荐一看)

这个道理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通用的。听老一辈人聊天,他们有时候感叹,「我们是前半辈子用命换钱,后半辈子用钱换命」,听上去很残酷,但这已经是最好不过的方法了,这是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在的社会阶层最好的生存策略。

你不这样,连生存都成问题,所以你看《塑料中国》那个纪录片、或者看环保、文艺小清新的文章,基本都是无病呻吟,操别人的心,别人想的是怎样生存下去,他们想的是怎么关爱别人、关爱地球。

所以学习经济学,对于了解历史,指导人生都是有帮助作用的。

第五节 收成的时间

关于什么时候砍树的问题,费雪的答案是:要得到最高的财富,砍树收成的时间是回报率与市场利率相等。利率较高,收成的时间较早。

后面还有各路高手给出的答案,张教授表示不服,给出了自己更详细的分析。这实际上是一道数学题或者几何题,我们不需要那么复杂,简单的把书中的几种情况列个表来看下更加清晰一些。

坦而言之,我没有想到更好的讲解方法,或者说没有理解透彻,这里暂时先放一放,有更合适的例子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这一节的分析。

但记住一点: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其他因素不变,利率越高收成时间越早越好。

第六节  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Separation Theorem),是说在有市场、交易费用足够低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投资和消费可以分开来决策。这和前面所说的「投资是消费在时间上的权衡轻重」并不冲突。或者简单理解,就是在有借贷的情况下,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可以分别独立地进行,互不相关。

这是张教授的通俗解释,更书面一点的解释可以在他的老师赫舒拉发所著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一书中找到,但这本书有很多的数学推导,不建议初学者看。赫舒拉发关于分离定律的定义是,人们的生产最优位置可以完全独立于他的个人偏好。但是这个定律只适用于完美且无成本的借贷市场。

今天投资多了,明天的消费可以增加。但是如果有借贷市场的存在,又只有一个明确的利率,一个人可以借钱投资,可以借钱先消费,也可以贷款出去然后连本带息收回。

在有单一利率的借贷市场,消费的均衡点是利率与个人的「边际时间替换意图」相等,而投资的均衡是利率与回报率相等。这样,在整体的均衡上,边际替换就等于利率等于回报率。

于是,投资归投资,消费归消费,今天的投资和今天的消费可以完全没有关联。你可以倾尽所有投资于一个项目上,然后借钱花天酒地。这就是分离定律。

得出两个重要的推论:

其一,衡量投资的准则,争取最高的财富,如果有几个与利率相同的回报率选择,首选折现后财富最高的。

其二,假若借贷市场有交易费用,分离定律不容易成立。比如借钱利率若高于存款利率,投资者可能不愿意借钱消费,这样投资和消费的决策就无法分离了。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选择什么职业(从而获得消费所需的收入)与选择什么消费模式——如有人喜欢多存钱以备未来,有人喜欢做月光族,有人喜欢不同时期的消费量都差不多,有人喜欢消费量时多时少——是没有关系的,只要选择的职业能给个人带来最高财富(所有收入的折现值之和最大)就行了。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整个社会的生产与每个人对时间的偏好也是毫无关系的,只要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技术与制度这些局限条件的约束,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或生产效率达到最大,从而达到社会财富最大化就行了。

而客观存在的市场利率是由后者决定的。

上一讲:利息理论(上)

(0)

相关推荐

  • 一文读完《秦小明》

    小明按:本文源自一位读者的整理,发布于其公众号:思索者1983.这是我见过对我公众号内容总结最全面的,所以也分享给大家.文章内容为读者整理,未做过多编辑修改. 第一章:人生哲学 第一节:在我很年轻的时 ...

  • 讲义 | 利息理论(上)

    按:本文是讲解<经济解释>第二卷第二章前半部分的内容.略长,真爱请看完,不爱请忽略. 这一章讲利息理论,利息理论(或时间经济学)是金融学.投资学的基础,主要是由费雪(I. Fisher)一 ...

  • 阶层理论下的犯罪构成——《张明楷刑法学讲义》读书笔记

    阶层理论下的犯罪构成 <张明楷刑法学讲义>读书笔记 常看网上公开的起诉书和判决书,就会发现,有些案件的文书在释法说理方面是有些单薄的.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我认为这可能仍然是我国法治 ...

  • 「高一数学01」「集合」这几份讲义请收下!

    集合知识点总结与例题汇编 集合选择填空练习题(4页) 挑选错误率极高的20道选择题和19道填空题,适合高一,高考复习的学生使用 选择题共20道 填空题共19道 2019高考真题汇编[集合](3页) 适 ...

  • 《宇宙的结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下的宇宙结构是怎么样的?

    《宇宙的结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下的宇宙结构是怎么样的?

  • 李洛能《形意拳拳谱》,形意十二形拳讲义,理论进阶指南

    原文                           十二形讲义 夫十二形者,本诸天地化生而来也,昔本为十形,原属天干(1)气数(2)也,后者扩为十二形,原属地支(3)气数也.干德(4)十,支数( ...

  • 依恋理论下边缘人格障碍的心智化治疗(MBT)

    精神分析的成功至今并不那么有赖于让交流更近, 如同在我们无力的交流方法明白无误地展现的那样. -Bion (1992, p. 173) 下面我们分两次介绍Fonagy所谓的边缘人格障碍的MBT治疗.我 ...

  • 拉康实践理论下的《Z先生的两次分析》

    科胡特Kohut,批评自我心理学派,并且改良客体关系学派,建立自体心理学,其Z先生之两次分析影响深厚.这与他那不多的几本著作一起直接指导着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他声称自体心理学乃精神分析的未来方向. ...

  • 乔韩窗口理论下的自我分析

    乔韩窗口理论下的自我分析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用着各种方法去评判自己,剖析自己而使自己获得各个方面的提升.但这些评判并不一定是客观的,全面的.评判并提升自己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我,这样才会走对方向,目标明确 ...

  • 长尾理论下,知识付费还有空间么?

    作者|佐伊  报道|消费界 2004 年 10 月,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对包括亚马逊 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著名的"长尾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