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都是爱|张智敏·早茶夜读738
738 | 读城记2020
救死扶伤都是爱
━━━━
有同学从岳阳到太原,约着一起去,因为最近确实忙,就把出行的车票定在晚上的K609了,23:55从北京出发,第二天早上7:38到太原,一点事情都不耽误。我对绿皮火车的偏爱,也就是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自觉。这对在车上睡不着觉的人来说,是个灾难,但对像我这样倒头就睡不醒的人来说,真是个福利。
22早上醒来是6:20,到早起群签完到,看微信上的一篇文章,是《财经》杂志西部中心区域经济研究组对西安做的研究报告,文章较长,分上下两集,一集标题是《过往20年,西安失去了什么?》,另外一集的标题对应的是《未来20年,西安要抓住什么?》。前者拿西安与重庆和成都的发展做的对比,采访了很多研究西安发展的名人和领导;后者拿西安与郑州和杭州做对比,开出了一些未来发展的药方。我读得很认真,也做了很多思考,就不知道这样的文章,主政西安的领导会有谁读?读了能对他起什么作用?一任领导能否敢用一个任期乃至两个任期来与这个城市的发展赌自己的命运?我看未必。这就想起这月的“早茶阅读”和大家一起共读的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来。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很多书友都用不同方式分享过了,而我这月的分享排序比较靠后,就不想再就这本书的文本做解读了,想就因为这本书产生的一些联想与大家做些分享。
首先想到的是,如果有人斗胆写一部《中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他会怎么写?这本美国人写的书,对他有些什么启迪和帮助?中国的哪家出版社会出这样的一本书?这也让我想起柏杨先生当年那本《丑陋的中国人》,那本书出版的那年,我刚刚初中毕业,被书中的很多描写惊到了,用它做工具书看自己,看周围的人,反思了很多在那个年龄段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反思的东西,一生受益匪浅。就像我一个做干细胞的朋友,他看人的角度与一般人就很不同,在他的思维模式里,每个人都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他要解决人们不断坏死的细胞的修复或者或置换问题,所有,他在这方面的造诣就很高,他奶奶从90岁活到104岁去世,与他的研究成果给他奶奶很舍得用不无关系。从他身上,我学习到的东西,就是关心城市的发展和其构成细胞对这个城市发展的作用。因为任何城市的构成,都是由一个个不同的细胞组织的联动机制在产生互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城市的运转都会受到影响,比如早些年北京城市的下水道问题,就被提上议事日程,是因为那些下水道根本经受不住一次大水的洗礼。所以,关心城市的生死,就应该从这个城市的每个细胞关心与关注起。一个濒临死亡的城市,一定是很多细胞都坏死而无可救药的城市,这样的城市之所以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与城市治理者不去关心城市的机体造成的,这样说来,城市的生死与人的生死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用关心每一个人的生命的行动力去关心每一座城市,城市一定会充满活力,而不至于死亡。
讲了这么多道理,不如拿一个小小的案例来说更明白。那就用我这次到太原感受到的震惊来说吧。
太原东祁家山这个村子处处都是这样的破窑洞
三年前,我一次次来到太原,不仅仅是一年的四季,而四季中的每个时节,都不拉的会到一个叫东祁家山村的地方。夏天来纳凉,冬天来看雪。如果说秋天感受的是满山黄叶的丰收景象,那春天看到的则是郁郁葱葱的动人景色。那时候,带我来的太原同学会激动地说,等她退休了,一定要来这山上干些事,我想她也就是说说而已,这倒不是小瞧她的决心,而是有这样心事或者追求的人太多了,大家都是把自己最想干的事情往后推,比如做慈善,一定是有钱有闲的时候;比如读书做学问,一定是需要到王石那样事业有成的时候;比如陪父母出游,一定是等到有空闲的时候,而往往这样的时候是不存在的,因为即使突然有存在的感觉了,又会被其他更重要的事情给剥夺了这种存在感的。但这位太原的同学说得多了,我也被她的不断描述给打动了,从开始的反对声中回了头,从信心上给了她以支持。所以,每次来太原,总要跟着她看她描述她的“燕园”梦,头脑中也会冒出一个像她描述的那样的燕园轮廓。就这样,今年的3月8号我从西安冒险到了太原,这也是从正月初三因为武汉封城令而回不了北京滞留在西安后的第一次出省,那时候,她是想捐些钱做一个女性梦想基金的,想为那些有梦想的女性实现自己的一些梦想做些帮助,我正好主管了一个基金会可以协助她完成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梦想。但今年的“三八”让女性们也无法浪漫,妇女们的半天假也只能呆在家里了,她的这个计划就没有实现;3月9号是她的生日,从这天起,她就是一个退休女人了,大家为她祝寿的同时,也在问她对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她就把自己多年在东祁家山村发展的梦想托盘而出了,但呼应声不激烈,大多朋友认为,这不靠谱。人家都往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方挤,您倒好,往路都不太通的高山上,修复破窑洞?所以,饭饱酒足后,大家就都离去了。这半年多时间里,大家都在不同城市复工复产,谁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关心这位同学的这件事情的进展了,直到这次,我与来自于岳阳的同学到了太原。
我不想用更多语言来描述我看到的情景,因为我总觉得自己的任何语言都会显得苍白,那就把一些我看到的一些对比很强烈的情景用当时自己能想到的词语做个说明吧,如何组织成句子来表述,就看大家的功夫了。
左边是文物,右边是农户
荒村 草房 瓦房 砖房 平房 危房 窑洞 土墙 篱笆 围墙 柴房 茅房 天井 瓜棚 农具 鸡舍 猪圈 羊栏 菜园 梯田 玉米 南瓜 辣椒 茄子 庭院 农庄 客厅 茶社……一直到我看到经这位同学的精心打造,让这个原来并不咋样的小村庄,有了生机,炊烟袅袅,生机勃勃。
这个被整治后的破窑洞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一次性接待50人吃住的活动场,一点也不比大城市五星级酒店的层次低。更关键的是,在这里能享受到山清水秀的优美风景。那个我过去几次来看到的未改造前那断壁颓垣、破败不堪、一片荒凉的荒村庄基地已经被林木葱茏的绿阴环绕。如果说那些我过去看到的破窑洞是伤员,那么现在他们都成为了很有战斗力的好士兵。我的头脑中就冒出来了白求恩大夫的光辉形象,我想,如果在战场上,定位一个合格医生的工作,救死扶伤是他的工作任务的话,那能做好这个工作的前提一定是他对这些士兵充满了无限的爱。这位太原同学对这个村的付出,跟战场上的军医无异,这也许是军人家庭出身的她对自己爱的事情的无限执着吧。
做出了一个样板
大家就可以在这里近距离的观察和打造村里的其他窑洞和景观了
因为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太原周边一个叫寿阳的城市的发展,就想把那里的龙栖湖给打造起来,也与地方政府做过一些沟通,一直没有下功夫往前推动,但这次看到这位同学的这件作品,她给了我信心,我想,对于一个常年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到国内除过上海外的任何城市,我们一般都会看到其小与不足,看到“死”的一面会多些,而对于其“生”往往会忽视,或者不去关注,从而就失去了与这样的城市的发展产生相关联的机缘,只有把自己变成战场上的医生,真正对这样的城市产生爱与责任,我们才能把自己的精力与资源向那个地方无限投放。比如这几年,我对我的故乡商州板桥的白沟村,也是这样的。
村委会边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待修复的窑洞等待着关爱
左边有功能,右边只是景
躺在这里刷手机,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让每个红旗飘飘的地方,成为可爱的家乡
如果我们都有像我做干细胞的朋友那样的对他奶奶的关注力,和有太原同学对这个叫祁家山村的爱,那么,不论大小的城市,都应该会发展的生机盎然,而不会落寞或者死气沉沉。
关爱城市,就得从其机体关注起;对待一个城市,也应该多投入些爱的眼神与心思。
今晚二条
以大为美的城市病
本质是土到掉渣的权力美学
往期
TAN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