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123):朱门绣户——释“朱”

本文约5200字,阅读约需要10分钟


汉字探微

(123)

朱门绣户——释“朱”

朱英贵

一、“朱”字小引

宋代大词人苏轼一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下阕开言就云:“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那意思是: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因为不能同亲人在月光下团圆而没有睡意的我……

大红富丽的楼阁、雕绘华美的门窗,在月光“转”、“低”、“照”三个动作的点缀下,充分展示了静谧月光中的凄冷感触,紧接着诗人用“不应有恨”带出了这首词的精彩之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其中,“朱阁”就是“红楼”;“朱”的意思就是“红”,而且是大红颜色。然而,“朱”字真的就是为大红颜色造的字吗?如果仔细分析它的构字理据,恐怕未必。那么“朱”字的构字理据和造字本义又是什么呢?本篇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二、“朱”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朱”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朱”是一个在象形字“木”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事字,它应该是“株”的本字。甲骨文的“朱”是在树干(木)中间加一圆点作为指事符号,其构字理据表示树木的主干乃至整棵树,其造字本义当为一株树两株树的“株”。“朱”字的金文承继甲骨文的构字理据,有的金文将圆点写成一条短横甚至于两条短横,其字义仍然是表示树木的主干乃至整棵树的“株”。“朱”字的小篆直接继承用一条横线作指示符号的金文字形,并将上部的树枝与下部的树根演变为婉转的线条,削弱了初文的形象感。隶书与楷书是在小篆形体基础上经过隶变与楷化形成的,进一步削弱了古文字字形的形象特征。

后来,当“朱”字被《说文解字》解作“赤心木”并倾向于表示赤红色意义之后,它的“树干”本义就由“朱”再加“木”旁另造一个“株”字来代替。也就是说,古人为了将后起之义形容词的“朱”区别于造字本义名词的“朱”,于是就为名词的“朱”新造了一个“株”字。因此,“朱”是“株”的初文,而“株”是“朱”的后起字。

当然也有另外的说解,这要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代表。

《说文解字》卷六木部:“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在其中。”

许慎所解的意思大致为:“朱”,就是树心红色的树。跟松柏属于同类植物。它的字形采用“木”作表意偏旁,位于“木”中间的“—”,表示红色树心在树的里面。

还有一说,认为“朱”字的甲骨文字形从“木”,中有“丶”的变形,“丶”为灯火之形,应该是“主”(烛)的初文。因为火为红色,故“朱”可以表示红色的意思。

然而联系“本”和“末”、两个字的甲骨文字形及其构字理据,则“朱”字的构造初衷当与之相通:“本”字中的“—”指示树根,“末”字中的“—”指示树梢,那么“朱”字中的“—”理当指示树干,而并非是指示什么“赤心木”。也就是说,“朱”字表示红色意义应该是它的引申义,而并非它的造字本义。至于“朱”为什么会由树干的意思产生红色的引申义,那才可能是跟有些树干内部为红色树心有关。

    三、“朱”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朱”字的造字本义为株(树干),甲骨卜辞中还隐约保留有这种造字本义,例如:“……卜,宾,贞:……朱(有)木”(后上18·2)意谓在那株树的地方有一些植物。

于是便可借用做地名,甲骨卜辞中也保留有这种用法,例如:“戊午卜,贞:王田朱,往来亡灾,王占曰:吉。”(遗珠121)其中的“王田朱”意谓王到朱地畋猎。

于是“朱”字便可用以特指某种赤心树木。例如:“朱,赤心木,松柏属。”(《说文·木部》)再如:“朱树蔼闲榭,奇巧媚荒淫。”(明·李梦阳《杂诗》之三)

“朱”字还可以特指有刺树木。例如:“赤心即棘心,亦即刺……赤心木,犹言有刺之木。”(闻一多《古典新义·释朱》)

“朱”字由赤心树木的意思便可引申出大红色的意思,大红色是比绛色(深红色)浅,比赤色深的颜色。例如:“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豳风·七月》)再如:“(孟夏之月)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礼记·月令》)孔颖达疏:“色浅曰赤,色深曰朱。”又如:“得朱弓赤矢之瑞。”(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

古代视大红色为“五色”(青、黄、红、白、黑)中红的正色,于是古代以五色配属五方,朱色属南方,“朱”字便可以指代南方。例如:“子曰:‘恶紫之夺朱也。’”(《论语·阳货》)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朱,正色。”宋·邢昺疏:“朱是南方正,红是南方间。南为火,火色赤。”再如:“秋七月,楚子以诸侯伐吴……使屈申围朱方。”(《左传·昭公四年》)杜预注:“朱方,吴邑。”又如:“(朱雀)日中星鸟。”(《书·尧典》)清·孙星衍疏:“经言星鸟者,鸟谓朱雀,南方之宿……郑康成之意,南方七宿,总为鸟星。”

“朱”字由赤心树木的意思还可引申出染成或涂成大红色的意思。例如:“崇等欲战,恐其众与莽兵乱,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由是号曰‘赤眉’。”(《后汉书·刘盆子传》)再如:“朱其额,青其足。”(《太平广记》卷三○九引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又如:“圣祖登极后,访得之,无子,官其侄,并封其舟而朱之。”(清·俞樾《茶香室续钞·红船白船》)

“朱”字由赤心树木的意思还可引申出表示红色之物的意思,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其一,指胭脂之类。例如:“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再如:“弄粉调朱试罢晓妆,潇洒似江梅,妖娆胜海棠。”(《元人小令集·一锭银过大德乐·双姬》曲之二)又如:“行雨行云今是梦,施朱施粉未相宜。”(清·徐士銮《宋艳·驳辨》)

其二,指红色印绶。例如:“若夫高冠长剑,纡朱怀金者,布满宫闱。”(《后汉书·宦官传论》)李贤注引李轨曰:“朱,朱绂也。金,金印也。”

其三,指红色官服。例如:“高帝谓赤斧曰:‘颖胄轻朱被身,觉其趋进转美,足慰人意。’”(《南史·萧颖胄传》)

其四,指朱砂。例如:“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周礼·考工记·钟氏》)清·戴震《考工记图》引徐昭庆曰:“朱,朱砂也。”再如“昔人谓水银出于丹砂,镕化还复为朱者,即此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银朱》)

根据上面对“朱”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朱”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四、含有“朱”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朱”字的成语并不算很多,但是其中“朱”字的文化含义却有多种,大致有如下六种情形。

其一,成语中的“朱”字表示大红颜色(正色)的意思,例如:

恶紫夺朱——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源自《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红紫乱朱——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源自《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语见《孟子注疏·赵岐·题辞》:“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以紫乱朱——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源自《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以紫为朱——比喻将奸邪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贤者。语见明·刘基《官箴中》:“俾好作恶,以紫为朱。”同“以紫乱朱”。

看朱成碧——朱:大红色;碧:翠绿色。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错乱。源自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眩碧成朱——比喻颠倒是非。语见明·屠隆《彩毫记·知幾引退》:“宫闱萋菲,眩碧成朱,圣主应投杼。”

白白朱朱——白的白,红的红。形容不同种类、色彩各异的花木。源自唐·韩愈《感春三首》诗:“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语见宋·杨万里《又和风雨二首》:“风风雨雨又春穷,白白朱朱已眼空。”

其二,成语中的“朱”字表示染成或涂成大红颜色的意思,例如:

朱阁青楼——指华美精致的建筑。语见宋·苏辙《黄楼赋》:“掁臂长啸,风动云兴;朱阁青楼,舞女歌童。”

朱楼碧瓦——指华丽的楼房。语见宋·王安石《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朱楼绮户——富丽华美的楼阁。语见明·张居正《赠国子马生行》:“不见当年许史家,朱楼绮户青云逼。一朝宠失门祚衰,堂前一一生荆棘。”

朱门绣户——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源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朱门绣刻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

朱甍碧瓦——红色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借指华丽的建筑。语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真乃是三微精舍。”又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中间显出一座八角亭子,朱甍碧瓦,画栋雕梁。”

朱轮华毂——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语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

朱辬皂盖——红色的车障,黑色的车盖。古代高官所乘的车子。亦借指高官。语见南朝·梁·江淹《萧太尉上便宜表》:“朱辬皂盖,古无滥秩。”

朱干玉戚——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也作为仪仗之用。语见《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其三,成语中的“朱”字指朱砂、胭脂之类的红色之物,例如:

滴露研朱——滴水研磨朱砂。指用朱笔评校书籍。语见明·叶宪祖《鸾鎞记·品诗》滴露研朱非草草,从容鉴定庶无尤。”

调朱傅粉——调弄、涂抹脂粉。比喻刻意修饰。语见裘廷梁《伦白话为维新之本》:“此外汗牛充栋,效颦以为工,学步以为巧,调朱傅粉以为妍,使以白话译之,外美既去,陋质悉呈,好古之士,将骇而走耳。”

调朱弄粉——调弄脂粉,打扮妆饰。语见宋·朱淑真《恨别》诗:“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宽馀缠臂金。”

粉面朱唇——白面红唇。有时形容面颜姣美。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

傅粉施朱——傅:搽;朱:红,指胭脂。搽粉抹胭脂。泛指修饰打扮。源自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语见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朱唇粉面——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语见元·高明《琵琶记·牛氏归奴》:“绣屏前品竹弹丝,摆列的是朱唇粉面。”

朱唇皓齿——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语见战国·楚·屈原《大招》:“朱唇皓齿,嫭以姱只。”

朱唇玉面——鲜红的双唇,玉润的面容。指美女。语见隋·江总《杂曲》之三:“宝钗翠鬓还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其四,成语中的“朱”字形容少年或老人面色红润,例如:

朱颜翠发——指青春年少。语见宋·周邦彦《西平乐》词:“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绿鬓朱颜——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语见宋·晏殊《少年游》词:“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朱颜鹤发——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白发朱颜——颜:脸色。头发斑白,脸色通红。形容老人容光焕发。语见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绿衣黄里颠倒用,白发朱颜喜怒看。”

其五,成语中的“朱”字指称红色印绶或红色官服,例如:

纡朱怀金——纡:系结;朱:朱绂,系印的红色丝带;怀:怀藏;金:金印。比喻做了大官。语见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使我纡朱怀金,其乐不可量也。”

纡朱拖紫——形容地位显贵。语见唐·白居易《岁暮寄微之》诗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纡朱拖紫且开眉。”同“纡朱曳紫”。

纡朱曳紫——形容地位显贵。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绶之颜色。语见晋·葛洪《抱朴子·逸民》:“何必纡朱曳紫,服冕乘轺。”

朱衣点头——旧称被考试官看中。源自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朱衣使者——指科举考试官。源自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其六,成语中的“朱”字代指地域、姓氏、方位、音乐等,例如:

朱陈之好——表示两家结成姻亲。源自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杨朱泣岐——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源自《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

朱雀玄武——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形容阵容整齐。

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源自《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相关链接:

      汉字探微(120):一草一木——释“木”

汉字探微(121):独木不林——释“林”

汉字探微(122):森罗万象——释“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