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基本常识 ---【八股文】

提起八股文,我们大家都深有体会,这当然是指那个时代的文人了,现在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些玩意儿,写一篇文章就是要这几个方面具全,少一不行,结果写出的文章臭而长。

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应该说起源于北宋:北宋王安石废诗赋取经义,将取士内容限制到儒家经典的狭窄范围内,而当时文体还是较为自由的散文形式。南宋时经义形成“有定格律,首有破题,破题之下有接题”,然后有小讲、大讲、余意、结尾等固定段落,“篇篇按此次序,其文多拘于偶对,大抵冗长繁复,可厌”。[1-2] 可见南宋经义已具八股雏形了。

三级考试:府试考诸生,俗名“秀才”,只考《四书》八股文。乡试(即在本省考)考举人,首场考八股文。会试(在北京考、包括礼部贡院考及殿试)考进士,首场也考八股文。除殿试而外,府、省、京城三级由小考到中进士考试都是以八股文为主。因为首场作八股文,试官评阅取中取不中,全看首场,首场不入试官眼。二场、三场所写的论、判、案等看也不看了。所以八股文是惟一的考场文字,能否考中,全看学子写八股文的功力如何了。因此,兵部侍郎舒哈德给皇帝上奏折,建议废除八股文。

这里举一例文大家看读一下: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韩菼,清代,字元少,别字慕庐,长洲人。康熙癸丑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礼部尚书)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人有积一心之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容终秘矣。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爰是流连以志之,然吾学之谓何。而此诣竟遥遥终古,则长自负矣。窃念自穷理观化以来,屡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处者,此际亦差堪慰耳。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与人同学之谓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间,亦用自叹矣。而独是晤对忘言之顷,曾不与我质行藏之疑,而渊然此中之相发者,此际亦足共慰耳。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迁,而只自行其性分之素。此时我得其为我,尔亦得其为尔也,用舍何与焉?我两人长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无方,故虽积乎道德之厚,而总不争乎气数之先,此时我不执其为我,尔亦不执其为尔也,行藏又何事焉?我两人长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前文释义:

(一)破题二句,明破行藏,暗破惟我与尔。凡破题无论圣贤与何人之名,均须用代字,故以能者二字代颜渊。

(二)承题四句,三句、五句皆可。承题诸人直称名号,故称颜子。破承皆用作者之意,不入口气。

(三)起讲十句,多少句数并无定法,可以任意伸缩。起处用若曰、意谓、且夫、今夫、尝思等字皆可。“故特谓之曰”下,入孔子口气对颜渊说,“毕生”四句正起,“迨于”三句反承,“此意”二句转合,总笼全题,层次分明,起讲以后,皆是孔子口气。

(四)只用“回乎”二字领起,以无上文,故直接入手。孔子对于弟子一律呼名,颜子名回,字子渊,所以不曰渊而曰回。“回乎”下为起二比,每比七句,句数多少无定,中后比亦然,特起比不宜长,致占中后比地位。用意在题前我尔字盘旋,轻逗用舍行藏而不实作。

(五)为提比后之出题,仍用“回乎”唤起,将“用舍、行、藏、我、尔”字一齐点出,此为五句,但相题为之,句数可以伸缩。

(六)为提比后之两小比,醒出行藏用舍二语,叫起“我尔”,意为中比地步。惟两小比,或有用于中比之下,或有用于后比之下作束比,位置倘或不同,则用意随之而改。令之全篇仍为八股,亦有省去此小比,而全篇文为六股者。

(七)此为二中比,抉发题中神理之所在,锁上关下,轻紧松灵,向背开合,可以参之议论,但仍不宜尽用实笔实写耳。

(八)此为过接,于中比后,即过到题之末句“惟我与尔”、紧接后比。

(九)此为后二比,实力发挥,用题“惟我与尔”末句,总起用舍行藏全题,气势舒达,意无余蕴,全文至此而成篇矣。每比八句,因其中比略长。若中比较短,则后比之文,尽情驰骋,往往至十余、二十句者亦有。

(十)此为全篇之收结,倘有下文,则收结改为落下。

总上言之,凡破题、承题、起讲、领题、出题、过接、收结,皆用单句法。起讲中间亦有用对句者,八比则出比与对比必相对以成文,此定体也。举此一篇而分释之,以略见八股之例。其余体格,不及详论。

那么这臭而长的八股文何时废除的呢: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多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戊戌变法近似,但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还涉及废除千年仕宦之道的科举制度,科举制的灭亡标志着八股文的废除。

准确的说废除八股文的历史时间是清末新政,也就是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清廷开始施行新政,内容基本与戊戌变法一致,1902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使用八股。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翌年起废除。

(0)

相关推荐

  • 讲故事用的「乡」式思维,在明朝科举状元王鏊的八股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中亦可寻见

    文 / 石桥码农 本文大约 3600 字,阅读需要 7 分钟 观点 今天我们以白话文讲故事,普遍使用的乡式思维,在古代科举八股文中也能觅到它的踪迹. 那么,什么是乡式思维呢? 笔者在之前的推文中曾有介 ...

  • 中国天眼赋 【三余草堂】

    ★中国天眼赋    以"秘来思想 空际息光"为韵                   三余草堂        惟天有眼,以瞰神奇.因地张目,凭探珍秘.能透六道而高瞻,得窥八宇以远寄 ...

  • 被明清两代状元的字亮瞎眼?那状元们的八股文呢

    近日,#明清两代状元写的字#登上热搜,考卷上的字笔迹工整,字体美观,如同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不少网友高呼"古代状元果真有真本事!"."这个卷面分必须满分!" ...

  • 八股文是如何形成与消亡的

    明清科举的主要形式是八股文,也称八比文.比是偶的意思.<说文>说:"反从为比",意为二人相从,两两相对之意.所以,股是对偶的意思,八股,也就是八个对偶句. 八股文的形成 ...

  •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三皇

    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原始社会时期的三个杰出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即燧人.伏羲.神农(即炎帝)作为"三皇". 后期增补的后三皇在不同文学著作中分别有 ...

  •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五帝

    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后增补黄帝公孙轩辕(也称姬轩辕 )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五帝之首:太皞,一 ...

  •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四海

    中国自古以来,说的五湖四海中的四海,就是指的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渤海:我国的内海.在辽宁.河北.山东三省间.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 ...

  •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三清】

    在中国,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清是指:西方三圣,即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全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元始天王, ...

  •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四御】

    四御是指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称"四辅".他们是: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在一些道教宫观中, ...

  •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五大佛教名山

    [五大佛教名山] 贵州梵净山[弥勒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第一.贵州梵净山[弥勒菩萨]: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 ...

  •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四大道教名山】

    在中国文化基本常识里有四大道教名山,那就是: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东接襄阳市,西靠十堰市 ,南望神农架,北临南水北 ...

  •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