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入门第一课:“三角头中锋脊”

这一番讲述,从小楷而始。我们在分析历代名家,找到其中真正的小楷高手,然后落实到一个问题:钟王小楷大法——他们是如何“扣边线”的?沿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拓展,通过对三位“边线大师”王羲之、米芾、董其昌的书法进行分析,讲到了“扣边线”的作用——为什么他们不写“靓仔字”,而是写一手“半身字”、“旋身字”。

其次,我们从冯亚君的“侧锋”,提出了南宗师门所总结的一个规律“横上竖左”。在这里,我们介绍了师门传授下来的“董门执笔法”,因为正确的执笔法是写出正确的线条的基础。

那么,我们如何去学习,写出王羲之、米芾、董其昌他们那样的具有“横上竖左”特质的线条呢?也就是说,南宗通过怎么样的笔法训练来达到这个目标呢?

为便于大家系统了解,从今天开始,我们来系统的学习“董门(南宗)”。这里,首先介绍南宗第一课:

三角头中锋脊

这是进入南宗书画的第一把、也是唯一的钥匙。它对于打通“扣边线”、“横上竖左”、“旋身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篇幅所限,我们先学习这个基础笔法,有关“三角头中锋脊”的产生机理、实际运用以及在董门笔法体系内的地位,咱们以后再专文详述。

开始学习

(以下内容源自同门@懷帖過江)

01/

如何练习“三角头中锋脊”?

(一)

笔法:中锋脊。

历代笔法只有“中锋脊”一件事,千古不易,再没其他了。

“中锋”,衍生出“旋锋”,指“脊”从线条里面的中间位置,旋到旁边,再旋出外…

“中锋”生出“旋锋”。父子关系。

(二)

董门第一课“中锋脊”:意识中锋。

董门第二课“旋锋”:提取中锋。

董门第三课“见笔见性”:自己作主。主宰支笔。不是东坡“任笔所至”。

(三)

用“三角头”的线段容易现出“中锋脊”。

中锋脊,不与线条上下线廓平行。

中白云笔。

写约一寸长的三角形(梯形)线条。

墨稍淡,笔稍干。

演示视频

(本视频由@懷帖過江 示范演示)

【图示】

三角头的线条,“脊”是平走向。

平行线的线条,“脊”是波浪走向。

“脊”,与线条不同步。

这个不同步,正是提取“脊”控笔的一个机会。

提取“脊”后,情况是倒过来的,即,“脊”不是线条所生出,相反,线条是由“脊”所生出,并由“脊”带领。控脊,就是控笔。

动图

必要告知:

“中锋脊”、“横上竖左”、“卒”、“刷”等,都是我自己的用词。我老师说历代只口头传授然后现场示范,学生明确写出后立即撕毁示范稿,不留记录,但日后门人以笔相见,知彼此亲疏。——@懷帖過江

02/

为什么“三角头中锋脊”是第一课?

“小篆自李斯之后惟李阳冰独擅其妙,尝见真迹,其字画起止处,皆微露锋铓,映日视之,中心一缕之墨倍浓……”(宋代陈槱《负暄野录》)

钟繇捶胸掘墓,就是想知蔡邕这个“中锋脊”是如何写出来的。

怀素《草书千字文》“中锋脊”

王导狼狈怀《宣示表》过江传羲之,不为收藏,只为笔法“中锋脊”传承。

张彦远《笔法传授人名》,钟卫王,欧虞陆,李阳冰张旭颜真卿……“中锋脊”传递。

从日本“三笔三迹”存世帖看连“中锋脊”意识都没有,怀疑唐朝没传法日本留学生。唐后只有米赵董知“中锋脊”。

赵孟頫“中锋脊”

王原祁与石涛合作画,不曾吐一字。

家师说,师公师祖们不会向外吐一字,历来都是暗流传递。家师在广州也没向外吐一字。来澳后找不到传人,才着急起来了……

我1994年遇家师于悉尼唐人街一家中文书店,当时我在看赵孟頫帖,他过来搭话……

我有幸获此机缘!家师提供我笔墨砚和法帖。写纸用大号面巾纸。家师常常要我到他家练字,负责我早餐午餐晚饭,还有点心,夜宵,总之全力以赴。

“中锋脊”,是字画第一课。

@懷帖過江 “中锋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