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9.14【2017-11-11】
#每日学论语#19.14
【原文】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译文】
子游说:“居丧,充分体现出悲哀之情就可以了。”
【微言微感】
丧事,是盖棺定论的大事。人活一辈子,死了,暴尸荒野无人问津,困居病榻无人知晓,这是最大的悲哀。
为此,中国人年青时候就开始考虑养老问题。为了攒足养老的钱,拼死拼活干;为了活着有人养,死后有人葬,千方百计也一定要生个儿子。
那个梦蝶的庄生,与众不同,特立独行。他老伴去世了,朋友慧子去吊唁,他正翘着盆唱歌。朋友骂他没良心,老伴给他生儿育女,操心受累,多不容易。如今死了,尸骨未寒,你不痛哭流涕也就罢了,还没心没肺,敲盆唱歌,良心何在?
庄子的解释是,老伴死了,一开始我也伤心,痛不欲生。后来想想,她来自自然,归于自然,其实是回到最初状态,是回家了,有什么悲伤的?
光这样说,大家还不理解庄子,觉得他还是无情无义。庄子要死的时候,弟子慌着厚葬。他马上拦住,说:“别费那事,把我放到旷野去,天地做棺椁,清风伴我去,就可以了。”
“那怎么行呢?”,弟子们说,“老鹰和野狼还不把你的尸体吃了吗?”
庄子说:“埋掉我又能怎么样?不被地上豺狼吃,还能避免不被地下的蚂蚁吃?左右是个吃,费那事情干啥呢?”
和庄子一样个性的,还有“竹林七贤”阮籍。阮籍母亲去世,有一个叫嵇喜的去吊唁,作为孝子的阮籍不仅不回礼答谢,还给人家白眼。嵇喜的弟弟嵇康站起来,拿着酒和琴就去了,在灵堂又喝酒又弹唱,阮籍反倒青眼有加,真诚感谢:谢谢你用美酒和歌声送我母亲。
表面看,庄子、阮籍、嵇康都是反礼教的,都是对儒家的繁文缛节深恶痛绝的。但孔子何尝要求过丧事大操大办?
子游说:“丧致乎哀而止。”这其实是对老师理念最好的继承。子游反对丧事过于悲哀,过于奢华,过于铺张浪费,其实来自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孔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也是量力而行安葬,循礼而为。
孔子的爱徒颜回去世,孔子大哭“天丧予,天丧予”,然后依然该怎么生活继续怎么生活。
逝者已逝,活着的还要继续生活。对逝者最好的悼念,就是让逝者放心、安心、宽心。逝者若爱人,他最大的心愿就应该是活着的好好活着。
子夏想不开,失去爱子后日夜痛哭,以至于哭瞎了眼。
莫非子游所言,就是批评师兄子夏?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珍惜现在,珍惜当下,珍惜拥有。不要到“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时候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