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三观”只是亲友圈的平均数,除非读过更多的书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510篇原创内容,2020年第19篇。
本篇的主题是讨论我们“三观”的真相。
标题开宗明义,大多数人的”三观“只是亲友圈的平均数,除非读过更多的书。
这是我在很多人身上观察到的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三观”被提到的次数并不多,但人和人之间的亲疏远近,本质上是由“三观”决定的。
我们说的“相似的人总会相遇”。这个相似,看起来是经历、是爱好,背后是人生的选择。而为什么选择的是这个,不是那个,就是“三观“决定的。
如果“三观”不接近,甚至差异极大,无论是什么样的关系、共同经历过什么,面向未来一定是渐行渐远的过程。
我过去的经历非常能够说明这些。我选择离开国企管理岗位,成为自由职业者,本质上是选择自由,向“权力”说再见。任何“三观”中更看重“权力”的人,都不会认可我的选择,无论过去我和他有过什么样的共同经历。
前段时间就发现一个过去曾经非常亲密的同事,删除了我的微信。
这很正常,也没有什么。因为多少夫妻的分离都是来自“三观不合”,多少朋友的反目都是来自“三观不合”。
人和人之间的“三观”差异是永远无法隐藏的。
因为人生很漫长,在漫长的旅途中,总会有机会暴露彼此“三观”的不同。
人和人之间总会有差异,而且还有很多差异。但与“三观”相比,其他的差异都是可以求同存异的,包括性格在内。
”三观“这么重要,那是怎么来的呢?
答案是在周围亲朋好友的影响下形成,首先是父母,其次是家族其他亲戚,然后是老师同学朋友,最后是领导和同事。
大多数人的“三观”就是这些群体的平均数。你最认可谁,你最羡慕谁,你就会像谁更多一些。
教育会改变“三观”。但中国过去的教育,更多承载的任务是培养合格公民、传授专业知识。对于人生最重要的事,学校从来不教。
比如:应该按照什么标准,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伴侣?
应该首先考虑哪些因素,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行业?
还有就是最根本的,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些大多数人只能通过身边亲友的事例,去学习。所以某种程度上,大多数人的人生是对亲友部分人生的复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知道了一个人的家庭出身,看这个人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大概会是什么样的人,甚至可以预测这个人将如何度过一生。
这使得,身边如果有不凡的人,会是一种先天的幸运。身边如果有很不好的人,会是一种先天的不幸。
过去写过一篇关于原生家庭的内容:终身成长的分界线是超越原生家庭认知,本篇其实是在这个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前段时间和一个好友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她身边一个朋友的经历,成为了她内心不可逾越的一道屏障,或者说变成了种在她内心的一根刺。
当她面临类似情况的时候,她朋友的经历使她产生深深的恐惧。
这让我再次想起:有时候我们不会成功的原因,是我们内心深处不相信自己会成功。
而这个不相信自己会成功的来源,就是身边亲友的经历。
我对这个朋友发自内心的说了一句话:还是需要抽时间多看看书。
只有更多的读书,才足以改变这一切。
在书中,我们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人物对话。在伟大人物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他们是如何面对不幸遭遇的,他们是怎样获得最终成功的。
查理·芒格说,他最喜欢看人物传记。
可以使人勇敢的,是人性的光辉。
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这样的品质,等待被激活、被发现、被释放。
我们在和伟大人物对话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自己相应的潜能。远离恐惧、担心、害怕、彷徨、失落、纠结。
在这样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取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慢慢浸润和改变的,其实是我们的“三观”。
伟大人物的经历,会让我们感慨生命可以有多伟大,人生可以有多辉煌,世界可以被怎样改变。
公众号过去分享过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天才改变世界——读达·芬奇传有感地球飞船论带来的颠覆视角——乔布斯眼中的天才富勒被隐匿和遗忘的第一天才发明家成为,都是伟大人物的故事。未来还会分享更多。
而每一个最值得学习的思想,都是无数伟大人物倾其一生才得以流传下来的。
读书一定是使一个人成长最好的方法,但是却是最慢的。这也很符合常理。
因为在很多领域,可以最快实现目标的,通常都只是陷阱,而不是机会。
那么多好的书就在那里,谁都可以去读,这不是一个秘密。
在这一点上,世界又无比公平。
我之所以选择现在的生活方式,就是相信读书改变人生。这个公众号的价值,就在于我可以越来越好。
有时我会审视现在的自己,我发现我在对很多事情上的认知,已经远远不同于我身边大多数人。我想这就是读书带来的变化,我的“三观”的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