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本以为淮海战役中最好打的却最难打,伤亡代价最大

淮海战役之前预订的小淮海战役计划,作战目标就是围歼黄百韬兵团,收复两淮,也就是淮阴、淮安,解放海州也就是现在的连云港,威逼徐州,所以叫淮海战役。之所以做出这个作战计划,是因为原本在济南战役的时候,一方面围攻济南,一方面打援,攻城用了14万人,18万人摆在外围打援,而且在整个战场的东南方向,实际上这个方向能来的就是黄百韬兵团,或者李弥兵团。但实际上的真正意图还是黄百韬兵团。

之所以选择打黄百韬兵团,是因为这是当时华东战场上国军相对来说比较弱的一个兵团,而且在豫东战役中也遭受过歼灭性的打击,被歼灭了一半,补充之后新兵比较多,所以估计打起来会比较容易。另一个原因则是,黄百韬本人虽然并非出自黄埔嫡系,但在历次作战中却非常卖力,增援总是非常积极。无论是孟良崮战役增援张灵甫,还是豫东战役增援区寿年兵团,黄百韬兵团都是增援部队中最为积极的国军部队。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时候华东和中原地区的国军基本上沿陇海路一字摆开,最西边是在郑州和开封一带的孙元良兵团,商丘是邱清泉兵团,徐州以东则是李弥兵团和黄百韬兵团,黄百韬兵团驻地在新安镇,在最东边,再往东只有驻守海州的的九十九军和四十四军,所以黄百韬兵团相当于国军在陇海路铁路线上的一字长蛇阵的蛇头,如果先打黄百韬兵团,邱清泉兵团未必能来得及救援,而海州的部队自顾不暇,也没有能力增援黄百韬。

这时候的黄百韬兵团下辖四个军,分别是二十五军、六十三军、六十四军,以及临时配属指挥的一百军,二十五军是黄百韬起家的部队,是整个兵团的核心部队,六十三和六十四两个军是原来的粤军六十五军被歼灭后刚从广东调来的部队,对华东战场情况并不熟悉,一百军虽然长期在华东战场,但在历次作战中损失也不小,实力有限。因此,按照华野和西柏坡的估计,只要能够出其不意的包围黄百韬兵团,是有机会全歼的。

也就是说,在华野司令部和西柏坡眼里,这时候华东和华中战场国军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实际上还是十八军为核心的黄维十二兵团和第五军为核心的邱清泉第二兵团,黄百韬兵团这样的机动兵团已经属于比较弱的兵团了,是可以作为围猎目标的。至于李弥的十三兵团和孙元良的十六兵团,战斗力明显不如黄百韬兵团,为什么没有被当成目标呢?就是因为他们是守备部队改编过来的机动兵团,战斗力太弱了,打了也对战局影响不大。

结果没想到,淮海战役开始后,确实第一个被追上并且包围的是黄百韬兵团,但是围歼起来却非常不容易,中野在全力阻击东援的黄维兵团,华野既要自己阻击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东援,又要分兵围歼黄百韬兵团,兵力非常紧张。而黄百韬因为看到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正在增援,南京又不断空投物资,所以黄百韬虽然到碾庄的时候只有七八万人,但还是坚持了半个月,才最终被全歼。最终,华野和黄百韬兵团的交换比达到了1:2.8。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交换比数据。因为按照此前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的经验,是不需要这么高的伤亡代价的,尤其是济南战役,被包围的时候国军人数与攻城的部队只差三万人,打起来也很快,压根就没能给增援部队留出增援时间。因此,打完黄百韬兵团,让华野经出一身冷汗,照这个打法,要真的接下来再打黄维兵团,打完恐怕就没多少气力再去打徐州的三个兵团了,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补充才能恢复战斗力。

但让粟裕和西柏坡都没想到的是,黄维兵团虽然也坚守了很长时间,前后达二十二天,但交换比却没有打黄百韬兵团那么吓人,而是在大约1:5的水平,这就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了。而徐州的杜聿明集团在被包围之后,原本以为有第二兵团为核心,三个兵团报团在一起,会非常难打,没想到突然天降大雪,连下十天,大雪停了之后南京又出现了变动,到最后总攻的时候,国军早已经困饿乏力,很快就全线崩溃了,交换比反而达到了1:9.5。

在这个意义上,原本以为最容易打的黄百韬兵团反而成了整个淮海战役过程中最为艰苦的一个阶段,伤亡代价最大,交换比最低,而原本预计战斗力在黄百韬兵团之上的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在被歼灭的时候,反而伤亡没那么大。无论是华野司令部,还是西柏坡,还是南京,恐怕都没想到这个结果。尤其是南京,恐怕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整个关系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中,抵抗最顽强、打得最卖力的不是黄埔嫡系,反而是一个杂牌出身的部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