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善王朱当沍:亲手射杀义军的勇悍宗室,却被武宗和文官联手绞杀

前言: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年底,明朝专门用来囚禁宗室罪犯的凤阳高墙之前,发生了一幕惨剧。归善王朱当沍,明代鲁藩宗室,此前懵懵懂懂被太监哄骗至此。当他知道面前就是让宗室闻风丧胆的高墙之后,大呼冤枉之余,当即撞墙而死。

当沍之凤阳,有旨令中官护送。当沍犹未知所坐,中官绐曰:“谒祖陵耳。”比至问曰:“此何地?”曰:“高墙。”乃大恸曰:“冤乎!”即日以首触墙而死,闻者伤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十八》

那么朱当沍到底犯了什么罪?他究竟是罪有应得,还是遭人陷害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位鲁府归善王殿下。

明祖陵

登城杀敌:明代少见的勇悍宗室

朱当沍,鲁王朱阳铸第六子,鲁惠王朱泰堪之孙,鲁靖王朱肇煇曾孙,鲁荒王朱檀玄孙,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五世孙。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四月,朝廷为鲁王诸子赐名,其中第三子名曰当沘、第四子名曰当沋、第六子名曰当沍。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九月,朱当沍被册封为归善王。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十一月,知县胡绅长女被册为归善王妃。

明孝宗弘治和明武宗正德年间,已经来到了明朝中叶。由于朝廷长年累月的削藩和限制,此时明朝的宗室早已不复开国之初的尚武之风,醉生梦死、胡作非为的比比皆是。然而归善王朱当沍却是个异类,他“性健悍”,从小喜欢舞刀弄枪,打熬力气。和其他宗室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十月,在南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湖广等地爆发了一场历时两年之久的刘六刘七起义。这是一场能量巨大、堪称明末大起义预演的流民起义,其兵锋甚至一度逼近京畿,明武宗在下旨九门戒严之余,还不得不调边军前来平乱。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三月,如入无人之境的义军一口气在山东攻下了二十余座州县。

丁巳,巡抚蓟州都御史李贡等奏:“霸州盗刘晨、刘六、齐彦明、顾子美等流劫山东,杀死京营指挥张英等六人。乞添调京军并达官军舍,委官统领,会各兵备守备四路剿杀。”—《明武宗实录卷七十三》

明武宗剧照

此时京军糜烂不堪,根本不敢与义军作战。边军则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鲁王的封国兖州府遭到了部分义军的包围。和明末束手待毙的脓包形象不同,时任鲁王朱阳铸虽然品行不端,但还有拼死一战的血性。包括鲁世子朱当漎、滋阳王朱当渍、东瓯王朱当沘以及归善王朱当沍在内的鲁府宗室全部身先士卒站上城头,亲自指挥守城官军迎战。这其中表现最为勇猛的就是归善王,他从护卫军中借来盔甲和弓弩,披挂完成之后就领着王府家丁冲上城楼,射杀了许多攻城的义军士兵。最终在宗室和官军的齐心协力之下,兖州府靠自己的力量守住了城池。

庚辰,鲁王阳铸奏:“贼攻兖州,虽率宗室分守诸门射退之。然虑其复至,乞添设兵备官。” 会提督侍郎陆完亦请改临清兵备于济宁。兵部议覆,乃命调临清守备指挥宗敏于济宁兼援兖州。以王有守御功,赐敕奖励。—《明武宗实录卷八十》

兖州城墙

被诬谋反:为何无人愿意为其喊冤

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八月二十四日,突然从紫禁城内廷传出来一道道紧急军马调令:提督江西军务、左都督刘晖率辽东边军一千五百人进驻济宁,镇守大名广平等府、右都督郤永率所部官军及河间达官舍余一千五百人进驻德州,镇守江西地方副总兵桂勇率所部一千人进驻大名府,游击将军贾鉴率大同边军五百人进驻徐州。除此之外,河南都御史陈珂、淮扬都御史张缙则奉旨调兵分守要害。

  • 安化王之乱的后遗症

济宁、德州、大名、徐州,这几个点联起一张大网,目标直指兖州府,显然是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异动。与此同时司礼太监温祥、大理寺少卿王纯和锦衣卫指挥韩端奉旨出京,星夜兼程直奔兖州府而去。然而滑稽的是,位于风暴眼中心之人:归善王朱当沍,在钦差到来之时正在酣然沉睡。

京师汹汹,传言宗室有大变,旬日间所在震动。及祥等驰至合兵围之,当沍方饮而卧,与质等皆束手就执。—《明武宗实录卷一百十五》

紫禁城

谜底揭晓,原来整个朝廷之所以大动干戈,是因为有人密报说归善王朱当沍要造反。对于靠着造反起家的朱棣一脉皇室来说,防备宗室一向是最高优先级的政治任务。而对于皇帝朱厚照来说,发生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四月的安化王之乱,给他带来的教训是沉重而深远的。

安化王朱寘鐇,追封安化恭和王朱邃墁之子,安化惠懿王朱秩炵之孙,庆靖王朱㮵曾孙,明太祖朱元璋玄孙,算起来和明武宗朱厚照曾祖父明英宗朱祁镇辈分相同。朱寘鐇起兵作乱,是以“讨刘瑾为名”。而刘瑾这位明面上的权监和“立皇帝”,不过是正德新政的代言人,真正的幕后大佬是武宗朱厚照本人。现在宗室造反,深受新政迫害的文官集团自然乐开了花。在他们的逼迫之下,武宗不得不诛杀刘瑾以平息众怒。然而刘瑾前脚刚死,后脚就爆发了持续两年之久的刘六刘七大起义。正因为殷鉴不远,武宗才对所谓的归善王造反如此紧张。

  • 惨遭暗算的归善王

交待完了背景,我们来看看到底是谁告的密。梁榖,山东兖州府东平人(注意他的籍贯)。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山东乡试第七名,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会试第二百六十九名,登第二甲第八十七名进士,现任吏部主事。

梁榖有一个老乡,名字叫做西凤竹(这什么奇葩名字),他悄悄进京给梁榖带来了一条劲爆之极的消息:老家几位平时好勇斗狠的同乡袁质、赵岩打算纠结几千人造反。梁榖以前在老家“行多不检”,颇仗着袁质等人为他撑腰。但是梁大人在发达之后,就不太想继续和这帮所谓的“恶少”做朋友了,毕竟这也算是自己的黑历史。

当然由于此事干系重大,梁榖动用之前的关系,询问了东平当地另一帮恶少头目屈昂和刘昇。大家本就不对付,屈昂等人不但乐见袁质遭殃,还把平素和自己有仇的千户高乾、王瓒也给拖下了水。大喜过望的梁榖立刻把此事报给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杨一清。杨一清在刘瑾当政之时被整得极惨,正是靠着安化王之乱才一举翻身。现在立功的机会又来了,自然也是第一时间向皇帝进行汇报。

泗河南大桥:由明代鲁王出资修建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皇帝本人对这个消息将信将疑的时候,又一位重量级人物进京了。鲁王府长史马魁,带来了鲁王朱阳铸对于其子归善王朱当沍打算造反的指控。此外朝廷也通过调查得知归善王平素和袁质等人兴趣相投,一直走得很近。对于武宗来说,这事就算是有了实锤,事态立刻升级,这才有了前文边军大集乃至京城人心惶惶的局面。

朱当沍酒醒之后,看着气势汹汹的锦衣卫,一脸的不可思议,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我何罪而系我”?而当锦衣卫指挥韩端派人搜查造反所用的兵器之时,发现只是当年从护卫手里借去的盔甲和弓箭。估计这副披挂是朱当沍荣誉所在,所以他舍不得归还。至于袁质和赵岩等人,也不过是普通的平民而已,根本就没有任何造反的证据。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归善王以及袁质等人都被带回了京城准备进行对质。此时巡按御史李翰臣愤然上疏,对梁榖“报怨邀功”的行为进行弹劾。李御史还抛出一个劲爆信息,就是鲁王长史马魁和归善王有过节,因此配合梁榖一起诬陷宗室,要求对其二人进行严惩。马魁自知理亏,企图贿赂镇守太监毕真帮他脱罪,又被毕太监直接告发。

按理来说整个案件至此已经真相大白,马魁挟私报复,梁榖造谣生事,归善王清白无辜,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在一张无形之手的干预之下,明明行得正坐得端的归善王朱当沍,发现他在京城之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根本就没有人帮他出面洗冤。

法司会勋戚、府部大臣,以质等及魁赴诸王馆与当沍验问。皆知当沍无反状,无敢为白者,竟以违《祖训》成狱。—《明武宗实录卷一百十八》

杨一清画像

种种迹象表明,在本案中干预司法的幕后黑手就是杨一清。笔者看到网络上不少文章煞有介事地称此时武宗恰好在豹房因为玩乐而受伤,故而整个案件都是由刘瑾一手处理的。根据《实录》的记载,武宗确实是正德九年九月因为“狎虎被伤”。但是刘瑾刘太监,早在四年前就已经被凌迟了,他又是怎么来断案的?这么急着为文官集团洗地,又有何好处呢?

  • 归善王谋反案最终判决:

归善王朱当沍降为庶人,发凤阳守祖陵。

袁质及其家属:发配肃州充军。

西凤竹、屈昂:发配口外充军。

鲁府长史马魁坐斩。

此外仗义执言的巡按御史李翰臣降一级调为广德州判官。而始作俑者梁榖,史书对他的结局是这样记载的:“以一清庇之,竟得免”

结语:归善王朱当沍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不可谓不冤。但是从马魁被诛杀来看,武宗清楚地知道归善王是冤枉的(死刑只有皇帝本人才能核准),那么他为何还要将朱当沍废为庶人呢?其实还是因为这位归善王殿下悍勇善战,引发了皇帝的疑心。对于喜好骑射的宗室成员,朝廷一向是秉持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态度。十年之前,当时的皇帝还是武宗的父皇孝宗朱祐樘,江西南昌宁藩钟陵王朱觐锥之所以被废,也是因为他自称“骁勇善骑射,熟于韬略”。可见从孝宗到武宗,对宗室的猜忌是一以贯之的。

至于杨一清,在某本戏说明朝的畅销小说中俨然正义的化身。他在平定了安化王之乱,并因此扳倒了刘瑾之后食髓知味,不知道是否打算利用归善王之乱再来对付哪个政治对手。毕竟他虽然已经身为吏部尚书,却始终不能入阁,心中不知有多少意难平。对于杨一清的行为,史书对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其于宗藩民命,固有所不恤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