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揭阳 擂茶飘香
擂(念lei2)茶,顾名思义,即将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研磨、擂碎,冲沸水而成,此法据说取于药饮,最原始的药饮,也是将某些药置于钵内捣烂,注人沸水饮用,此后人们发现茶叶有清热、解署、生津的功效,茶便成了药饮必用之物,再后来有人在药饮中添加了一些食物,遂成为风味独特的饮料。
揭西擂茶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渊源,陆羽《茶经》卷三“闻南方有一困蜀妪作茶粥卖”,结合河婆地名的传说,此蜀妪可能就是指何婆。陆羽是唐朝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他所说的茶粥就是把茶叶碾碎成细米,加上米粉、油盐,制成茶团或茶饼,饮用时捣碎,放些葱、姜、椒、桂等调料,用水蒸煮,煮成一大锅茶粥供大家食用,这就是最初的擂茶。
南宋时,据黄升《玉林诗话》中载路德章《盱眙旅舍》一诗曰:“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北宋苏东坡也十分喜爱,有诗云:“柘罗铜碾弃不用,脂麻白土须盆研”,如此可知当时的擂茶有粥状,这确实是一种相当古老的茶品。
揭西擂茶有其美妙的传说。北宋时,潘仁美奉宋太宗之命南下征服南汉王朝,派一小分队途经揭西进攻广州。到了河婆因为士兵大都是北方人,加之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士兵们纷纷上吐下泻,病势严重,将领们心急火燎,却又束手无策,何婆闻讯赶来,传授了一个秘方,用“三生汤”一喝擂茶治病。根据需要,她吩咐一些人去摘茶叶,一些人去挖生姜,有些人去碾米,有些人去找擂钵和棒子。等把这些东西办齐以后,很快就制成了大量的擂茶。因用擂钵,而称“擂茶”。何婆说给那些病倒了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滚烫烫的擂茶,然后蒙头盖脑睡上一觉。次日醒来,人人浑身大汗,个个大打喷嚏。说也奇怪,病人们都痊愈了。后来,征南人马有一部分留下来屯田,于是擂茶不但在揭西县,而且在粤北、湘西、赣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传下来,成为客家饮食民俗的一大特色。
擂茶既是主食,也是饮品,还是药饮。
主食:“菜茶”、“饭茶”、“米骨茶”和“烳米茶”——当正餐、当点心,饱腹感极强。
饮品:既然喝擂茶益处多多,那么多喝几碗也无妨。家中客人来访,碳酸饮料喝多了对身体不好,白开水则清淡无味,所以制作简便而健康的擂茶便成了客家人待客饮品的不二之选。除此之外,其实许多客家人在平日里也有喝擂茶的习惯,平时劳作前后都会饮上一碗清热解毒的擂茶。
药饮:相传客家先民多半是迁流到古时较为荒蛮的粤东地区,而长年居住于风湿瘴气较重的山林之中的客家人,时常身体不适,为了强身健体,客家人开始采集药草制药饮。据说,江南一带的药草很多,而“茶”就是其中的一味。多部古代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茶的清热、解暑、止渴、生津等多种功效。自然而然,“茶”也就成了药饮必不可少的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