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依然要秒回工作微信”:比财务自由更稀缺的,这届成年人的精力自由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晋良,36氪经授权发布。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和我分享了幸福感的三大来源:
财务自由,变得有钱,不再为赚钱而焦虑。
时间自由,有大把空闲时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精力自由,调动注意力资源,随时能做好想做的事。
对多数普通人来说,家中没拆迁,父亲非大款,白手起家实现财务自由实在路漫漫。
而放眼望去,最时间自由的其实是退休人士,年纪轻轻的我们也不好实现。
对比之下,精力自由应该是眼下最该追求的。因为它不看家底和年龄,只看你有没有个好习惯。
1 分心不够专注,损耗的是思维能力
最初管理精力时,我遇过两个大坑:
第一个坑,自我分心。
有一次,听领导开会训话,当其他同事都恨不得,把耳朵贴到领导脸上时,我呢,心思早就飘到了千里之外,脑子里想的都是:
“中午饭吃点啥好呢?”
“游戏应该怎么打才能赢呢?”
“同事老王欠我的打车钱啥时候能给呢?”
就这样,领导说他的,我想我的,一场会议下来,没听进去什么。
还有次,客户要方案,结果我一拖再拖,磨蹭到下班前一小时才处理。
正当我腰板挺直,手机一放,想要专心工作时,心里就犯痒痒。总想打开手机刷个微博、看眼朋友圈。
就在专心与分心的矛盾中,我的思维精力被一点点耗光,导致方案没有及时交付。
第二个坑,旁人打扰。
有段时间,我成了公司里有名的“中央空调”,无论是谁找我帮忙,我都会立刻中断自己做的事,然后去展示我的热心肠。
结果到月底一看绩效,我懵了,活干得那么多,钱赚得可真少。那时我才明白,上班不是做公益,为了帮别人而导致自己的事办不好,那不是热心,而是傻。
后来,我用了两个办法,从坑里爬了出来。
对第一个坑,我先做了减法,减少看手机的时间,卸载一些消遣的APP;在行为心理学中,当人产生分心的冲动,最好方式不是逃避或是放纵,而是要驾驭这种感觉,就像冲浪一样。
所以我把自己当成冲浪选手,等再开始工作时,分心念头一出来,我就坚持10分钟、半小时、一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来保持专注。
通过这种尝试,即便有几次我确实被分心的浪花,拍在了沙滩上。但坚持久了,确实能从分心,转变成足够专注。
对第二个坑,我先和身边同事约法三章,明确什么忙可以帮,但要是我在做事,那不好意思,事办不了。
随后我准备了便签纸,和番茄钟。等需要专心工作时,我就会在办公桌醒目位置贴上便签,上面写着“请勿打扰”,同时再用番茄钟定时。
这样一顿操作,我也就逐渐摆脱了“中央空调”角色。
2 熬夜通宵蹦迪,拖累的是体能精力
之前公司里,有几位同事特潇洒,晚上下班不是喝酒撸串唱kTV,就是酒吧跳舞蹦大迪。
结果第二天上班,个个都是顶着黑眼圈,更有甚者还躲到领导不易发现的地方去补觉。
当然,这事被领导看见,肯定要扣钱的,但他们依旧乐此不疲,美其名曰,这才是青春。
好吧,我承认了,之前他们不带我玩,自己确实有点嫉妒。可时间一长,看到他们整天萎靡不振的状态,我真要感谢他们的“不邀之恩”。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同事消耗的不仅是钱,还有精力。
上班其实是件挺累的事。
通勤坐地铁,全神贯注盯着抢座,在人挤人中保持平衡;到公司每个部门来回跑腿,多项工作同时推进;加班通宵奋战还要保持准确度和创造力……都需要我们具备足够的体能精力为基础。
如果你总是精力不足,很可能会像我一样,半夜加班去上厕所,然后睡在了公司马桶上,长达一个多小时。
对于提升体能精力的办法,个人觉得有三点,分别是饮食、锻炼、睡眠。
对于饮食,有朋友曾吐槽说:自己中午在公司享受的是满汉全席(表示食物丰盛),早晚两餐,糊弄糊弄就行。
很多年轻人“宁可泡面泡到天荒地老,外卖撸到曲终人散,回家我也绝不做饭。”
饭都吃不好,哪里来的好精力?
营养饮食在正常烹饪的前提下(非快餐),达成荤素搭配与水果摄入的平衡。
少吃高糖高盐高热量的外卖,比如快餐,即食外卖,网红食品,多吃家里做的饭。除了喝水,所有饮料都少喝。
不然哪怕是红枣配枸杞,也救不回逝去的青春。
对于健身,对于是否要去健身,我们要根据工作强度而定。
如果工作不是很忙,可以抽时间去锻炼;如果工作特忙,我们本身就很疲惫,那就别去硬要透支自己,好好休息才是关键。
对于睡眠,我之前也曾被白天忙到没空睡,晚上回家睡不好所困扰。除去工作和通勤时间,剩下的睡眠时间也就是四五个小时。
我当时虽然知道自己睡眠不足,可晚上回家,就总想撒欢看看电影,玩玩游戏后再睡,这样就会进一步透支原本就不多的睡眠时间。
解决办法,我研究出了两点:
就是放下杂念,在该睡觉的时候就专注休息,临睡前的半小时,就停止摆弄手机。
把每周完整的休息时间,一天或者两天,当做睡眠调节器,利用这个机会来集中补觉。
睡完之后,起来那个感觉,那真是神清气爽。
3 总产生抱怨情绪,消磨的是情感精力
朋友圈,有位特自律的人,整天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我问过他这样的日子,感觉咋样?
他回答:“特别幸福!”
我心想:“现在吹牛都不用打草稿了?”
他又补充说:“人想去努力,最缺少那种所谓的意义,当自己找到了有意义的事,就会很有成就感。”
好吧,我信了。
看着他当时那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我才知道,原来情感精力,并不是一门玄学。
所谓情感精力,就是从感性层面,寻找自己做事的意义。说白了就是:“这事咱们干得痛不痛快,觉得值不值?”
为此,我觉得首先要避免自身的情绪化。
比如说,很多情绪化的人(也包括我),那个心态,就仿佛上一秒还是创业成功的马云,下一秒变成了还债之前的罗永浩,总是跌宕起伏,谁也受不了。
最好的情绪状态,一定是淡定且平静,避免心态的大起大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其次,要调动自身的积极情感,把情感精力用在保持自信、开放、追求挑战的事情上。
在这一步,我们可以尝试用小成就,来积累正向反馈。
因为我们内心中的成就感,不是一下子就能获得的,而是要靠一次次小的成功。比如上司的认可、同事的赞许、客户的感谢。
单看一件事,并不算什么。
要是把这些积累到一起,那就是满满的幸福感。
当我们创造了这种感觉,也就更容易去说服自己,时刻保持正面积极状态,避免陷入各种低落负面的怪圈。
参考来源:
1.《深度工作》作者:卡尔·纽波特
2.《意志力》作者:罗伊·鲍迈斯特
3.《心流》作者:米哈里·契克森迷哈赖
4.《精力管理》作者:吉姆·洛尔
5.《不分心的能力》作者:尼尔·埃亚尔
6.《今非昔比的食物》作者:克里斯汀·劳丽斯
7.《今日进食之道》作者:比·威尔逊
8.《分心成瘾》作者:亚历克斯·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