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夜,人间好时节
中秋,大概是一年中最温柔又最诗意的节日了。
人生漫漫长,我们所求,不过是长久与团圆。
又是一年中秋夜,有人怜取眼前人,有人望月思故人。
中秋的这七种美,你又看到了多少呢?
好比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就一定不能少了月饼,这跟矫情无关,而是传统。
之于中国人,重要的不是吃月饼,而是与谁一起吃。
倘中秋不能与亲人团聚,纵算再美味的月饼,吃着也了无滋味。
这份传统就像情感的寄托,在月满人间、中秋佳节之时,化作一块情意绵绵的月饼。
我们用它敬自己、敬家人、敬朋友、敬难得的团圆,敬不失的人间味……
中秋节也是游子归家,表达谢意的日子。
而作为“谢”的谐音字“蟹”,用来表达感谢之情再合适不过了。
此时,螃蟹黄满膏肥,是最佳的品尝时机。
灿灿的蟹黄泛着油光,橘黄色的蟹黄,白璧似的脂膏,鲈鱼般的蟹肉……小小螃蟹,百般味道。
总有一些美食,会让季节更饱满,让日子更红火,让相聚更珍贵。
圆满中秋,菊花和桂花开得正好。
花瓣层层叠叠在阳光下舒展开来,绽放出秋天最美的颜色。
金灿灿的花瓣和金灿灿的阳光,仿佛没什么比它更耀眼的。
花好月圆夜人长久,眼看花开得正盛,心头便盈满温柔力量,再多的忧愁也觉得来日可期。
天上中秋月,地上人团圆。一轮圆月,就是远方游子归家的信号。
当门前殷切的脸庞被明月照亮,当一家人平平安安相聚在一起。
终于,月是故乡明,人月两团圆。
虽然有时也会遗憾,错失团圆。但岁月流转,思念与相守依然还在。
不管是和心爱的家人一起共度佳节,和朋友同事一起欢聚,还是一个人守候着月亮身在他乡。
有月饼的地方,就有家的味道;有月亮的地方,就有情感的寄托。
福建汀州一带有“请月姑”的习俗,儿女在月下设果膜拜致词,请月姑以卜灾祥。
台湾新竹旧时,每年中秋夜,家家户户在月下,设案焚香,供饼果祭拜,名为“拜月华”。
相传月光五色斑斓,并有神仙护送,称为月华。
见到月华的人,就能获得福分。
诚如道教经书《太阴真经》的谆谆告诫,世人敬我月光神,福禄绵绵永康宁。
我们的祖先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传统。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夕月就是祭月亮。中秋月圆之夜,空气清爽、玉露生凉。
万物成熟、恰适丰收,于是人们在庭院中对月设香案,以报答天地日月之恩。
吃完团圆饭,古人还有放水灯的习俗。
团圆饭后,一家老少会用羊皮精心做好一只只荷花形状小水灯,在底座点上一根红烛。
还会把写着“寿”、“泰”、“财”等字眼的小纸条,塞入水灯里,寓意着向江神祈求健康长寿、五谷丰登。
江中波光盈盈,倒映着一轮轮明月,倒映着一张张灿烂的容颜。
万盏灯火,灿若星辰,时光都变得缓慢又温柔。
愿每一年都有今晚皎洁的月色,愿每一年都有美满的团圆。
数千年来,人们围绕着中秋的明月,创造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
对中国人来说,家乡的月亮和中秋的月亮,永远都是最圆、最亮、最美的那一轮。
故乡的月,总是充满柔情。
无论圆缺,总是轻轻柔柔,只要月华倾泻,便把宁静的小村庄,漫在一片银白的清辉里。
张若虚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世事变迁,岁月流转,不变的是那皎洁的月亮,相伴千年。
中秋佳节,愿你与家人共团圆,愿你与爱人共赏月。
祝福世间所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