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更多的相似性而非差异性
周末上了两天微观经济学课。今天早上没能像昨天一样早起完成更新,只好等到下课之后了。
今天的主题是寻找更多的相似性,而不是更多的差异性。
这是我过去几年工作学习思考得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也是我对自己过往认知的一次颠覆。
在哲学层面,这其实是对一般性和特殊性谁是问题主要方面的回答,也就是我认为一般性大于特殊性。
今天的封面是大家来找茬。我灵机一动选了一幅这样的图片作为今天内容的封面。这样的意义在于,在找茬图片中,相似性一定是大于差异性的。否则,你找得过来吗?
启发我获得这样认知的直接原因是在公司管理方面的实践和学习。在一家大型国企的综合性管理部门七年工作经历,让我对一家国企几乎所有管理内容有了全面而相对有深度的认知。我原本以为,中外企业是完全不同的,连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都大不相同。
后来通过大量学习跨国公司的案例和实践发现,我之前的想法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跨国公司遇到过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几乎都曾遇到过、或者很可能会遇到。中国国有企业遇到的问题,跨国公司几乎都曾经遇到过。由于方法论和专业程度的差距,中国企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跨国公司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而他们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完全可以借鉴的。无论是外国的、中国的、国有的、股份制的、民营的企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和不同。任何类型的企业,都首先是一个企业。然后才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过去的很多观点夸大了中外差异,缩小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之处。
与此同时是对咨询公司和咨询行业的了解。如果特殊性大于一般性,咨询行业的存在就完全没有意义。咨询行业对企业的价值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支撑他们发挥作用的基础,就是对企业经营一般性、通用性知识的积累。有了这样的积累,他们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少量关键信息的基础上,给出改进方案。
曾经让我瞠目结舌的经历是,陪同麦肯锡公司运营诊断的专家调研电厂,把电厂的全生产流程全部看一遍,然后再和技术人员交流。我对专家的专业程度大为惊叹,要知道每个流程都是由不同专业的人负责的,而他一个人能够了解所有的专业,并且看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但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不仅仅可以做电厂的运营诊断,还可以做钢厂、化工厂,这太让我觉得匪夷所思了。在他的眼中,不同行业的不同生产流程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和差异。
这样的反思和发现,是知识可以发挥作用的基础,也让我越发认可知识的重要性。如果特殊性占据主导地位,那么我们除了在自己工作实践中一点点探索,把所有的错误都尝试一遍之外,毫无任何其他办法。如果特殊性占据主导地位,那么我们一旦更换和调整了层级、岗位、行业,原有的积累都会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只有当一般性大于特殊性时,别人的经验总结对我们才会有更大的价值,我们才更应该花费时间去了解别人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自己闭门尝试。
正是这样的认知改变了我的想法。我深深知道,如果我还是像以前一样按部就班的工作,永远都不可能解答自己内心的所有困惑。而如果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思考,我将有可能寻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求知欲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底层动力,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其实反过来思考并不难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一般性不大于特殊性,那人类知识的积累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如果知识积累没有用处,人类的文明无法发展到今天。
所以我觉得是我自己过去的坐井观天和孤陋寡闻才想象出了特殊性大于一般性的结论。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现在和别人交流时,一旦听到对方对自己所从事行业、企业特殊性的强调,我都会觉得是一种坐井观天和孤陋寡闻。在走出原有环境,接触更多行业和人之后,我更深深感到,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差别真的没有那么大。
明天打算再延续今天的话题和大家分享下我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认识。
今天结尾的话是,我这一发现对于大家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找到自己所有经历和选择的一般性规律,你就能真正认识自己。
最后是每天都有的一段话:
如果关注了这个公众号,那就请定期来看看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觉得写得挺不容易,那就请点赞。
如果觉得公众号内容有共鸣或者有错误,那就写下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