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罗通山学校于海民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了学校的教育生活。这门课程在我国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列入国家课程计划,但作为一门新兴课程,面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个课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也是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大量的实践事实和理论研究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落实学校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开阔视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和实践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是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自主探索求知。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大量新的科学知识、技术产生,知识的巨大发展必然引起思维方式的变革。让学生不断接触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是开阔学生视野,促进思维发展的手段之一。利用我校的教学基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实践运用。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学会解决问题。这样的兴趣引导,不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二、在实践中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必须落到实处,才会有效果。     

(一)创设真实的实践活动环境

    创新精神是高度的精神境界,知识是必要的基础,关键在于创新氛围和过程的亲身、亲历的总结、体验,直至升华和内化。学科课程不具备这一无形的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恰好弥补了学科课程的这个不足。应该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实践性,为学生创新开创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在广阔的社会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丰富的直接体验和亲身尝试,学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创新。

(二)开展切合实际的的实践活动

    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能脱离实际训练条件的支持,只有通过具有实在价值的训练过程并经过经验总结才能提炼出具有真实意义的策略、手段与方法,才能真正在理论指导下去运用、创造知识和技术,并取得效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在综合实践课中,同学们可以以个人、小组、集体的形式开展制作、科学实践、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信息传播以及发明创造活动,培养创造意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亲身、亲历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关注个体差异,让个性充分发挥

    个体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个体或小组为单元的一种研究学习。它充分照顾了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能有效地发挥各人的特长,激发各人的潜能,促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单一思维向多元化思维、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发展,展示自己的丰富想象创意,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乐,从而激发更大的创新热情,学习更多的创新技能。

 三、在自主的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学,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中注意采用启发性的提问、追问等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不断产生对事物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欲望。使学生广泛和深层次地参与到研究中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工具、材料的准备上给学生创造条件,任他们选用,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操作任务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规律,选择方法和工具,启发他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劳动的价值。

  当今社会是需要知识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地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塑造健康向上、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格。“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综合实践活动得以开花结果。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