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麻雀——江南落雪天捕雀系列之一|怀旧党
江南故乡大雪,总想起少年时代下雪天的乐趣。扳麻雀是曾经熟悉如今已经消失的生活乐趣。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
扳麻雀,是江南故乡雪天捕雀的一种方法。
像我这般年龄以上的男女都有深刻的记忆。一讲起来,都是头头是道滔滔不绝。
无他,这个生活场景于我们太熟悉了。
我小时候故乡的冬天很冷,雪很多很大。那时农村生活比较困苦,冬天也很单调。下雪了除了在雪地上留点脚印打打雪仗堆堆雪人,只有捉麻雀了,捉麻雀过程充满了乐趣,捉到了还可以打牙祭。扳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种捉法。
我的记忆中,最早把扳麻雀写进文章的,是鲁迅。上学时课本上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迅哥儿这样写扳麻雀: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语文课上,学这课文洋溢一种压抑的欢腾——看看,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小时候跟我们玩的一样!他还玩成了大思想家呢!
这压抑的欢腾充满着自豪,也有隐形的抗议:不要再说我们不好好读书了。
迅哥儿当时还算是破落的大户人家子弟,说他的捕鸟的方法是闰土父亲教给他的。我们的捕鸟方法,都是自家长辈兄长教的,连老太太都会教你这个捕鸟的法子。不过,因为迅哥儿的这个描述,让我对绍兴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缘,有某种相同的生活嘛。
我们扳麻雀的方法与闰土父亲教给迅哥儿的相似,不同的是,我们没有废园,我们就是在屋门前的晒场上。
大雪过后,把晒场上的雪扫开一块筛子大小的地方,露出地面,地面有些干湿,撒上一些稻壳或砻糠,或者一些稻草屑,然后找根小棍子,通常是竹枝,支起一面筛子来,棍子上系上一根草绳,远远地拉进屋里,人就躲在半掩的门后,死死盯着筛子,坐等麻雀入筛。
有时为了掩饰得更好,还经常在筛子上面覆一层雪,这叫掩护,同时也为筛子背面不给麻雀落脚。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晚上下大雪时就把一面有些破旧的筛子在晒场搭好架子,第二天起来,外观天然掩饰——用破旧筛子,是怕夜行之人顺手牵走。不过,经常出现支筛子的棍子经不住雪压,筛子被雪压趴在地上。
这个方法土名扳麻雀,而不是扳其他鸟,是有道理的。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之一,生活在房前屋后或田野附近,飞不远,活动范围有限,飞行时经常要落脚,在地面活动时靠双脚跳跃。落雪狗欢喜,但对麻雀可能是大痛苦,栖息觅食都是挑战。
我印象中麻雀应该是怕雪的,它们不敢轻易地落在雪地上。
伴生的鸟中,白头翁个大,冬天少见,别咕咕(斑鸠)个也大,不到房前屋后,来的只有麻雀,筛子扳鸟也只能扳到麻雀。故名扳麻雀。迅哥儿小时候在百草园偶尔能扳到“张飞鸟”,我们倒是没有这个经验。
就如闰土父亲所教迅哥儿的,扳麻雀不能性急,像钓鱼一样需要耐心。不过,小孩子最缺的就是耐心。
死盯着等待时,最怕行人经过。筛子支在晒场上,行人过村,常挨着房前走,离筛子很近,也可能会惊扰麻雀,常惹我们不喜欢。所以,扳麻雀时最讨厌有人路过。
麻雀冬天常常一群群活动,它们非常聪明机警好奇心强,雪天觅食困难,它们对于一切能够觅到食物的地方都敢尝试,但胆大敢靠近人的特点,却常常害了自己。
几番逡巡考察犹豫之后,麻雀们下定决心,落到雪地上难得的露出地面的这块宝地歇脚觅食,或许它们对自己的敏锐性和能力太自信了,一只两只,三只四只......
这边厢麻雀的警惕性随着收获的自得越来越弱,那边厢等候的痛苦快到极限,屏住气,绷住劲,生怕任何溢出都会惊扰筛子底下的麻雀。
突然间,躲在半掩门后的小孩猛地一拉绳子,哗啦一下,棍子倒地,筛子如大厦之倾,黑压压一片扑麻雀而来。一片雀鸣声中,惊骇,哀鸣,呼唤,都有,一些麻雀扑腾着从将倾的筛子大厦缝隙飞了出来,一些却永远地飞不走了。最后化作了我们成长的物质激励。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扳麻雀都会有收获,迅哥儿写的“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常遇上。
这样的扳麻雀,曾经伴随着我们的童年少年时代。那个时候,一到寒假,天天盼着下大雪啊。但后来雪越来越少,麻雀也越来越少了。不是因为捕捉,捕捉致麻雀少是把麻雀当害虫的时代和饥荒的时代。是后来乡镇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工厂在故乡兴办,让麻雀再一次急剧减少。
现在故乡的麻雀又多了起来,不过,故乡的雪却更少了,冬天更暖和了。更错乱的是,抓麻雀也构成了犯罪。
再也见不到扳麻雀的场景,如今的孩子,也没有了扳麻雀的快乐。
2016.1
(作者系网易新闻 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