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心理学:定期扔掉这三样东西,你会活得更高级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断舍离究竟是什么?
三个字其实是应该进行分别的理解的:首先“断”说的是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进行决断;“舍”的意思则是舍弃一些与自己无关的感情;“离”的意思是让自己远离一些外在的物质诱惑。
简而言之就是让自己进入一种比较清澈、无欲无求的状态。
我们活在世上,身边的各种事情纷繁复杂,想要活得轻松、活得简单,就需要拥有一定的方式方法。一个人与人交往不得不采取很多套路;想要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就需要殚精竭虑……所有这些都会让人感到十分疲惫。
所以此时应该做的就是“快刀斩乱麻”,让自己与这些无关的人与事说再见。这样我们会发现生活会轻松许多,自己也会比之前变得更好。
一、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进行决断,能够给自己更多空间。
很多人的房间当中会十分的杂乱,就像是一个百货商店一样。尤其是一些女性,她们的桌上、床上会放很多的玩具和摆件等等,显得十分拥挤。
还有一些人会保留一些已经不再能够派上用场的东西,你会在他们的房间发现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物品,比如吃剩的柚子皮、某个物品的包装盒、很旧的旧杂志等等……
很多人会说自己很念旧,不想把这些东西扔掉。
但是对于一些人而言,这种生活环境会让人感到不适,甚至是很压抑,所以他们的理念就是尽量让自己所处的环境整洁。
从心理学理论来看,个体的心情是会受到其所处环境影响的。举个例子,当你处在一个比较杂乱甚至是无处下脚的房间里时,内心势必会感到不舒服;反过来当你处在一个十分宽敞整洁的空间当中时,就会觉得比较轻松,甚至是比较愉快。
所以对于那些本身房间比较杂乱的人来说,假如能够让自己处在一个更加整洁的环境里,其实是能够让自己心情更好的一种行为。
二、舍弃一些与自己无关的感情,让内心更加纯粹。
相信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一些校园当中懵懵懂懂的感情,年轻的少男少女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却对于彼此的身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信在一个班级当中,总是存在这样的学生:他/她外貌出众,成绩优异,出身不凡,谈吐优雅,是整个年级甚至是学校的异性都争相追捧的对象。
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相信身边会存在着许多对其产生“穷追猛打”甚至是因此“反目成仇”的同学。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却不会轻易地在这个阶段就做出决定——他们似乎很“高冷”。
身边的那些“追求者”们,有的人是爱慕其令人难忘的容颜,有的人则是希冀两人能厮守终生;还有的人只是将那种年少时无处安放的悸动进行了具体化,幻想此人便是自己心中的那个人。
于是少男少女们在课堂上想着这些人和事,独自出神,成了常见的一景。
很多人的这种感情都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导致最终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自然当自己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之后,原先脑海当中幻想的人也不在了。
很多人会在学生时代结束之后追悔莫及:假如没有因为这些莫须有的所谓“爱情”分心,是不是就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了?但是此时的后悔已经没有什么用了。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自己早已不是当初的少年了。
当自己在一个关键阶段时,就需要全心投入,舍弃不该有的杂念。
三、远离一些物质上的诱惑,让生活更有意义。
尽管俗话会劝诫人们说:“无欲无求”、不应“患得患失”。然而一旦失去了想法,人生自然也就变得索然无味。
这种“无欲”、“无为”、“清净”的思想,大体是源自于道家思想的。老子身骑青牛出函谷关,离开时也只不过留下寥寥数千字的《道德经》。
他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是一种对于物质上的东西没有什么需求的状态,真正想要追寻的,是自己人生当中真正应该达到的、应该追寻的事物。最终让自己“无欲则刚”,达到一种“上善若水”的状态。
所以道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尽管并未作为某个王朝的治国之理,但是却也未受到偏见,仍然延续至今。道家的“中庸”思想使得其拥有足够强大的生命力。不像是佛家对于“求之不得”而存在的那种痛苦,道家清静无为,不会因此而产生消极情绪。
无论山下的凡尘俗世当中是怎样的情景,乱世也好、盛世也罢,世间万物始终不过是手中的浮尘、心中的经典。
总而言之,人生是有舍才有得的。什么都想要占有,往往却什么也得不到。只有让一些东西随风而去,才能够拥有更豁达的态度。断舍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从即刻做起的决心。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sychological report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