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剔红精品系列 II
今天请你继续欣赏三件清乾隆时期的剔红精品。它们都是乾隆剔红的代表作,工艺上精细、繁复,达到巅峰!整体感觉富丽堂皇,具皇家气象。
清乾隆 剔红嵌碧玉交螭宝盒
口径15.7厘米 底径17厘米 通高20.8厘米
盒圆形,三层,有座,盖面微微隆起,每层口沿均嵌铜镀金回纹扣。
通体雕红漆卷云纹。壁每层等距嵌碧玉螭龙六条,首尾相衔。
这件作品是雕漆与镶嵌两种工艺相结合精制而成,显得流光溢彩,富丽堂皇。
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
清代宫廷有专门的档案,记载艺术品的设计、制作过程。现存故宫博物院内的很多艺术品都能查到记录。比如上面这件剔红宝盒,从档案中可知它原是一对,由苏州织造进贡入宫,之后由太监交给某位翰林创意名色并设计年款的样子,获得皇帝亲自批准后,再安排刻制,时间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清乾隆 剔红海兽图圆盒
高6cm,口径15cm
盒由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合成。盒外朱漆雕落花流水,几只海兽戏于滚滚波涛之中。
此盒雕工最突出之处是极尽精细,同时刀法纯熟。细看水波如丝,一刀剔下,不见败痕。这是雕漆工艺到乾隆时期发展出的全新风貌。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此盒制作共耗时一年半之久,耗工费时之巨,若非盛世宫廷,实在难以支持!
这种风格的形成有两种原因,一是受明晚期嘉靖、万历雕漆犀利深峻、刀不藏锋风格的影响。二是此时的雕漆使用了“牙作”匠人。据档案记载,乾隆初年,造办处“漆作”尚无雕刻匠人,故皇帝命在造办处“牙作”当差的南方刻竹名匠从事雕漆制作。如乾隆“三年十月十四日,传旨:'雕漆盒若漆得时,交牙匠雕刻。’”。
这种以刻竹技法雕刻的漆器,自然把南方刻竹那种奇峭清新、精致细密的风格带到雕漆中来,使乾隆时期的雕漆呈现出刀锋犀利深峻,棱线精密有力的锋棱之美。
清乾隆 剔红交螭龙绳纹宝盒 带座
盒做圆形,子母口,通体红漆,器表雕螭龙纹,两两相对,盒身以绳纹分隔成一个个区块,整体感觉中规中矩,富丽大气。
这件剔红作品运用了很多仿古元素,比如螭龙纹,有明显的汉代玉雕遗风,而绳纹,也是汉代陶器上的常见装饰。剔红的热闹喜气,被高古纹饰的古朴综合,再结合宫廷煌煌大气的审美需求,创生出这类独特的艺术品,带给我们这些欣赏者很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