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埃及希腊何以不合逻辑地神奇?(2)

二、公元前2580年时,古埃及一年的粮食平均亩产

(一)埃及的自然条件,非常不适合农业生产

学过地理的同学都知道,地中海地区——包括埃及与希腊等地区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非常不适宜农业生产。

一,尼罗河三角洲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雨热不同时,夏季高热干旱,冬季潮湿多雨。这就是说,三角洲秋季就应该播种,但时令随之进入冬季,低温多雨,不适合庄稼生长。等到夏天到来,可降雨稀少,并且从上游埃塞俄比亚高原上来的洪水泛滥数月,7月开始,直到10末才结束,洪水很容易把两岸耕地里的种子与禾苗冲走,所以,尼罗河流域的夏季同样不利于农业生产。

二、除尼罗河三角洲以外,埃及大部分国土处于沙漠或者荒漠地带,高温干旱,土地贫瘠,植被稀少,不利于庄稼生长;干燥少雨,通常年降水只有100至200毫米,夏季七八月间平均气温约为30摄氏度,最高可达48摄氏度左右;冬季气温通常在5摄氏度至10摄氏度之间。

三,公元前2580年时,古埃及还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缺乏大规模系统灌溉的组织能力,而且没有金属农具,甚至连锄头和镰刀普遍都是木头制作的,即使是刀耕火种的水平都达不到。有人认为,古埃及古王国时代估计开始出现青铜,但即使如此,青铜制造成本高昂,产量很小,并且硬度太低,所以,一般不会用作农具,更不可能广泛应用。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292335768.png[/img]

四,虽然,尼罗河上游的青尼和白尼为热带多雨区域,有巨大的径流量,但进入中游后有很长的河段流经沙漠,沿途因蒸发、渗漏而失去大量径流,水量只有损失而无补给,因此,水量并不浩大。尼罗河河谷十分开阔,平均宽度10—15公里,在非洲的旱季时,尼罗河水量较小,尼罗河河道只有平均几百米的宽度,而在非洲雨季到来之后,洪水来得及其迅猛,泛滥数月之久,水面十分宽广,几乎淹没了所有的农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据资料介绍,在整个洪水泛滥期间,全部耕地都积满了0.5—2米深的河水。

对农作物来说,有水的时候胀得要死,没水的时候渴得死,这几乎就是毁灭性的。

其五,对埃及中下游来说,尼罗河是纯粹的“客河”,它不是由当地径流汇聚而成,只是单纯流过,因此,尼罗河中下游两岸缺乏长江中下游那样的纵横交错的水网,由此也就缺乏连绵的植被根系发育和深厚的土壤发育,而这些又是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所以,古埃及所在的尼罗河河谷地区,不可能是像印度、伊朗这样的农业传播地带,更不可能是像中国这样的农业开创地带,农业生产水平极其落后,粮食平均亩产自然也就十分低下。

(二)用中国西周时候的粮食亩产来推算古埃及的粮食亩产

1、关于平均亩产

由于缺乏古埃及农业生产的准确研究资料,我们只能用中国古代的农耕水平来进行参照和比较,由此推算出4600年以前古埃及的农业生产水平。

余也非先生在《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中认为,按照《管子·禁藏篇》说“岁兼美恶,亩收一石”来计算,战国时候的小麦产量折合成今制计算,1市亩约产麦0.732市石强,即73.2市斤。而两汉的平均亩产,折合成今制计算,大约1市亩北方可产麦0.804市石,即80.4市斤,南方产稻米0.536市石弱,即53.6市斤。

我们再来看看甘肃皋兰地区的一种叫“和尚头”的小麦品种。

“和尚头”是皋兰北山干旱、强光照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之一,其特点是耐旱、耐瘠薄、耐盐碱性能,在西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县种植20多万亩,60年代增至36万亩左右。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1980年“和尚头”种植面积仍在20万亩左右。1986年以后,“和尚头”种植面积10~12万亩,平均亩产75公斤左右。其中,8万亩旱砂地“和尚头”小麦,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4万亩早土地“和尚头”小麦,平均亩产45公斤左右。

80年代初,西南边远地区还有很多地方实行刀耕火种,留种子,很少用或不用化肥,自耕作方式和明朝都没有多大变化,亩产稻谷400余斤算好田,冬小麦亩产一般在200斤左右。

综上,余也非先生的估算更符合中国农业生产当时条件下的真实生产力水平。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估算中国西周时候关中平原一带的农业亩产。

在《周礼·大司徒》里,总结了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状况:“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孟子》也说过:“周人百亩而彻”,“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这说明在西周时期,肥沃的土地,100亩地才能养活一家人(8口人),稍差一点的,就需要200亩,再次的就要300亩。

西周时期的一亩,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以今天的面积来换算,在土地条件良好、农耕技术全球先进的中原地带,公元前1000年左右,需要良田33亩、中田60亩或者差田100亩,才能养活当时的一家8口人。

我们假设西周时,男女老幼每人平均每月消耗粮食22公斤(其中,强劳动力消耗30公斤),8口之家一年就要消耗2112公斤,那么,三种等级的土地亩产便为:

良田(土地非常肥沃、人工灌溉稳定):64公斤

中田(土地肥力一般、人工灌溉不能完全稳定):35.2公斤

差田(土地贫瘠、完全依赖自然降雨):21.12公斤

根据以上各种资料,我们假定在4600年以前,古埃及小麦的平均亩产水平达到了1500年以后中国关中平原的水平:

良田(土地非常肥沃、人工灌溉稳定):64公斤

中田(土地肥力一般、人工灌溉不能完全稳定):35.2公斤

差田(土地贫瘠、完全依赖自然降雨):21.12公斤

2、关于土地等级

2014年,中国农业部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根据这份公报,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44.8%;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27.9%。

根据这个公报,可以确定中国18亿亩农业耕地中,良田、中田、差田的比例为274528。

尽管埃及原始农业远远达不到今天现代农业的灌溉条件和精细化程度,但我们还是套用中国现代农业的这个比例,来对古埃及的770万亩耕地划分等级,得:

良田:208万亩;

中田:347万亩;

差田:215万亩

于是,根据以上资料,我们设定前2580年时,埃及粮食生产的平均亩产为39.02公斤。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292335936.png[/img]

三、公元前2580年时,古埃及有多少亩耕地?

跟今天一样,古代埃及的耕地构成也是分为三角洲、河谷地带和法尤姆地区三个部分构成,只是面积的数字变化很大而已。

但是,在公元前2580年,法尤姆还没有开发,据说,阿蒙尼姆赫特三世(前1842-1797)才着手对法尤姆沼泽大规模排水,开垦了大约450平方公里的耕地。在托勒密王朝时期,法尤姆地区进一步排水开垦耕地,湖区达到了大约1200平方公里的农耕地(此处耕地数据无法考证)。

第一,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在1971年前,尼罗河“河谷与绿洲”部分耕地面积为406万亩,那么,考虑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或者奴隶社会早期的人类灌溉能力和垦荒能力等条件限制,劳动生产率只有今天十几分之一,我们假设在4600年前,当时的耕地面积只有今天的二分之一,约为206万亩。

第二,在4600年前,尼罗河三角洲有多少亩耕地?

前面,我们已经有了现代地质科学对尼罗河三角洲形成时间的判断结果,就可以大致估算当时古埃及在三角洲上的耕地面积。

尼罗河在7000年前开始发育,4600年前,尼罗河三角洲发育时间并不长,成形的部分基本上都是被河流切割的滩涂、盐碱地和沼泽,不适合人类的大规模农作(甚至现在的三角洲仍有广大地域不适于耕种),三角州由南向北逐渐形成了少量带状的较为稳定的平地,以及支流之间的沙质地隆起的部分,才能稳定实行农业生产,因此,4600年前,尼罗河三角洲上的耕地面积不会太大。

另外,在第一节,我们已从陈中原教授的《尼罗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变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与长江三角洲的对比》一文中了解到到,距今2000—3000年时,广布三角洲的6—7条河流逐渐消失,原因就是人类的农业活动能力增强所导致。这也说明在此之前,三角洲上的农业生产水平相对比较低下。

我们假设,4600年前,古埃及在三角洲上的耕地面积,只有今天三角洲现有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即3400万亩的六分之一,约为567万亩。

从尼罗河三角洲破碎的形成过程来看,这个估计是合理的,只有多没有少。

由此,我们就大致估算出,4600年前古埃及全国的最大耕地总面积为:

“河谷与绿洲”部分223万亩 + 三角洲耕地面积567万亩 = 790万亩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292335275.png[/img]

刘文鹏先生在《古代埃及史》一书中引用的《哈里斯大纸草》中的数据说:底比斯的阿蒙神庙、赫利澳波利斯的拉神庙、孟菲斯的普塔神庙和一些小神庙占用的田地面积,加起来共有1070419斯塔特(1斯塔特合2375平方米),折合381万亩,而这只是全国耕地面积的七分之一,这就是说,拉美西斯四世(据说生卒年为前1186-1155)的时候,埃及全国耕地面积为2670万亩,达到了1971后埃及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2%。

考虑到尼罗河三角洲的发育历史,再加上阿斯旺大坝增加了大量的耕地,《哈里斯大纸草》的这个数据明显是不真实的。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292335372.png[/img]

回复:

建造阿斯旺大坝前,埃及有3846万亩耕地,按照《哈里斯大纸草》上的数据,拉美西斯四世(据说生卒年为前1186-1155)的时候,在尼罗河三角洲可耕条件极差的前提下,古埃及耕地面积就达到了2670万亩,为1971年前现代埃及耕地面积的70%。可能吗?

据报道,目前埃及全国耕地总面积是5106万亩,尼罗河三角洲上的耕地面积占全埃及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为3400万亩,那么,尼罗河河谷地带和绿洲的耕地面积就是  

5106 - 3400 = 1706万亩。  

5106万亩这个面积是1971年以后的数据,因为1971年阿斯旺大坝投入使用,埃及新增耕地面积1300万亩,而新增部分只能在大坝以上地区,所以,1971年以前,河谷地带的耕地面积就可以算出为  1706万亩 - 1300万亩 = 406万亩  

这就是说,在1971年前,整个埃及在尼罗河河谷和绿州地区的耕地面积就只有406万亩。  

那么,由此我们就可以估算公元前2580年时,埃及有多少亩耕地。​

四、公元前2580年时,古埃及的粮食总产量有多少?

前面,有了粮食平均亩产和耕地面积,我们就大致可以估算出古埃及4600年以前的粮食总产量,为:

208 × 64 + 347 × 35.2 + 215 × 21.12 = 约30067万公斤,约合30万吨

估算说明:

a、毋庸讳言,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古埃及的耕地面积时逐步变化的,但是,我们只估算公元前2580年左右的大致数据;

b、在估算埃及现有耕地面积时,我们在几个统计口径中取最大值;

c、在估算古埃及耕地数量时,我们在扣除阿斯旺大坝新增的土地面积后,只是估算尼罗河三角洲耕地面积为现代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其余为二分之一;

d、在对古埃及耕地进行分类时,我们采用了中国21世纪现代农业的分类标准;

e、在估算古埃及平均亩产时,我们采用其后1500年中国西周时期关中平原平均亩产做标准;

f、只估算风调雨顺的丰收年,如果是灾年的话,收成就必然会大幅度减产,甚至可能是颗粒无收;

g、耕地只计算用来种粮食,而耕种别的植物如蔬菜、水果、动物饲料等的土地,均不计入耕地面积。

h、有人认为,埃及的气温可以实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实际上,在夏季,埃及干旱无雨却洪水泛滥,在冬季,虽然降雨,但气温较低,均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就算战国时代精细耕种的齐国,都只能做到一年一熟,而中国农业做到一年两熟,都是到隋唐时期才普遍实现。所以,新石器晚期、奴隶社会初期的埃及农业,能做到一年一熟已经不错了。

我们大致估算出古埃及的粮食总产量是30067万公斤,其中消耗项目有:

第一,由于生产效率的低下,公元前2580年的时候,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在播种、收获、运输、储存、加工的各个环节中,粮食的损耗是很大的,这个损耗率在现代社会差一点都会达到20%。

假设古埃及的损耗率为15%,那么,损耗的粮食数量为:

30067万公斤*15% = 约4510万公斤

第二,留种埃及地区主要是生产小麦,而小麦种子每亩最少需要6—15公斤,土地越贫瘠,种子越原始,需要的种子数量越多。古埃及土地面积为790万亩,以每亩平均消耗种子8公斤计算,需要种子数量为:

770万亩*8公斤 = 6160万公斤

第三,没有参与金字塔修建的牲畜饲料

这一点忽略不计,我们假定牲畜饲料完全可以依靠尼罗河流域内的植物来解决。

那么最后,4600年前古埃及能被食用的粮食为:

总产量30067 - 损耗4510 - 留种6160 = 19397万公斤,折合约20万吨。

五、公元前2580年时,古埃及一年粮食产量能养活多少人?

以每人每月平均消耗小麦20公斤来计算,20万吨的粮食总量,理论上一年最多可以养活大约81万人左右。

20万吨小麦供养81万人,这就是公元前2580年,埃及境内从尼罗河流域和各个绿州地区的粮食总产量,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

但是,人均每月消耗20公斤小麦,这个数据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统计数据,就像今天社会统计人均财富一样,马云的财富只是被“平均”到了你头上,而实际上跟你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即使在人类社会实现了高度文明的今天,财富的分配方式都极不公平,那么,在最野蛮、最残忍的奴隶制时代,埃及的财富分配方式只能是更加的不公平。

前2580年,在进入奴隶制不久,埃及的土地财富绝大多数都应该属于法老和贵族,即使有一部分自耕农,数量也会非常少。那么,法老和贵族控制的大片土地由谁来耕种?自然是由奴隶来耕种,奴隶自行解决工具和种子等所有问题,收获之后向法老和贵族上交一定比例的粮食作为地租。

严格说来,按照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在奴隶制下,奴隶是没有资格上交地租的,因为奴隶自己都是主人的财产,所以一般情况下,奴隶除了以最低温饱线养活自己和家人以外的所有粮食,都应该上缴奴隶主。但由于埃及粮食生产水平太低,如果首先满足奴隶及家人的生活需求之后,估计也剩不了多少粮食,而奴隶主也没有那么善良大方,所以,后来封建社会的地主就给土地耕种者定了一个简单的比例,你种我的地,你交我多少粮,这就是地租。

那么埃及奴隶的“平均地租”是多少呢?

中国清末及民国,在北方和西南部分地区,谷租每亩通常为三斗左右(每斗30斤),钱租四五百文上下,至于地租率,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平分其粮”或“租取其半”仍然被认为是通行的标准。

参照“平分其粮”这个标准,并且假设埃及奴隶主还要“仁慈”一点,只收取40%的收成,给土地耕种者留下60%,即12万吨小麦。那么,以平民每人每月平均消耗小麦20公斤来计算,12万吨小麦只能养活50万人左右,再加上统治阶级大约有5万人的规模,那么,在前2580年时,古埃及就只有大约55万的总人口。即使翻倍,也不过120万左右。

55万,这就是公元前2580年,埃及境内从尼罗河流域和各个绿州地区的粮食总产量20万吨小麦,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五、六十万左右的人口规模,分布在尼罗河中下游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和绿洲之间,这样的社会形态最多是个氏族或者部落社会,离王国阶段还有好长一段距离。

即使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埃及的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土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实现了翻番,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尼罗河流域所能支撑的人口数量也非常有限。

有些研究埃及的学者,也看出了在粮食供应上,很难让金字塔修建队伍维持一个较大的规模,所以,又提出一个观点,说是金字塔的建造者主体部分不是奴隶而是农民,他们出于对法老的热爱,在农闲时自己携带工具和粮食来参加修建工作,属于自觉自愿,所以,埃及政府不承担他们的生活开支。这些学者指着某处的挖掘现场,然后又到各处壁画和各个石碑上找到某些依据,天马行空地解释一番,好像便为自己的观点寻找到了圆满的证据。

也许,被宗教观念忽悠的民众去“自愿奉献”的,可能会有极少一部分,但是当他们发现,“自愿奉献”的劳动的强度远远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限度,甚至要搭上自己的生命时,这些民众也会选择“自愿不奉献”——脚底抹油,开溜。

这些学者,他们忘记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规律,那就是不管在埃及还是在中国,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类刚刚跨进文明门槛的时候,所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既不是西方式的温情脉脉的“伊甸园”,也不是东方式的天下大同的尧舜世界,而是一个极其残忍、极其血腥的阶级社会,等级森严,黑暗无边,从殷墟里上千具活人陪葬的尸骨,到罗马斗兽场里的上万名角斗士的尸体(据说公元107年,为庆祝胜利,图拉真举行了23天的庆典,期间杀死了一万多角斗士和一万多头野兽),都血淋淋地证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来都是一个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过程。那种把奴隶社会想象得像田园牧歌那般美好的论调,不是在前骗自己,就是在欺骗别人。

六、公元前2580年时,古埃及大致有多少人口?

据说,古王国时代的埃及法老每两年就要清查一次人口和财产数量,但是,两三千年里留下了那么多的金字塔、神庙、王陵、壁画和莎草纸,却没有一个清楚的人口数据留下来,搞得后来的研究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希罗多德认为,在26王朝的阿赫摩斯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6世纪),那是埃及史上“空前繁荣的时代”,有人居住的城市有20000座。而古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则认为,在古埃及有18000座以上的重要乡村和城市,而在托勒密腊加的儿子统治时代,其总数在30000座以上,人口总数大概是700万人。

令人诧异的是,希罗多德据说生活在前5世纪,狄奥多罗斯据说生活在前1世纪,但是他们对自己几乎是同时代的埃及人口统计居然是那么的不靠谱。按照希罗多德的说法,前6世纪埃及有20000座城市,但即使每座城市只有5000人,那古埃及就有1亿人口,而狄奥多罗斯的说法就更荒唐,前2世纪,埃及的700万人口生活在30000座以上的重要乡村和城市,那算下来,每座重要乡村和城市就平均只有233个人。

这显然是在信口开河。

美国学者巴策尔认为,在前3000年,埃及有87万人口,在前2500年时,人口增长到160万,而前1800年时,又增长到了200万。而历史人口学者麦克伊韦迪则认为,在前3000年时,埃及人口就达到了100万,在前2000年时,进一步增长到了200万。

从他们的计算方式来看,这些数字也是靠敲脑袋得来的,也缺乏说服力。

实际上,要研究古埃及的人口总数,不如去研究古埃及各个历史时代的耕地数量和粮食平均亩产,相比之下,这个方法来得更为可靠。

第一,全新世以来,尤其是近7000年来,尽管地中海海平面逐步升高,但对尼罗河三角洲的影响是稳步变化的,也是今人可以大致调查出来的,所以,相对比较容易搞清楚埃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耕地面积变化;

第二,除了尼罗河三角洲,埃及其他地方的的地理条件变化并不大,搞清楚这些地方的耕地面积就更为容易;

第三,不管是在尼罗河三角洲,还是在尼罗河河谷地带,还是在法尤姆及其他地区,埃及耕地面积都有一个不可逾越的上限,那就是1970年的埃及耕地总面积,我们只要以此倒推,就可以算出古代埃及各个时期耕地面积的最大值,从而估算出那个时期的最大人口数量。

这就是古埃及在耕地、粮食、人口等各个指标上的真实边界,超过这个边界,再宏伟的理论都是荒谬的。

我们的计算思路是这样的:

1、埃及今天的耕地面积是既定的,在不同的统计口径里取最大值5106万亩,由此,我们可以往前倒推计算;

2、今天尼罗河三角洲的耕地面积是埃及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即3400万亩;由此,除三角洲以外别的地区耕地面积也就推算出来,为1706万亩;

3、在第一节,我们了解了尼罗河三角洲的演变历史,了解到在4600年前,三角洲并不能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所以,我们估算那时三角洲上的耕地面积只有今天的六分之一,即567万亩;

4、1971年,埃及建成阿斯旺水利工程,新增耕地面积1260万亩,新增部分只能是河谷地区的,所以,在1971年前,埃及在三角洲以外别的地区的耕地面积总和也推算出来,为446万亩;

5、考虑到埃及属于沙漠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灌溉条件的历史局限,我们估算前2580年时,埃及在三角洲以外别的地区的耕地总面积为今天总面积的一半,即223万亩,这个数字没有低估;

6、两个数字相加,由此,我们估算前2580年时,埃及全国的耕地面积大约是770万亩,这个结论是有根据的;

7、我们估算前2580年时,埃及小麦的平均亩产(30817万公斤÷790万亩=39.02公斤),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西周时期关中平原的生产水平,考虑到尼罗河流域恶劣的自然条件,再考虑到古埃及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奴隶制早期的农业生产水平,这个平均亩产也是合理的;

8、有了耕地数量,有了平均亩产,所以自然得到了1年的粮食总产量,有了总产量,扣除必然支出,自然就得到了大致的人口数量。

9、即使把估算数据放大一倍,即尼罗河三角洲的耕地面积达到了现今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他地区的耕地面积达到了1971年前的规模,那么在前2580年时,埃及的人口数也只有60万人左右的规模。如果我们再把粮食平均亩产翻一倍,人口总数也只有120万左右,也都达不到巴策尔和麦克伊韦迪估计的那个人口规模。

实践证明,几百万年来,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人类的进化与发展,是不可能脱离生存资源而任意跨越历史阶段的,人类不可能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所生存的那个环境,在生存条件极其艰苦的新石器晚期和青铜时代,没有充足的粮食基础,人口大规模繁衍是不可能想象的。

麦克伊韦迪在《世界人口历史图集》中估算:

公元前5000年,埃及达到10万人;

公元前3000年,埃及达到100万人;

公元前2000年,埃及人口达到250万;

公元前200年,埃及人口为400万,中国为4200万;

(其实,直到公元前220年,中国自己估计总人口2000万左右,仅为埃及的5倍)

公元元年时,埃及人口为450万左右,中国为5300万;

1000年时,埃及人口500万,中国5600万;

1300年,埃及人口为475万,中国8600万;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代的1600年,埃及人口300—500万,而同期中国为1.6亿。

法国人统治的1848年,埃及精确统计人口为450万(最小值),而中国为4.1亿左右。

在尼罗河三角洲提供的耕地越来越多、农业技术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公元1848年时候的人口数跟1800多年前差不多,500万好像就成了埃及人口的上限,无论如何也突破不过去,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对埃及过去的人口数量估计太高,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埃及都远远达不到那么多的人口总数。

另一方面,2000多年来人口数量的演变,也充分说明,在埃及这个沙漠绿洲地带地区,在农业耕种没有实现现代化之前,不可能承载太多的人口。否则,按照王陵壁画上显示出的古埃及那么发达的农业生产水平,在3000年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埃及人口数量就应该呈爆炸式增长,公元前2000年达到250万,进入公元1世纪就应该跨过千万大关,北非和中东地区的人口版图就应该是埃及人口向四周蔓延,逐渐占据人烟稀少的西亚和中东地区,而不是倒过来逆向流动,由阿拉伯人最终统治了埃及,而埃及本土民族最后则不知所终。

反观同样是文明古国的中国,尽管从北宋开始就进入了漫长的文明衰退过程,但中国的人口数量却反而在逐渐增长,即使是在差点亡国灭种的清朝和民国时代,中国人口在1949年时也差不多到了6万万左右。

二者相比,如同天上地下。

纵观公元1500年前的整个地中海地区,无论是北非还是西亚,无论是巴尔干半岛还是亚平宁半岛,从来都是地广人稀,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地中海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适合农业生产,落后的粮食生产水平无法养育太多的人口。

因此,条件更差的埃及更不可能作为一个违背规律的特殊案例而出现,并且是出现在地球上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还在蒙昧中沉睡的时候。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话说古希腊的粮食到底是怎么来的?

    且不说众多的殖民地能提供多少粮食,我很奇怪伪史论者喜欢直接就以希腊多山少平地来证明希腊没有足够的田地生产粮食,似乎他们眼里山地就是毫无产出比沙漠还贫瘠的不毛之地,漫长的海岸线提供的渔场也不在他们的考虑 ...

  • 中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却为何每年还要进口上亿吨?

    前一阵农业部公布,今年的粮食丰收已成定局.按这么算来,中国粮食已经实现了15连增.中国三大主粮的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以去年为例,也就是2019年,我们的粮食产量创新高,达到了 ...

  • 以印度的耕地面积,如果发挥到极限,可以养活多少人口?

    根据2020年的最新数据,印度拥有约13.6亿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中国的14亿人口.要如何养活这么多人,让他们都吃饱饭,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从国土面积上来看,印度位列全球第 ...

  • 尼罗河上的疑案(六)饥饿的古埃及'耕地和人口估算

    文渊紫光 02-23 21:10 前文花了相当多篇幅分析尼罗河三角洲的冲积和存在问题,毕竟有多少土地,就决定了有多少耕地,进而决定了能支撑多少人口.而对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尤其是一个农业文明来说,人口多 ...

  • 古希腊文明是虚构的吗?[酷拽]下面开始对...

    古希腊文明是虚构的吗?[酷拽] 下面开始对古希腊文明的真实性进行质疑[灵光一闪] (不喜欢看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看我拍的质疑西方古文明的系列视频) 首先,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所谓的,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 ...

  • 一组西汉耕地数据引发的思考

    刚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西汉的国土面积如果算上河套地区与西域,大概是6263120平方公里,跟<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出入不算大.可耕种地一种说法是23.8亿亩,跟建国初期20亿亩也差不多. ...

  • 美国耕地比中国多,为啥粮食产量不如中国?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粮食产量最高的国家,产量稳定在6亿吨以上,美国,虽然耕地面积比中国要多出许多,但是全年产量仅有5亿吨左右.看到这样的数据很多国人表示自豪.不过,专家们却认为,中国在世界粮食产量第一的 ...

  • ​张红兵 || 金朝——文湖注定消亡的时代

    金朝--文湖注定消亡的时代 生活在汾阳,但凡爱好文史的朋友,一定会知道古汾州八景.此文要讲的是其中一景"文湖渔唱"那片水域.文湖是最先消亡的景致.透过县志对金朝大定年间围湖造田的简 ...

  • 网文:埃及希腊何以不合逻辑地神奇?(3)

    第一节尼罗河三角洲的地质学调查 一.尼罗河三角洲的地质学调查,是真实评价前10世纪埃及农业的重要依据 长久以来,对于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及其冲积平原的形成时间和形成速度,一般非专业人士基本都没有多少相对 ...

  • 网文:埃及希腊何以不合逻辑地神奇?(1)

    倚天立:地中海的海市蜃楼 --对胡夫金字塔.亚历山大港和罗塞塔石碑的质疑 前 言 第一节尼罗河三角洲的地质学调查,是真实评价前10世纪埃及农业的重要依据 一.尼罗河三角洲的地质学调查,是真实评价前10 ...

  • 清华理工男何以纵横网文江湖?

    1992年高考季,北京一个18岁的小伙子考完试后,在志愿书上果断地填上了清华大学理论物理专业. 小伙子那时候正做着科学家的梦,谁都想象不到,29年后的高考季,理工科出身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市值近千亿的 ...

  • 百年神奇配方攻克糖尿病?一则朋友圈网文牵出假药骗局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06-11 10:50 X 通过一则不起眼的网络广告,北京警方揪出了涉案金额近200万元的销售假药案. 五一期间,北京市公安局机动侦查总队的民警在朋友圈里偶然发现了一篇文章: ...

  • 5本高质量爆笑网文小说,各种神奇脑洞,让你笑出猪叫声!

    大[家好,我是马哥,今天推荐5本高质量爆笑网文小说,各种神奇脑洞,让你笑出猪叫声! 第一本:<人生交换游戏> 作者:尺间萤火 书评:均订过万的二次元人气作品,很有意思的轻小说.穿越平行世界 ...

  • 北大师生非要研究网文,到底有什么用?

    看网文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不再满足于陈腐权威的评判.年轻人要走入众声喧哗的舆论场,驳斥既有的偏见,构建新的秩序.这是属于网生一代自己的话语权. 作者 | 星晖 编辑 | 石灿 在北京大学,第一个发现 ...

  • (162)网文:我所理解的“官渡之战”

    我所理解的"官渡之战"[一] 江南伯虎2 所有的历史事件,它的真象只有一个,但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却是千差万别.西方哲人有句很绝对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历史,本质上都是当代史 ...

  • 海外网评:中国共产党何以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

    来源:海外网 参观者在首都博物馆观看<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 [编者按]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仅有几十名党员发展到拥有 ...

  • 【进阶】写作技巧:网文全武行——开头,这么写就对了!(2)

    本篇内容创作出自编辑武行. 接上期. 4.最好不要带有场景疏离感的内容 比如说写离奇的,读者日常很少能够感受到的场景以及感觉.诸如"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我瞎了&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