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清明专题】杨光英 / 清明,淡淡的忧思
清明,淡淡的忧思
杨光英(四川)
清明细雨,折菊寄相思,抚琴吟唱。雨是人的离愁别绪,丝丝缕缕,声音沙哑,柳条摇曳着,送故人在灞上,这也是四月里的天。清明,清清明明的记忆,绿草树下,拳拳相思意,墓前,凝重的尽是愁绪。
.柳绿花红,烟雨纷纷的雨丛里,人影浮动的是愁容倦意,或是故人不再,去年今日此境中,少了伊人,多了离愁,这阴阳异地,或是天涯久远的远隔,即使是美丽的风景也总是有点孤独与寂寥,风景依旧,只是看着风儿微微点头的空落,此时是最难言说的滋味!
或许最解愁意的就剩下那杯杯盏盏里的三两淡酒,暖风熏得人憔悴,温一壶清酒,解解料峭中的春寒,暖暖身上的湿衣,更甚解解心上的愁绪,远在他乡的游子,春意浓浓闹乡愁!
四月的天,你是人间最美景色。清明,是不敢轻易触碰的,易碎的心扉,总是在这个季节里演绎着,凄凄婉婉,往事淡了,回忆却浓了:我的祖母、外婆、二伯、舅舅、大姨、婆婆,还有疼我四十年的恩师,还有为救落水儿童牺牲的年轻警察蔡松松,还有那些为国家和他人牺牲的人,我不能一一去给他们扫墓,但这时总回忆起他们的好,挥之不去的人影总是在烛光里闪亮着,那光慢慢地升腾,沁入心间,似一地的花瓣凄凉而温暖着!无语的沉思,缅怀,泪在心里流,点香默念,敬茶酌酒,以解那份忧思!
大凡墓地,均偏居一隅,远离生者的家园。这抑或既为冥界,就要远离凡尘,互相保持距离,彼此常存挂念,以“清明”为媒,用雨线相牵,作生灵与亡灵的真诚相约。对于逝者,或许依然孤寂,浑然不觉,可作为生者,却时时在心之深处祈盼有来自冥界灵光的照耀,以此指引前行之路,沐浴、福佑永久平安。
同许多俗定的节日一样,清明以其独有的方式使世间奔波的人们暂且抛开所有的纷繁,汇集、团聚,以相同的路径、既定的目标走入另一个天地,去作一次心灵的宣泄、祈祷、感恩和祝愿。
清明对祖先神明的祭奠,这种古老的传统,是我们活着的人对列祖列宗的尊重,也是天地赋予人的真正情感。它能使我们想起,曾经和我们一起生活的亲人,包括那座温暖的庭院,还有他们看护我们长大的幕幕场景。这些伴随我们一生的回忆,成了我们精神的宝贵财富。我们活着,有他们的希望和祝福;我们活着,要有他们的尊严和脸面。我们的一言一行,延续着先人留下的家风;我们今生的贫富贵贱,也有一部分来自他们积的阴德。所以,我们要常想,怎样做人,才不会使先人蒙羞,才会走出更有益的人生路。
在绿染春光的日子里,清明,是最能弹动人心弦的一首词牌。怀念逝者,只见花开咫尺,却觅不到故人的音容。倘若,哀思有千里万里般悠长,却只能哭皱了一池的碧水。那些脆弱的心绪,如同清明时节的落雨,那一丝一缕的雨线,总是穿梭着人生的沧桑和梦幻。
天街小雨盈盈绕,扰人相思故人情。后辈在祖先坟前栽柳种柏。逝去的不仅是相依相伴的点点滴滴,是用一天天日子熬成的特殊味道。喜也好,悲愁也罢!清清明明地记住那些过往,真真实实地过着平淡的日子,感谢这清风之朗,感恩亲人朋友,感恩所有的好人,让心底更明朗!
作者简介:
杨光英,女,四川泸县人,中学教师,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业余创作30年,有数百篇散文在各级报刊发表,合著《逝水留香》,出版个人散文集《心境向暖》。喜欢与书本写作为伴,与音乐旅游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