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532
大中汤
【处方】 党参12克 制熟附2.1克 茯苓9克 白术4.5克 当归6克 广皮3克 厚朴3克 枳壳3克 乌药3克 木香1.5克 大枣2枚 姜3片 【功能主治】 主脾虚下痢,食少神疲,胸腹时痛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醇剩义》卷四
大中风汤
【处方】 附子1钱,肉桂6分,黄耆1钱,川羌8分,独活1钱,干姜8分,香附1钱,川芎8分。
【功能主治】 陈寒。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脉症正宗》卷一
大志丸
【处方】 人参5钱,茯神5钱,芦荟5钱,琥珀5钱,蔓荆子5钱,川芎1两,生地1两,熟地1两,茺蔚子1两,蝉蜕1两,车前子7钱半,细辛7钱半,白蒺藜7钱半,远志7钱半,全蝎5枚。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清心益肝,明目退翳。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粥饮送下,临卧菖蒲煎汤送下。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肠道不好和肝脏有关系肠不洁,肝必伤。肝若伤,血必脏。血液中90%是水,其中70%来自于肠道,肝脏每3分钟通过静脉吸收肠道中的水分一次,一小时吸收20次,一天吸收480次,一年吸收175200次所以肠道干净,肝脏负担就轻,解毒功能就强,血液就干净;肠道脏,肝脏的负担就会加重,解毒功能就弱,血液就脏肠道无渣,面如桃花!全民排毒刻不容缓
固元封髄丹
有一个病例,39岁男,糖尿病、脂肪肝已3个月,平常口干,喜热饮,夜尿多,睡眠不好。舌淡红,苔薄白腻,舌苔部分剥脱,舌体稍大,脉弦。
处方:党参30克、山药50克、黄柏(盐水炒)10克、砂仁2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天1剂。20剂后血糖得到控制,90剂后脂肪肝消失,血脂恢复正常。
所用方为固元封髓丹,为封髓丹加党参山药而成。
封髓丹最早见于元代许国祯编纂的《御药院方》“补虚损门”中。
原文:“封髓丹:降心火,益肾水。黄柏三两,缩砂仁一两半,甘草二两。上药捣为细末,水煮面糊稀和丸如桐子(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用苁蓉半两,切作片子,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滤去滓,送下,空腹饭前服。”
后来火神派名家郑钦安去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之苁蓉,取前三味收录于《医理正传》,方名同样。
组成: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郑钦安在临证中体会到:本方调和水火,治一切虚火上冲。
虚火上冲,元阳上越,以炙甘草固守心肺脾胃,收敛并阻止虚火作乱。再以砂仁导五脏精气归元。为防其再次浮越,以苦寒之黄柏补肾水,不仅上济于心(心属火),令水火相济,还因肾水充足而彻底阻断虚火产生。
具体来说,
黄柏,苦寒沉降于肾、膀胱、大肠经。长于清泻下焦湿热,泻火解毒,尤能制肾经过于旺盛之火。
肾为水脏,主藏精,若火势太过,蒸腾肾水,容易造成盗汗,尿频等多种问题。黄柏将这个乱窜的火压制下去,可补肾水之不足。被金元名医朱震享视为大补肾水之物。
砂仁,其性香而能窜,温而不燥,升散可行气调中,醒脾开胃,凡是湿阻、气滞所致之痰饮瘀浊,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证皆可用,尤对寒湿气滞适宜,能宣通阳气,散出寒气。
又能和五脏之精,引阴阳和合之气归于肾,在本方则是将虚火从上往下归根。以大于黄柏的用量,在黄柏大补肾水之后通肾气,润肾燥,固元阳。
炙甘草以甘平之性,调和上下,且以甘和黄柏之苦,苦甘化阴。再以甘和砂仁之辛,辛甘化阳。由此阴阳化合,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达到封髓(肾生髓)不乱动之功。
被清代官修医书《医宗金鉴》赞为“固精之要药”。而郑钦安则指出其治一切虚火上冲,如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面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
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病症,根在于脾肾阳虚,标在于气郁、痰饮、瘀血、湿浊等。比如脂肪肝之脂肪,正是痰湿、水饮、湿浊之类。
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司,肾虚则气化不利,最终水湿蓄积为病。并且,亦有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肝经气机不畅,而使有形之物,滞于肝脏。而砂仁除了常见的入于脾肾消痰湿浊液,还因其性温和,宣畅三焦,能入肝舒达肝之不平气,甚至能理气安胎。
加上用量最大之山药,甘平,滋阴又利湿,滑润又收涩,补肺补肾兼补脾胃,能以气阴双补的姿态收纳浮阳,运脾固摄,使津液得以正常生成输布及代谢,避免痰湿瘀浊阻滞为害。
党参则健脾肺补中益气,巩固根本。多味合用,共同固元封髓,得治病症。
四味中药泻肝益脾
这是一个常被用于治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属于肝旺脾虚者的方剂。
脾主升清运化,胃主降浊消化,肠道将漏余的精微再次传化给脾,由它运行至需要的地方。故若脾虚,水谷运行不利,肠道这个接力棒便容易出问题,湿浊与糟粕交杂瘀阻,气机壅滞,引起肠道病症。
肝主疏泄,疏泄得利,可助脾胃保持正常功能。疏泄不利,脾难升胃难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腹胀、腹泻等便是连锁反应。被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肝为刚脏,刚强躁急。若肝病,或是心情不佳,多表现出阳亢、火旺、热极等症状。尤其脾虚,运化之水谷精微不足,肝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更是肝火升腾。脾则在肝的怒气下越发像个小媳妇般虚弱,互相恶性循环,阻滞脾胃肠之气机,于是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之症便产生了。
为什么泻必腹痛,泻后痛缓呢?
泄泻之时,需要调动肠胃之力量,而在肝脾不和的情况下,肠道虚弱而滞,所以泄个泻也要费肠道老大个劲,由此引起腹痛。而泻后痛缓,一则肠道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用病中营业,二则泄泻之后,糟粕至少短时间不再堵塞在肠道中,也让肠道通畅了许多,通则不痛。
此症观舌,舌苔薄白,摸脉,左手和右手之脉均不调,左弦而右缓。
脾虚,虚则补之。肝火旺,则柔之。《丹溪心法》之
痛泻要方,具有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主治脾虚肝旺之泄泻。
组成:陈皮45g,白术 90g,白芍 60g,防风30g。
用量最大之白术,是补脾的要药,有些人怕虚不受补,白术苦燥降泄,甘补温通,专入脾胃,既能补又能利,不怕补了后引起身体瘀堵。
对于脾的爱好摸得呱呱熟,比如脾属土,土就是土,不能和太多的水纠缠不清,要不然就成了沼泽,所以是脾喜燥不喜湿。白术味苦,燥能利水,除脾之湿,正获脾之欢喜。
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地得雨露,始能生发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造成糟粕内结,肠道传输迟缓。白术燥而能润,通利大肠,也受脾欢喜。
土若过寒便成了冻土,所以脾还喜温恶寒,白术以其温而能和,同样受脾之欢喜,故为补脾土之妙药。
被医家赞: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又如血虚而漏不止,白术可以统血而收阴。阳虚而汗液不收,白术可以回阳而敛汗。有健脾和胃,运气利血之功。
用量第二之白芍,苦酸微寒,既能以其苦燥祛湿缓中焦脾胃,又能行血中之滞,散肝经恶血贼血,通顺血脉,并以其寒而酸收,柔肝缓急止痛。正是令肝脾风调雨顺的妙药,可配合白术补脾柔肝,通畅肠道。
用量第三之陈皮,以理气健脾之功闻名。肠道以通为和,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补而不滞。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及痰湿所致各类病症。由此调节胃肠,通利肠道,抗肠痉挛,抗胃肠溃疡等。
用量少之防风,辛甘微温,气香升散,既活跃于肝又活跃于脾,正是调和肝脾的佳药。金元名医李东垣盛赞: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
它同时还有通利膀胱之功,可助便便运行顺畅。
而就其防范风邪之名气来说,它能像个保安一样祛外风而扶正固内,又能内除寒湿而消浊润燥,正是风药之润剂。尤其肠激惹综合征一类,最易受邪风而起。
四味相遇,正是《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曰: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
共同益脾阳,降胃浊,泻肝火,通利肠道,祛湿止泻。治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一个问题:痛泻要方如何制作与服用?
水煎服。分两天服。一天服三次。
大枳壳丸
【处方】 枳壳(麸炒,去瓤)1两,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制)1两,半夏(汤洗7次)1两,人参(去芦头)1两,木香1两,青橘皮1两,陈橘皮(2味各汤浸,去瓤,焙干,称)1两,京三棱1两,蓬莪术(2味煨香熟)1两,槟榔1两,神曲(炒黄)1两,麦糵(微炒)1两,干生姜半两,牵牛(拣净,微炒)2两,大黄(锦纹者)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酒食所伤,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疼痛,饮食不消,痰逆呕吐,噫醋吞酸,饮食迟化。
【用法用量】 《丹溪心法附余》引本方有枳实,名“木香枳壳丸”。
【摘录】 《御药院方》卷四
山岚瘴气,发作寒热,遂成疟疾;霍乱呕泻,一切气疾
大正气散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1两,厚朴(姜汁制)1两,桂心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1两,陈皮1两,茱萸半两(微炒)。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山岚瘴气,发作寒热,遂成疟疾;霍乱呕泻,一切气疾。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至7分,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三因》卷六
补壮脾元,平顺胃气,调和脏气。主真阳不足,脏气虚弱,荣卫损耗。头目昏暗,耳鸣重听,四肢瘦倦,胸膈痞满,面色萎黄,畏风怯冷,肚腹时痛,噫气吞酸,恶心呕逆,不进饮食,心松盗汗;或阴伏下焦,足胫如冰,血气虚竭,阴阳失守,冷热相搏,四肢烦疼,或发寒热;及阴证伤寒,气虚感冷等症
大正气散
【处方】 白茯苓(去皮)4两,黄耆(蜜炙)4两,陈橘皮(去白)4两,白术(麸炒)4两,川芎(炒)2两,甘草(炙)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干葛(生)2两,乌药(去心)2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2两,山药(炮)2两,白姜(炮,洗)1两,红豆(炒)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补壮脾元,平顺胃气,调和脏气。主真阳不足,脏气虚弱,荣卫损耗。头目昏暗,耳鸣重听,四肢瘦倦,胸膈痞满,面色萎黄,畏风怯冷,肚腹时痛,噫气吞酸,恶心呕逆,不进饮食,心松盗汗;或阴伏下焦,足胫如冰,血气虚竭,阴阳失守,冷热相搏,四肢烦疼,或发寒热;及阴证伤寒,气虚感冷等症。
【用法用量】 若空腹常服,令人饮食进美,血气充盛。
自汗,加小麦百余粒同煎。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