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不谈表】今年你吃刀鱼了吗?
* 本文内容版权归表态网所有 *
潮起潮落380(新浪微博:@潮0330)
做过医生,在金融行业搬过砖,喜好手表、足球、旅游、美食、红酒,算是一个随意、任性、享受生活的手表玩家。
编者的话:
█ 惊蛰破冬,万物复苏,又到了一年一度吃刀鱼的时节了。
说到刀鱼,号称“天下第一鲜”,应该是大自然对江南人民最珍贵的恩赐了。从古至今,无论童叟,这里的人们只要到了春江水暖的时节,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期盼起吃刀鱼的日子了。纵然身在千里之外,只要能尝一下这让人牵肠挂肚、啧啧称赞的乡味,哪怕跨越千山,飞跃重洋也心甘情愿。
刀鱼属于洄游鱼,生于长江,长于大海,每年3月,成熟的刀鱼们便开始溯江而上,洄游到当初孕育它们的繁殖地繁衍生息。随着洄游途中性腺的不断成熟,刀鱼的口感也不断变化。惊蛰鱼小,清明骨硬,春分前后的刀鱼口感最佳,而此时一般它正洄游到张家港至江阴段的江面。此地恰逢江窄水急,对于打捞逆水而上的刀鱼,是绝佳的猎场。所以自古以来,这里以盛产刀鱼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水域环境不断被破坏以及沿岸渔民过度的打捞,现在的长江刀鱼已经越来越稀少。一年吃上一回这难得的珍品,满足一下味蕾的贪欲,怀念一下儿时的记忆,也渐变得越来越奢侈。
儿时的刀鱼大多家中自烹。父辈们一旦说过两天有刀鱼带回来吃,全家人便能兴高采烈的高兴好几天。而一旦刀鱼带回,一般都会选择晚餐时烹制,以便全家人一起享用。放在炉灶旁的刀鱼,粉嘴银鳞,狭长如刀,薄薄嫩嫩,一看就非凡物,未尝其味,已知其鲜。
刀鱼的烹制,自古只有一法,蒸。只因鳞少皮薄,骨多肉嫩,自带鲜味,煎炒油炸这些做法无异暴殄天物。唯蒸一途,才能得其原味。新鲜待蒸的刀鱼一般存于寒冰之下。待到烹制,筷从腮入,绞出腮肠,无需破肚,这一切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其鲜味。微洒精盐,配以猪油,葱姜辅之,盛于深皿,置于蒸炉,须臾片刻,珍味自成。
刀鱼上桌,一般都不动筷。趁其鱼肤未破,微芒未露之前,取一两勺鱼汁倒入饭中,搅拌再三,先吃一道鱼汁拌饭,给久旷的味蕾先做一个小小的预热,以便迎接接下来的鲜美大餐。
现在的刀鱼,由于愈见珍贵,一般都一切为二,首尾各半,独置一皿。待到真动筷时,一般都先蘸一箸鱼汁,寻切口处,点一丝鱼肉,入口感受一下这难得的鲜味。闭上眼,细细品味,寻找记忆深处那熟悉的味道——极致的鲜美,极致的丝滑。正式开吃的时候,一桌人出奇的安静,没有高谈阔论,没有推杯换盏,席间只有专注的眼神、满足的笑容和时不时点头赞誉。因为刀鱼多骨,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全在那些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鱼骨上。这种品味美食的过程极其特别,丝毫不像大快朵颐后的那种酣畅淋漓,只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外加精确到毫厘间的一丝不苟,才能将密密麻麻的鱼骨上的美味全部享用,不留分毫。享受美味的满足之余,看着盘子里干干净净的芒刺,还能额外收获几分成就感。
吃刀鱼是一种细腻的享受,一种精致的体验,犹如世世代代生活在扬子江畔的江南人的品性——勤劳细腻、追求精致。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在这里,千百年来,这一方的鱼米也哺育着这里的人们,深入骨髓,见于品性,植于基因,世代流传……
就在编辑部准备发布这篇文章前夕,作者又发来此刻正在品尝的刀鱼照片,这4.5两/条的刀鱼,其貌不扬,但个中美味必定是吃过的人才能体会,并牵肠挂肚不惜千金去品尝……在编辑部的强烈要求下,作者推荐了三家他常去吃刀鱼的店。刀鱼的最佳食用期极短,各位“馋老呸”速度行动起来吧!
刀鱼产量小且昂贵,所以每年我都是去熟悉的饭店吃。刀鱼在江阴张家港一带的做法也是遵循古法以蒸为主,并分红蒸、白蒸两种(区别是是否放酱油),以前者为多。以下三家是我去过且感觉都还不错的地方,逐一介绍:
1.江阴的桃园山庄大酒店
环境豪华大气,水平比较稳定,菜系以淮扬菜为主,偏高档。
2.观江园饭店,在张家港市金港镇江心科技园。
观江园位于长江之畔,建筑类似于水上竹楼,环境比较一般,特点是除了刀鱼,还有很多江鲜可以选择尝试。客人要是去得早还可以垂钓休闲。
3.江上鲜,位于张家港德积镇永兴生态园。
江上鲜的定位则位于两者之间,环境尚可,同样处于江边,主打也是长江鲜。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