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开挂人生,宰执四朝

姓名:李泌

时间:722年-789年

籍贯:京兆府(今陕西西安)人

荣誉:历经四朝,封邺县侯

家庭关系:北周太师李弼之六世孙

专辑:《养和篇》《明心论》等

社会履历:

六岁,受到唐玄宗召见。

二十九岁,待诏翰林,供奉东宫。

肃宗时,授银青光禄大夫。

代宗时,任翰林学士,住在宫中蓬莱殿书阁。

六十三岁,加官检校礼部尚书。

六十五岁,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

六十七岁,病逝,追赠太子太傅。

根据马伯庸小说改编的《长安十二时辰》在热播。

上元佳节,大唐盛世画卷缓缓展开,偷偷入城的突厥人展开了一系列阴谋事件。

一身文士青衫、手执拂尘的李泌在紧张的氛围中登场,让人眼前一亮。

他领导着靖安司,解开一层又一层的迷雾,最终将解开所有的谜团。

很酷,很热血,很传奇,很大片!

其实,李泌真实的人生,比小说更精彩。

李泌出身世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的六世孙,天资聪慧,悟性很高,精研《易经》,喜好黄老之道,七岁便有神童之称,能写诗作文。

开元十六年,唐玄宗在长安举行了一场辩论大赛。

李泌的表兄员俶参加了此次辩论大赛。

他虽然才年方九岁,却机智聪慧,辩论中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辩过了众多知名的鸿儒大家。

辩论结束后,宫中举行盛宴。

宴上,唐玄宗笑着问员俶:“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智慧才学天下无双。”

员俶却谦虚地说:“与我舅舅家的表弟李泌比起来,我还稍逊一筹。”

唐玄宗认为他只是谦虚,员俶却一再强调说,自己说的都是事实。

唐玄宗便派人将李泌接进了宫里。

当时,唐玄宗接见了他,并让当朝宰相张说考校于他。

张说也是有名的读书人,尤擅诗文辞赋。

当时,他正在与唐玄宗下棋,便以“棋盘”为题,吟咏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走,静若棋死。”

说完,看了看李泌,漫不经心地问道:“怎么样,能对后一首吗?”

李碧稍微想了一想,就接上了张说的诗:“方若行文,圆若用智,动若聘材,静若得意。”

话音刚落,一旁的张数就吃惊地放下了手里的棋子。

唐玄宗也不由得拍手叫好。

他们都惊呆了,难以想象此句竟出自一个七岁的孩童之口。

张说认真地说:“你可真是个奇童。”

随即又向玄宗道喜说:“恭喜陛下又得了一个天才,他后面所对的这首诗,不仅意境好,而且寓意深刻,比我的诗意要高出很多倍。大唐有李泌这样的神童,实乃国家之幸。”

唐玄宗下诏赐予李家金银玉帛,并捎带口谕:“这孩子是个奇才,要好生教养,日后我要委以重任。”

后来,大诗人张九龄读了李泌的诗文之后,也很喜欢他,经常邀请他到自己家中做客。

甚至还让他随意在自己的卧房里玩耍。

有一天,张九龄对他说,“我有两个朋友严挺之和萧诚。严挺之这个人很不错,就是办事太过耿直,不讲情面,没有萧诚实诚。”

李泌此时正在张九龄的书房里写字画画,听到这话,不由抬起头,看了看他,说道:“张大人,您自己敢说敢当,敢向皇上诤言提出不同的意见。陛下喜欢的也就是你这一点。像杨国忠和李林甫的势力那么大,您都不怕他放在眼里,严挺之大人有事直说,你怎么就不喜欢了呢?难道您只喜欢听软美之言吗?”

张九龄面露惭色,深感李泌处事眼界之宽、站位之高。

虚心的张九龄急忙向李泌认错,并亲切地称呼李泌为“小友”。

李泌也是向张九龄作揖叩拜。

两人成了忘年之交。

有了玄宗、张九龄的关照,李泌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他不仅能够经常参与宫廷举办的各种活动,还能自行安排云游四海,年纪轻轻就已博闻广识、通古博今。

转眼间,到了天宝年间,唐玄宗召李泌在朝堂之上为百官讲说有关道家、法家治国的思想,再次引起轰动热议。

唐玄宗更加爱惜李泌之才,安排他到翰林陪太子李亨读书。

胸怀大志的李亨当然不会错失这样的人才,主动放低身段向李泌靠拢,与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他还让太子李亨将李泌接到府中,作为伴读。

李亨和他相见恨晚,彼此很合得来,称他为先生。

据说有一次,李泌忙到很晚已经休息了,李亨恰好有事要找他商量。

看他睡了,就没叫醒他,甚至还悄悄爬上床,把李泌脑袋小心地挪到自己腿上。

李泌醒了以后,吓了一跳。

李亨笑眯眯地说:“你把我给睡了,是不是得加把劲给我干活呀?”

李泌登时干劲十足,比原来更加努力。

当然,这是个段子,却从侧面说明了两人的关系之亲密。

另外一个段子是说,李亨和几个弟弟一起吃夜宵。

李泌是修道之人,习惯辟谷,不沾荤腥。

李亨就亲自给他烤了两个大梨。

他的弟弟颖王看大梨烤得不错,说哥你能给我吃一个吗?

李亨居然不给,说你吃肉就得了,水果是给李泌准备的。

颍王不乐意了,说我就是试试大哥你是不是偏心。这样吧,我们三个弟弟,一起要一个梨,总行了吧?

李亨居然还是不给,吩咐别人端来别的水果,说你们吃那些去,这两个大梨无论如何也得给李泌留着。

由此可见,李泌在李亨心中的地位,比亲弟弟还亲。

两个人走得如此之近,便遭到了企图动摇太子地位的杨国忠的忌恨。

他联合李林甫等人,指责李泌妄加攻诩朝政,将他贬谪了出去。

李泌言笑之间挥袖而去,躲进了终南山中,做了一名不问世事的隐士。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在灵武即位,立即派人召来了李泌,倚为智囊,从拜相到政务,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

唐肃宗要他出任宰相,可他拒绝了,理由是做天子的宾友贵于做宰相。

其实,李泌是不想用官衔来束缚自己,他认为以布衣的身份,更能达到出言无忌的效果。他虽不是宰相,但在唐肃宗的眼里,远远超过了宰相。

身处安史之乱,李泌不断在政治上对唐肃宗进行引导,引导他从大处着眼,引导他避免失误,引导他放宽胸襟,总之,引导他成为一个有道之君。

后又历经代宗、德宗朝。

贞元五年,李泌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终年六十八岁。

回顾李泌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简直就是为唐朝中兴而生的。

每当王朝有大难,他就站出来,而国家相对平安时,他就归隐。

李泌行事的风格正如他信奉的黄老哲学,刚柔并济、飘逸隽永,让人无限追思和遐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