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拳架只是指月之手
市井素有大架、中架、小架之争。时俗以为大架善健身,小架主技击,而中架则兼而有之,由此也显得神秘莫测。其实这一论争,就像是成长期综合症一样,不可避免的伴随着每一习拳者在其拳龄成长期中的某段岁月。上个世纪初期,北京体育研究社的学员也分成了意见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以为大架是长功夫的架子,一派以为小架具有技击作用。两派矛盾最后直指大架的代表人物杨澄甫老师与小架的另一名师。
当时的北京太极拳界,没有式派之争,大架、小架、中架,都是杨家三代人所传授的架子。因为少了门派之争,什么问题就显得简单化了。所以,后来由许禹生出面,请两位老师手谈一次,最后由赢家这一风格的架子,来作为该社统一推广传授的拳架。手谈之前,杨澄甫老师还附加了一个条件:输者得跟从赢者改拳,日后不得再练原先架子。有兴趣研究拳史的人,不妨去仔细阅读一通许禹生先生编著《太极拳势图解》,不妨将书中采用的拳势绘图与陈微明先生编著的《太极拳术》中杨澄甫老师的中年拳架,一一对照。
结果显而易见:许禹生为北京体育研究社编著的这本太极拳推广教材,最终是以杨澄甫老师的拳势作为推广范例的。整个事件,少侯先生看在眼里,他知道自己的弟弟虽然赢了,但是要求另一名师一辈子不练小架,明显有恶搞的成分。但是那位拳师,却信守诺言,之后真的一辈子不再练他原先的小架了,而是跟着杨澄甫老师亦步亦趋,练成大架子。若干年之后,少侯先生又将小架太极拳重新传给了该名家的后人。这是后话。其实,杨家三代在传授太极拳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科学的教学体系。《田本杨家老拳谱》云:“由下乘长拳四手起,大开大展,练至紧凑屈伸自由之功,则入上中乘之境矣!”(图30)先求舒展,后至紧凑,这是杨家老辈拳家教拳时的共识。那么,让一业已成名的拳家,放弃他的小架,改学大架子,显然是带着意气纷争。
二水赘述这段往事,不为宣泄陈年意气。只是想传达一种观念。二水以为,不管是大架、中架还是小架,也不管是新架、老架、还是其他架子,拳架,只是指月之手。《楞严经》云:“如人以手, 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每一位太极拳习练者,在天心月圆之前,或许心存阴霾,须得明师指月相示。无论指月之手,是大拇指还是食指中间,还是无名指小指,我们不能死盯着手指,而错失皓月当空。“每年练一万遍拳,二十年不懈”云云,在二水看来,倘若心无昭朗,亦徒亡失月轮之举。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