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京剧界的三位幕后英雄
《话说天津卫》节目历时三个多月的“梨园内外”话题,几乎让我们把生旦净末丑各行当名角名票,以及知名京剧院团都有所谈及,其实,戏剧舞台的后台也有着学问与专业。作为戏剧研究的专业人士,《话说天津卫》节目资深话友赵绪昕先生特别补充介绍了三位“后台能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他们的其人其事。
赵绪昕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戏剧文学学会、天津社科联合会 会员
第一位:老箱倌李福霖
我想最近利用几次时间,来对一、两个月以来大家热议的梨园内外的谈资做一下补充。今天我要补充的牵扯到个什来月以前,有一位老大姐(注:米守云女士)在戏装店、戏具店工作过,也在剧团呆过。过去,咱们能够接触的就是舞台前,看戏、看演员,能接触到后台的一些工作,机会比较少,所以参加谈论的人也不多。今天我要补充介绍的有三位:一位就是衣箱的专业师傅,他叫李福霖。
李福霖他生在1890年,他虽然是山东黄县的人,但是他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到了天津了,有机会投识了一个叫孙永的先生,学习京剧衣箱管理。出师以后,他曾经在天津河北大街的天桂戏院,还有北天仙,还有丹桂等戏院做衣箱工作。
1920年代初,他任“三槐堂箱”的头,监管衣箱。李福霖能戏很多,就是说他能给很多出戏做扮装,干起活来非常地严谨,手头很利落,靴蟒、扎靠、扮短打的戏,由他扮出来都能觉得非常地鞭实,好看,紧实、牢固。演员表演起来动作自如,感到很舒服,不松不紧。这个靴蟒面子活是很突出的,讲究前襟、后襟要对称,要平整,要板挺。扎靠呢,讲究靠旗要平整,尤其靠旗的松紧劲儿,这个非常重要,要适度。同时你光扎得好还不行,你还得讲究速度,不足二分钟就可扎得一身靠,他有这个本事。比如说演《霸王别姬》、《挑华车》、《金锁阵》、《战宛城》,《空城计》、《斩马谡》、《失街亭》等等这些戏,他能够给20来个人扎靠,扎起来有条不紊。
他的特点就是说,不是说在人演出之前,他一一地都给你扎好,你爱什么时候上就什么时候上台,就没我的事了,不是!他是按照舞台演出的进度,谁先上、谁后上,他根据这个顺序来安排扎靠。这样,演员就少了很多的负担,就是说没必要提前很长的时间扎上靠,那是很难受的,是吧。你像《金雁桥》,张任返场,解靠、换箭衣,脱厚底儿,换薄底儿,这一系列的扮装的动作,他能够在50秒钟之内就能够完成。
而且在彩头戏,他给一些角色装扮短打的装扮,也是他的拿手的活。你比如说《济公传》的肚子鬼和双头人。经他扎扮以后,形象既怪异,又美观,情趣盎然。
他曾经收过徒弟,有谭巨海、张德生、贺玉明等。可惜这位先生寿命不长,不到50岁,1936年就在天津病逝了。
第二位:盔箱能人李德美
还有一位呢?就是李德美,他是盔箱的专业人士。他虽然是北京人,但是1920年代就到了天津,这个人生于1889年,1960年在天津去世。他长期地在“稽古社”——很有名的班社了,任箱头,兼管盔箱,但是他这个箱头是大衣箱、二衣箱、盔箱、把子箱,他都得管。
他这个人手头快,最拿手的就是勒头,勒盔子,这个技术特别好。勒头这个非常地重要,怎么重要呢?你勒紧了演员受不了,在舞台上长期地演出,会感到头晕、头疼、不舒服;你勒松了,这个盔头就很容易掉下来。这行话叫“掭(音tiàn)了”。而且这位李先生艺高人胆大,他给演员装扮的时候,他有一个原则:你要听我的!我不听你演员要求怎么着怎么着,你要听我的,他有这个把握,勒盔头使多大的劲儿,勒到什么程度,他都凭他的经验来判断,从来不被演员所左右。你演员要是不听他的,他宁可不给你勒头,你爱找别人,或者你自己想办法,是吧,好像是很固执的,实际上他是有这个把握。凡是经他勒的这个盔,台上你演员就可以放心去演,台上从来不“掭头”。
他还有一手拿手的,就是打扎巾,堪称一绝。别管是直扎巾,还是扇面扎巾,还是犄角扎巾,他打出来都有特色。“尚和玉”大师在天津演戏的时候,经常请他来给装扮。
李德美有徒弟叫何宝泉,贺文海等等。可惜1960年李先生在天津去世了!
第三位:谦德庄“靴子宋”
下面我要介绍的一位是制戏曲靴鞋的师傅,他叫宋英俊,生在1889年,逝于1969年,活了80岁。
他的原籍是山东省的乐陵县。幼年时候就学制鞋,就是咱们普通人穿的鞋,学成之后他就在老家自己开了一个做便鞋的作坊,在烟台。宋英俊平时他就喜好京剧,经常出入大小戏园,和梨园界的交往也很深。当时烟台等地戏曲演员用的靴鞋,都必须到天津、北京、苏州订货。所以这样的话,当地的梨园界有一位他的好朋友,叫马玉良,就劝他,你趁早,你就改做戏曲靴鞋得了,就是省的这些演员到外地去订购,这样你也有一定的生意可做。所以,在1930年代,他就创办了“天盛和”,专门上制薄底靴、打鞋、福字履,还有就是厚底靴,这种舞台用的靴鞋了。
宋英俊在这方面他是没学过的。但是他能够根据做便鞋的工艺琢磨出来,研究出来做靴鞋的技术,而且,他还不断地向演员们请教,怎么个样式好,怎么穿得更舒服?怎么更牢固?而且对外地来的靴鞋,他做反复地拆解,领悟北京、天津、苏州等地靴鞋的一个制作的窍门。所以有人评价他做出的靴鞋是选料精良、缝绱细腻、坚固耐用,一时在烟台就享有盛誉了。
1949年,宋英俊带着自己的孩子到了天津,在谦德庄忠厚里19号又开办了他的“天盛和”。从1952年开始专门研制厚底靴,各地的武生演员都争购他这个作品。一时呢,有“靴子宋”的称呼。他的徒弟叫彭俊毅,也制作厚底靴。曾经参加过1981年轻工业部第一届戏衣戏具百花奖比赛,荣获了三等奖。“文化大革命”中这位老先生,资料上说,他是不堪迫害,急怒暴亡,终年80岁。我今天就先补充介绍这些。
收
听
音
频
未完待续……
《话说天津卫》有关梨园内外的话题讲述正在进行中,敬请期待……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