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人喜欢过年?

明日寒假,又快到了忙叨叨的过年。那天,还打趣道,还有多少人喜欢过年?忙死狗、事繁多的中年人,金钱、体力都日渐衰退,疲于应对各种新老亲戚的关系维护,种类众多的不同聚会,需要脸上洋溢春节的喜庆,腰里钱包足够的鼓囊,非常好的体力,和始终豪爽的酒力,才能将这将近二十天的春节圆满过去。如若不够好,便是怠慢了关系,辜负了岁月。青年,似乎对春节也少了期待,多了惊恐,是担心被催婚,还是被问及羞涩的工资?是恐惧繁杂的酒桌文化,还是担心和长辈之间不够融入而尴尬?被时节逼迫着回家,但是却和节日有着十二分的陌生和抗拒!少年的无拘无束,在春节不能随意批评的时令里,会有肆无忌惮的放纵,天性、本性,释放到极致,本来修整的假期,忽然被野性的自我占据,春节开学后的一周里,甚至都很难收心。虽然常常说,什么时候都要遵循生活规律,可是,一边有长辈的护佑,一边是节日的气氛,似乎,严厉的规矩,在国人最隆重的节日里忽然失效了。一切都要等到春节之后开始吧,这是狂欢的时刻,谁人都无法阻挡。儿童和婴幼儿,春节的一方面就是过给他们的,人有延续,有希望,生活有烟火,有底气,一家人的期待都在这里呢,所以,这有人烟的世界,便非常的亲切。另一部分春节是过给老年人的,无论多么大的一家人,都有支撑大树的苍劲的根。这老年人,便是家庭大树的根,是老祖宗。上一辈人的故事,需要他来讲述;对先人的祭祀礼节,需要他来传承;对年轻人的嘱托,他的语言最有分量,是历史和现代的交接,将肩上的担当转移,将手里的接力棒转交,没有迟疑,没有推脱,都是重任在肩,都是当仁不让。顺利交接的老人如释重负,执行者变成了顾问和监管者,依然目光炯炯注视着。那眼光里,是满满的期待和殷切,任何人在那目光的注视下,都无法偷懒。家族,就需要有这样一个引领者。如此说,这年必要好好的过,才能够对得起温习家族使命的春节?或者是制定出如此家族团聚文化的日子,都不要辜负才好?无论多远,都要回家过年。那,我们为什么都疲惫不堪,甚至都不喜欢这春节了呢?如果止于家族内的团聚也就罢了,还有密如蛛网的诸多关系需要维护。几乎都不怎么认识,但是依然要在长辈们的嘱托之下,不得不一一去拜访。实属无奈。可是,细想一下,多年之前,这些老亲戚,原本就是一个大家族呀,只是后来枝节分裂,便成了这样一个庞大的无法一起住的大家族。从大的方面讲,中国的春节,何尝不是一个更大的家族的团聚?是中华民族,多少千年之前,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家族!如此,便不应该有任何的疑惑了,华夏民族血脉相连,五千年前是一家。如此,春节,便是一个大家族的团聚节日。假如按着这样的理论考虑,丁克家族和单身,对于一个大家族来说,似乎不太合适。从生活的品质说,固然可以单身,可以丁克,可以从家族角度考虑,这样的说法似乎比较自私。那天,刚刚支持生活可以随心所欲,不要太在意大家的看法,随波逐流,在不妨碍其他人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单身或丁克。但是从家族责任的角度出发,似乎还有不妥。老家一个叔伯哥家的侄子,到了四十岁还没有结婚的想法,父母家人都着急到了不再抱有希望的地步,忽然有一天,侄子问他爸爸,下一辈分名字从什么字里取,父母心里狂喜,这喜讯很快传到了老家里,大家都异常喜悦,仿佛一个枯枝忽然发了新芽,继而会出现枝繁叶茂的一个大树枝来。大家都说,这一枝又后续有人了!似乎不是一个人生娃的喜讯,而是一棵树繁茂到树冠又多了几丈,希望又多了很多。无论多少人不喜欢过年,这年,依然要过,而且依然要按着旧例过。怎么想,最后的做法都是依照往日,如数就范,没有什么另类的做法:春节出游,或者悄无声息自顾自的喝粥。还是要追随大多数人一起,吃水饺、大鱼大肉,守着老人团圆,到各家串门,新的老的亲戚,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到,然后,带着一身疲惫,正月十六开学,静心。对春节的期待,似有还无。时光照常,慢慢享受,快快过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