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最感人视频:真的善良,不动声色
好书像碧玉一般珍贵!
原创文章、新书资讯、必读书单等,伴你成长
文|艾冬阳
开年,被一段视频暖哭了。
安徽阜阳有一位90岁的老人,修鞋为生,每天中午,他都固定在一家包子店买午餐,每次,老板都会收他4元钱,一张300元的储值卡已经刷了两年多了。
每次结账时,老人递上卡,店员都会认认真真地刷卡。
每次老人问:“还有钱吗?”店员总会说:“还有。”
老人放心地提着包子回到自己的修鞋摊前,心满意足吃包子。
最初老人去包子店时,老板要请他吃饭,老人说什么也不肯接受。
于是老板悄悄叮嘱店员,无论老人点什么,都只收4元钱。
后来有爱心人士为老人充了张300元的储值卡,每次还是按4元收,而这张卡永远也刷不完。
因为老板交待店员:“老人只要问,就对他说还有余额。”
这位老板,对自食其力的老人,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善行是发自内心的爱,但献爱心得讲究方式方法。
行善不动声色,才能直抵人心。
01
行善太高调,有时会是一种伤害。
陈光标是有名的好人。
2002年,他捐款千万用于消防宣传。
“非典”时期,又向医疗机构捐了800台检测仪器和200万现金。
2004年东南亚海啸,他响应国家号召,捐了300万。
2008年汶川地震,他豪捐上亿元,还亲自组织一百多人的队伍,和60台挖掘机远赴灾区救援。
但很多人却无法认同的他的行善方式。
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赈灾时,陈光标带着15万元现金,向每名灾民发放200元。
本是行善的好事,但一个个灾民得举起手中的现金,围着他拍照。陈光标笑得灿烂,灾民则笑得很勉强,眼神中透着尴尬。
这样的高调善行,伤害了灾民的自尊,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怒,网民直指这是“暴力慈善”。
行善本是助人,太过高调就会给被帮助的人带来不适。
儿子吐槽过一件事。
有家企业到他们学校开展助学活动,将提出申请的学生资料公开,还让他们上台,拿着红包和企业领导合影。
众目睽睽之下,一个个家境困难的同学低着头走上台去。
合影时,同学们面容僵硬,有的还眼闪泪光。
儿子说,那一刻他替同学感到难过。
流民尚且不食嗟来之食,人再穷困也有尊严,低头接受已是不得已,施助者高调的“晒善良”无疑是雪上加霜。
总有人打着献爱心的旗号,强行将受助者推到聚光灯下。这无疑是撕开受助者的伤口,给他们贴上了“惨”的标签。
没人愿意把自己的不堪拿出来展示,这样的“善意”,其实是伤害。
行善本是好事,别给好事蒙上阴霾。
02
助人四处宣扬,不被认可反结怨。
我老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老李家要给儿子订婚,按照习俗,要给女方红包,李家钱不够,就去找亲戚借。
亲戚仗义爽快,答应筹钱。钱筹到了,亲戚就喊人捎信让李家来取。
一传十,十传百,全村都知道李家订媳妇还要借红包钱。
后来,女方听说了这件事,一面觉得丢了面子,一面觉得李家这样穷困,女儿嫁过去也没有好日子,索性就悔婚了。
李家自此和亲戚结了仇,老死不相往来。
亲戚也叫屈,他是真心帮忙,卖了存粮才把钱凑够的。
其实那年月家家都穷,遇着订婚、结婚借钱办事,事后再还的多了,只是大家都顾着颜面,私下悄悄进行。
李家借钱,本就是腆着脸去的,这样没面子的事,当然不希望更多人知道。
由于亲戚的张扬,李家颜面扫地,儿子好好的婚事就此黄了,自然心生怨恨。
这正是好心没有办成好事,不仅没达到帮忙的目的,反而惹出事端。
善行义举做了就好,不必非得人人知道。
自古道,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做了点善事唯恐天下不知,就是将受助者的隐私四下张贴,不仅帮衬不到人,甚至会坏了人家的事。
更别说有些张扬的“善举”,只是为满足人自己的虚荣心,那就更是深深的恶意。
03
真正的善良,不动声色。
一个灾荒之年,人都快饿死了,有个家境殷实的富户,家里地里并没有多少活要干,但他时常找些小事让人去做。
不给工钱,只管饭,饭也只是粗茶淡饭。
就这样,周边的很多人靠给他干活,挨过了年馑。
后来人们提到他,都说他是真正的“善人”。
他完全可以借给人钱或粮食,或者直接送,但他采取了人能接受的方式提供帮助。
因为人借了就得还,那年月,有口吃的保住命就不错了,根本没办法还。
不还就欠着他,就成了心病,更别说白拿了。
穷苦的人也有尊严,他们不是乞丐,简单的施舍,会让他们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所以富户让人多少干点活,让他们拿劳动换粮食吃,这样他们就会吃得心安理得,没有负担。
真正的善良才能温暖人心。
如今很多高校贴补贫困学生时,不审核不公示,通过精准的大数据分析,直接将补贴款打进贫困学生的饭卡。
盛夏时节,成都一个环卫工人面对中杯6元的冷饮犹豫时,女店员谎称“有折扣”,以5折价格卖给他了一大杯。
雨天,浙江台州温岭的5路公交车上,一位腿脚不便的9旬老人要坐车去卖菜,司机方志定师傅掏钱全部买下。
相比一些作秀的“善行”,这些善行格外朴实。
法国作家纪德说过:“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本身就是一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低调的人们用善解人意,温情守护着平凡的人间。
“润物细无声”,才是善良最好的样子。
04
列夫·托尔斯泰尖锐批出,如果“善”有原因,它就不再是善。
那些带有目的的行善者,不是真正的善良。
他们为名为利,为自己心理上的满足,放大善行,标榜善行,造成了对受助者的伤害。
人常说,“善欲人见非真善”。
社会鼓励行善,更鼓励让受助者心安的真善。“善良与品德兼备,犹如宝石之于金属,两者互为衬托,益增光彩。”
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起善良的旗帜。
让我们致敬世间不动声色的善良。
愿人人都有这样推已及人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