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扬州“儿童周刊”里的江苏省会镇江

最近在一份民国时扬州的报纸上,看到一篇1946年的《江苏省的省会——镇江》,里面含有旧时镇江大西路、恒顺酱醋厂、伯先公园、金山、甘露寺的内容,很有意思。

这份报纸叫《儿童周报》,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扬州教育界的很多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如何拓宽少儿的眼界,让他们能更多的开眼看世界,了解社会信息,于是办了这份专门给儿童阅读的报纸。

《儿童周报》一份四个铜板,订阅半年十二期,要大洋二角,扬州市外订阅,要另加寄费一角。

在“一个铜板就买一份报”的民国时代,这个价格可不便宜。

所以这份报纸的编辑们很有压力,他们拼命找各种有干货的文章,认真普及科学、地理知识,并力邀名师投稿,将亲历体验传播给小读者。

这篇《江苏的省会——镇江》的编辑对镇江有过一番游历,不过可能体验感不是很好,所以文章里有不少吐槽的地方,

现在将这篇游记分享给大家,看看民国时扬州人怎么看镇江的:

《江苏省的省会——镇江》

由南京到上海坐京沪车经过的第一个大站就是江苏省的省会镇江县。镇江距南京约七十多公里,虽然是江苏省却并不是一个多么大的城市,人口也不过二十多万。

镇江可算是交通便利的地方,在水路上他是长江和运河的交叉点,东通上海、西通南京都有大江轮,就是到苏北的江都、高邮也有小汽轮,公路西到句容,东到大港,南达丹阳也很便利,只是近年运河问题,苏北内河交通因此影响不少。

镇江火车站在城西南角,是相当大的建筑物,在镇江高大的建筑物是少见的,洋式房屋也只有山上的几栋别墅点缀点缀,沿车站是一条对满了饭馆差点的大街,这完全是适应小姚的缘故,上下车站的旅客,可以随便的在这里,解决膳食问题和得到休息。车站旁有一个警察分驻所,帮助车站职员和路警维持秩序。

到镇江的第一个感觉是古老,不论是房屋、道路、人物,都好像是带着很保守的气味的,譬如这里的电话机,还是那种旧式的木箱子,打电话要先摇个半天,一面嘴里报号码,电话局才给接过去。

顶热闹的大西路,由车站向东走不远就到了,大西路其实并不大,马路只南京的贡院接那么宽,店面很少有三层楼的门面,装潢也不考究,霓虹灯很少见,名闻京沪一带的恒顺酱醋厂门市部也在大西路,但只是一个蹩脚的石库门,里面经营部像一座破庙一样,看了他出品罐头食品的漂亮装潢,真令人不相信。

镇江的小街巷和南京一样破败而脏,地方上的消防设施、卫生设施也都差,最近因为苏北不安靖,难民逃到这里的很多,收容所都挤满了,善后救济总署在这里设苏备分属,以此作为江苏省善后救济工作的中心。

镇江的名产大半属于吃的,酒席里的“肴蹄”,是此地出名的产品。镇江“醋”是外路人珍视的一样调味品,颜色是黑的,质地要比普通买来的醋浓厚、多,但并不太酸,拿来蘸食物是很美味的,“虾子酱油”“和”酱菜“也是镇江各酱园的荣誉出品,除了苏北扬州,很少有竞争的敌手,据说,酱油、酱菜味道特别鲜美的缘故,一半固然是酿制的技术高明,但扬、镇两地的水土也占有特殊的有利条件的,还有一种便宜的面制品,形状像五角星,比面包还要小一些,当地人称它为“老虎脚爪”,只40元一只,很松软好吃。

镇江城里有一个伯先公园,是纪念革命先烈赵伯先先生而建造的,公园傍山而筑,花卉草木布置,很优雅,因为是镇江唯一的公园,所以游人很多。

城西北的金山和城北的甘露寺是古迹名胜所在,金山寺在金山之巅有一座七级宝塔,叫做慈寿塔,半山还有个法海洞,相传是法海和尚肉身成圣的地方,法海和尚是谁?你知道《白蛇传》的故事么?白蛇娘娘就是给这个老和尚用钵盂套住脖子而屈服的。攀登塔顶镇江全城可以清清楚楚的一览无余,远望大江里的船只就好像在面盆里的小纸船一样。

甘露寺在北固山背,和焦山相对,是一个古时的要隘,说起这寺的历史,还是三国时代的故事,刘备娶吴国的孙夫人,吴国太(孙权的母亲)就在这里相女婿的。到现在甘露寺里还有“相婿楼”的古迹,可惜已经塌败了。北固山顶石飒峰有一座亭,康有为题它“江山第一亭”,可见它的名声了。

除了这两座古寺,江心的焦山也是很有名的,可惜风浪一大,渡过去就有危险。

镇江城里是太平庸了,可是它靠着伟大的长江和具有足以令人留恋的山、塔和古寺。

镇江的学校

老镇江

镇江名人故事

镇江味道

镇江诗歌的故事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镇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园,多少镇江人珍贵的童年!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