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网红”中国樱桃是如何被“车厘子”弯道超车的?

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样一种水果,其果实似颗颗璎珠,而果型美如桃,因而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樱桃

和我们现代人向往“车厘子自由”一样,在古代,樱桃也曾被奉为奢侈品,受到大家热烈的追捧。早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河南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过樱桃的果核,可见食用樱桃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种可爱的小果子,是如何在古代走红的,如今又为何过气了呢?

祭祀用的鲜果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我国历代文献中提到的樱桃,基本上都是指土生土长的中国樱桃,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和山东、河南一带。中国樱桃的花期、果期都比其他水果要早,因而有着“鲜果第一枝”的美誉。白居易的《春风》诗中曰:“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就印证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樱桃颜值颇高,色彩明艳、身形小巧,还闪着琥珀光泽,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还这么努力地早早开花结果,自然会被先人看中,成为鲜果届的“南波万”。《礼记·月令》中记载,周天子一年四季都要“鉴新”。所谓“鉴新”,是周代一种重要的祭祀仪式。在收获之时,要先举行祭典,把新收获的食物献给神灵、祖先,等他们“尝过鲜”之后,自己才能享用,以此来表达敬畏之情。樱桃正是仲夏时期的供品之一,“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这里的含桃,指的就是樱桃。它也是《礼记》所载四季之新中唯一的水果。

《史记·叔孙通列传》中还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孝惠帝刘盈曾在樱桃成熟时出宫春游,他过去的老师叔孙通建议:“古者有春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意思是希望陛下出游时能够采摘一些樱桃来献祭宗庙,追复古礼。孝惠帝听后,果断答应,“上乃许之。诸果献由此兴。”从此,正式将“樱桃荐新”从古礼变成一种制度。

到了明清时,皇家“鉴新”的内容每月都有规定,其中四月的“新”是樱桃、茄子和雏鸡。樱桃仍然是礼制中最早出现的水果。可以说,樱桃作为时令鲜果,见证了中国礼仪制度的传承。

皇家的赏赐

“鉴新”之后的樱桃怎么办呢?当然是吃掉啦!皇帝除了自己享用外,心情好的话也会拿一部分来赏赐群臣,于是樱桃又成为了笼络人心,调节君臣关系的法宝。早在东汉时期,汉明帝就曾在月夜召见群臣,把满满一盘樱桃赐给大家分享。

到了唐代,皇家赏赐樱桃之风,甚至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和社会地位的体现。在流传下来的唐代诗词中,有关樱桃的有一百多首,大多是感(炫)谢(耀)皇(自)帝(己)的(有)赏(面)赐(子)。

王维就曾写过一首《敕赐百官樱桃》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大概意思就是介绍赏赐樱桃的大场面,什么宴请千位官员,端出了宫里的红樱桃等等,最后还说可以放心大胆敞开吃,因为皇帝贴心地准备了冰镇的甘蔗水来降火。王维居然会写这么啰嗦的一首诗,和他平时青灯古佛的高冷人设也太不一样了。不过,因为受到老板嘉奖而欣喜的人儿,多了一份人间烟火气,也显得更加亲切可爱了。

新科进士的宴会

新鲜的樱桃除了可以登庙堂、赐大臣,唐代还流行一种听起来就格外美好的宴席——樱桃宴。唐代新科进士放榜的时候,正好是樱桃成熟的季节,所以新科进士会聚在一起吃樱桃,因此得名“樱桃宴”。每到这个时候,长安城内的樱桃价格就会疯长,所以和我们想实现“车厘子自由”一样,古人们也盼望能够“樱桃自由”。这么珍贵的东西自然不能随随便便对待,而会选择一种非常“凡尔赛”的吃法——“沃以甘酪而进”,就是先把樱桃放在透明的琉璃盏里,再浇上乳酪后食用,酸甜多汁的樱桃与浓浓的奶香融合在唇齿间,别有一番风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