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长安十二春”,与杭帮菜北上纪事

直至晚清,北京城的餐饮业还是奉鲁菜为正宗的。以“八大楼”“八大居”、便宜坊、全聚德为首,几乎都是福山帮独霸一方。民国初期,北洋政府里南方诸省来京做官任教的人们剧增,这些官吏与教授们收入颇丰,且个个都思念家乡的美味佳肴,于是,南方外省风味的餐馆就应运而生。

那时,北洋政府的教育部、邮政部在西长安街,一家又一家经营淮扬菜、浙菜、闽菜南方风味的餐馆便纷纷开设。它们的字号里都有一个“春”字,如经营淮扬菜为主的“同春园”,经营镇江菜及淮扬菜为主的“淮扬春”,以及“鹿鸣春”“庆林春”“大陆春”等等,这些江南风味的餐馆在京城号称“长安十二春”,也有人称其为“八大春”,取“十二春”中最著名的八个餐馆,与“八大楼”“八大居”相对应。
在《鲁迅日记》里就有林语堂邀请鲁迅在“大陆春”吃饭的记载。当时,京城里也聚集了一批教授、学者,例如梁启超、胡适、陈独秀、鲁迅、林语堂、钱玄同等人,这些人同时也是美食家,文人雅集,友朋聚饮,是一桩风雅事,淮扬菜及杭帮菜则更由此蕴藉了文人气。这大概就是江南地区菜肴——也包括浙菜及杭帮菜在京城最早兴旺的一时期吧。

松鼠鳜鱼

北京人喜欢追逐时尚,吃腻了鲁菜后,也都愿意换一换口味,便纷纷品尝淮扬菜、浙菜及闽菜。那时,北京人畏惧川菜的麻辣,品味川菜还未能形成风气。民国时期所谓“长安十二春”的黄金时代,很遗憾也不过维持了一二十年,民国政府的国都南迁金陵,一些政府机关也都迁走了,“长安十二春”失去了主要顾客,便纷纷衰落了。不少餐馆相继停业,仅有“同春园”数家餐馆勉强撑持下来。后来,连年战争,经济凋敝,北京的餐饮业元气大伤。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陆续又有些南方风味的餐馆重新开张。

龙井虾仁

而浙菜及杭帮菜重新振兴,复张声势,又在北京城红火一时,则是在九十年代末期了。京城里纷纷开设杭帮菜新餐馆,以致于有些餐饮业人士还以为杭帮菜是新兴的菜肴流派。邱庞同先生在《古杭菜漫议》中说,“其实不然。从历史上看,杭帮菜(扩大言之是浙菜)早就是中国菜的主要流派了。”他的那篇文章尤其谈到宋、元、清各代文人对杭帮菜的扩大影响及创新起到了很大作用。

蟹粉小笼包

我的祖籍是浙江宁波,因此我一直对浙菜及杭帮菜情有独钟,闻知有好的浙菜餐馆就要去品尝,哪怕是点上一两个菜,或邀一二位好友吃一顿小馆呢。可惜,我所品尝的那些浙菜的餐馆,如“淮扬春”“孔乙己”等,其实大都是江南地区各菜系的混合,既有杭帮菜,也有苏锡菜,再兼之以“本帮菜”,可称为“江南菜”。譬如,孔乙己餐馆是我家较喜欢的一家餐馆,原本是以浙菜的绍兴菜为主的,后来也成为这样的大融合。我记得,崇文门附近以前确实有一家较纯粹的杭帮菜餐馆,也是我妻子发现的。我们一起去品尝过几回。我在那儿吃过一次西湖醋鱼,颇有些失望。其烹饪法及糖醋汁果然很地道,可菜肴里难掩一股土腥味儿。那天,我对一位浙籍老友直率说出自己的感受,他也悄悄点头,对我说:“那可不是!我们在‘楼外楼’吃的是钱塘江的鱼,可这里是养殖鱼!嘿,在北京,我们是吃不到真正的杭帮菜的!”他说的是实话,因为我们难以寻觅到真正的杭帮菜食材。

杭州名小吃

西湖牛扒

清汤松茸

龙井虾仁

四季果蔬

水果冰淇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