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前的“放松”方法!!!
一、形松意充的内涵
形松意充从字意上讲,形松指形体放松,意充指意念要充斥于周身。它是练功的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无论是在调整身形时,还是做具体动作时,都是必须遵守的原则。
(一)形松:谈形松时神松则在其中。因为没有轻松的神情,形是不能放松的。
请想想看在情绪紧张的状态下,身形能放松吗?形松是以神松为前提的,所以我们这里只谈形松。形松包括皮、肉、筋、脉、骨、膜、关节、内脏等的放松。开始时先从肌肉、肌腱、韧带等处于相对稳定、松驰、平衡状态入手。放松不是松松垮垮,而是“松而不懈”,其中保持有一定的紧张度。但此紧张度不是用拙力,而是“紧而不僵”。幼儿清醒时的那种骨弱筋柔的天真活泼状态,可称是放松的模式。
(二)意充:指调整身形与练动功时,意念要贯充于形体之中。谈意充则气充在其中,因气随意动,当意充于形体之时,气即随之充盈。所以放松形体时,不仅需要意念引导形体放松,而且需要于形松后继续以意念贯注之,这是做到“松而不懈”的关键。所谓意充,实际上是意念和形体的结合,与意守法的守身法相近似,所不同的是,意守之守身,可以守在形体的表面(初练时多是如此),而意充则是从内部贯充之。
二、形松意充的作用
(一)在一般练功层次而言,形松不需用力,减少气的消耗。同时形体放松,减少了对血管的压迫,易于血液的周流。意充可引起气随之而至,气充足可使各组织器官物质之功能得以强化,血液濡养之功得以体现,形松而意不充,若形静不动时则为“空瘪”,若形体运动则为“空描”,属有体而无用,是难以练出功夫的。唯形松意充,才能够神形兼备、体用两全。
(二)就高级练功层次而言,则要求形神俱妙,形臻妙境则能包容万物,与物兼容,而无阻碍。欲达此境则需从松、透二字上下功夫。神臻妙境则能察万物、能入万物,欲达此需从充、透二字上下功夫,形神俱妙则能入、所入为一;能容、所容为一。当神意充透到形中时,则形已被贯透而松通。两者是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俱臻妙境则二妙合一:显则神气入于形,隐则形气入于神,隐显自如,超然自在。
三、形松意充的方法
(一)意想放松法。这是意识用放松的指令使形体放松的方法。因为人在正常生命活动中对松是有感受的,所以当意念发出放松指令后,相关部位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放松现象。有两种方法:
1、三线放松法
三线即体前中线、体后中线、体侧线。先从体前中线放松,意念从百会沿任脉下降,随意念下降使形体放松;再从百会沿督脉(后线)自上而下放松;再从百会沿体侧两耳、两臂、两腿外侧到脚放松。如此反复两三次身体就放松了。
各式功法前预备:三线放松
各式功法前的放松准备,其重要性师父是这么比喻的:同样伐木,有的人一来就砍个不停,有的人却只管耐心磨刀。前者刀钝会越砍越慢,后者刀利则后来居上。
第一线:
头顶—>面部—>前颈—>胸部—>腹部—>髋部—>大腿—>小腿—>脚背—>十脚指;
第二线:
头顶—>两耳部—>两颈侧—>两肩—>两上臂—>两小臂—>两手腕—>两手—>十指;
第三线:
头顶—>后脑—>后颈—>后背—>后腰—比如,从“头顶”开始,注意力在头顶,吸气想“头顶静”,接着呼气想“头顶松”,然后是“面部”,注意力来到脸上,吸气想“面部静”,接着呼气想“面部松”,觉得脸上纹理都展开了……以此类推,每个部位都需要吸和呼各一次,注意力跟着部位走。
放松时间虽为三分钟,但刚开始往往因为不熟练,甚至可能要十分钟才能放松彻底,特别是站着的时候,很多人由于肩颈背腰的问题,放松完经常肩垮背弯的,需要调整站姿再重新放松,所以,初习者不拘三分钟,经过一定的练习,身体慢慢熟悉放松的感觉后就容易在短时间内进入彻底放松的功态。
【练睡功时,并非放松完再呼吸三十六次就一定睡着,有的第一线还未放松完就睡着了,太过执意的人会比较难入睡,这种情况也无妨,继续呼吸,意想周身浮于空旷宇宙中,“吸入精华真气”,呼气时想“气沉丹田”,专心体会气流渐渐加强的感觉,酸、麻、疼都是因为真气对经络堵塞进行冲击,不必害怕,能不能承受得看个人意志,切忌咬牙忍耐,身心务必放松,面含微笑(良性意识),默念“无量寿福”都可以,如果在这样的疼痛中还有心思去赞叹欣赏自然造化的生理结构之奇妙那就更好了。实在受不住的时候,只要放开姿势,四肢平展微动头部,所有不适会很快消失,代之以舒畅感——如果此时还没睡着,记得先收功,不要浪费之前周身涌动的真气,等睡醒后另外再收一次。】
补充:三线放松属于细节放松,主要是初学阶段的辅助,放松方式多样,根据修行阶段找一种适合自己的,以感觉为准。
2、自上而下的分部放松法
闭目凝神,意识中发出放松的命令,尔后自上而下分头项部、胸背部、腰胯部、肩肘部、指掌部、膝足部顺次意想,令其放松,依次行毕反复数次,形体即可放松。这个方法不仅是一种形体放松的方法,由于开始要求闭目凝神,用松的意念贯通全身,实际上是以松做为拴住心猿意马的“桩”,在放松形体的同时,使意念活动集中、归一,进而以此单一意念命令形体放松,因而易能达到松静两臻,把神和形直接地、自觉地结合起来。久练不怠,不仅可以身形放松,有时还可获得意想不到的良效。
意想放松法,是各种放松法的根本与实质,由于有些人不善于这样单纯地运用意想,于是借用一些有形方法,寓意想作用于其中,后面介绍的方法均属于这些方法。若无松的主观意识,仅凭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于此需特别着意领会之。明了此意后,方可应用下法。
(二)深呼吸放松法。
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深呼气,再深吸气深呼气,气息宜匀缓,一般做三个深呼吸,身体就容易放松了。
(三)发声放松法。
练功准备就绪后,先自然吸气,而后张口呼气发“松”字音,继而转成“送”字音,即由阴平(第一声)转为去声(第四声),随发音,气往下降,意念亦随呼气下降,从头至胸至腹至脚,好象要把僵劲和浊气都送出去。随着气机下降,身体相应部位跟着一齐放松,如此反复几次身体就放松了。
(四)贯气放松法。
练功准备就绪后,先将两手置于小腹前,掌心相对,十指舒张,指尖似接非接如捧球状,而后徐徐上升,掌心渐渐对向身体,当手举过头顶时,两掌似覆于头顶,距顶约20~30厘米,意念中两掌心发出气贯入头顶(囟门),做三个呼吸,然后两手经身前,慢慢下降到小腹前,意念亦随之由身前下降至小腹。如此反复三次。第二次下降时两手由身侧下降,意念亦随之从身侧下降;第三次两手由身侧下降,意念由后身下降。意念下降切勿沿体表而行,应从身体内部下降。此法可作为练功前的预备功,也可作为练功后的收功,还可作为小功法单独练习。这不仅能收放松形体之效,而且能很快产生气感,对健身亦有裨益(此式降血压效果卓着)。
>臀部—>后大腿—>后小腿—>脚跟—>脚底涌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