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十五课《在山的那边》教案 2024-08-01 11:19:34 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朗诵课文,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语气;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山”和“海”的象征意义;3.领会诗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知诗歌内容,理解“山”和“海”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情景,以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进行导入。通过观看视频“梦想,在山的那边”,感悟大山里的孩子们的梦想。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扎下 漫湿 瞬间2.理解词义。痴想——发呆的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凝成——聚集在一起。铁青——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喧腾——喧闹沸腾。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三、整体感知(一)听读诗歌,把握诗歌停顿及节奏;(二)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诗歌共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在讲什么?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时候自己对大山外面世界的痴心向往。第二部分写今天的我不断奋斗最终实现了理想。并且把这个人生感悟告诉他人。2.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呢? ——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3.既然说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作者为了实现看到这个“全新的世界”的海,沿途是不是一帆风顺?——不是,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山!4.面对这许许多多的山,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呢?(分析诗歌)四、课文研讨(一)词句理解,问题探讨。第一部分:1.如何理解“痴想”在文中的意思?——“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向往外面的世界。2.“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3. “哭”蕴含怎样的情感?——满怀希望,结果大失所望,因此哭;艰苦付出,却无所回报,伤心而哭;上了当,被妈妈骗了,因委屈而哭……4. “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5.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第二部分: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中扎下了深根”句中“种子”指什么?能“飘来”的东西应是轻的,为什么能扎下深根?——“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飘来”写出童年的我对人生的这里似懂非懂的神态。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人生感悟越来越深,所以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7.如何理解“枯干”?——“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8.“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节诗的含义?——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路上回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向困难地头和弯腰,最终就必将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谱写出灿烂的人生来。(二)概括两节诗的内容,探究诗中“山”与“海”的象征意义。1.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山”是指阻拦我们前进的障碍物,我们要实现理想而必须克服的困难和挫折。五、体验和反思补充资料:作者在写完这首诗的20多年之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山那边的海——关于<在山的那边>》,他在文章中说道:这里的“山”与“海”,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读解:山,一个实际生活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陆地的结束,另一个世界的开始。海,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的自由天性、对人的想像力的召唤。这是作者亲自揭示出来的“山”和“海”的象征意义。为什么作者会写成这么一首诗,我们也可以从作者在后来写的这篇文章之中找出原因。命运就这样造就了我们这样一代。我们这一代,生于五六十年代,从小受的是理想主义教育,经历过“文革”和上山下乡,在“文革”结束后又来到大学校园,有人称我们为理想主义的一代,又有人称我们为幻灭的一代。理想主义培养了我们的幻想和精神气质,但我们也是为“理想”的虚妄付出过最惨重的代价的一代。在我的同代人中,有许多人历尽磨难而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精神,但也有许多人到后来心如死灰,变得非常迷惘。正是基于对同代人的这种了解,我在这首诗的后来这样写道:“朋友啊,请相信──”。这是对我的同代人讲话,但同时也是对我自身的激励: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种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过无数座山后终会攀上这样一个峰顶,相信在历尽磨难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我们的眼睛和生命……作者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也许已经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谈一谈,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你遇到过这样的“山”吗?你又是怎么做的呢?六、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完成常规作业及练习册 赞 (0) 相关推荐 “海边的你好像一首诗歌。” 也许,是因为在诗歌群里提到了山海,按照诗歌群的传统,前面的人说一个词,后面的人要以这个词为题写一首诗,所以,"盛夏光年"写下了这样几行诗: 山是蜿蜒,美在高处 海是温柔,渴望被谁接 ... 《诗渡》杂志第2期||名家开卷 • 安琪诗选 <诗渡>国际刊号:ISSN 2708-5880 刊名题字:桑恒昌 总第217期 主编:邓红琼 作者简介 安 琪 安琪,本名黄江嫔,1969年2月生于福建漳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陈迟恩:成为同时代人的三个维度 | 西东合集 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的文章"What is the Contemporary?"(<何为同时代?>)中的Contemporary,另一个中译 ... 看山看水,你只看到起起伏伏,点点妈妈却让你听到星辰的对话: 诗塾课(195) 点击上方↑↑↑ 蓝字"诗塾"关注我们 " 爱 余秀华 阳光好的院子里,麻雀扑腾细微而金黄的响声 枯萎的月季花叶子也是好的 时光有序.而生活总是给好的一面给人 ... 七年级上册十五课《在山的那边》课件 七年级上册十五课《在山的那边》课件 九年级上册十五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能概括小说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自然.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说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3.从蕴涵在人物形象中的思想探究本文的主题. 教 ... 七年级上册十六课《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 ... 七年级上册十九课 《动物笑谈》教案 <动物笑谈>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其意义并能够熟练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语言诙谐幽 ... 七年级上册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读后感 植树的牧羊人读后感 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1913年6月,"我"第一次到这里旅行,看到荒凉的景象,在&quo ... 七年级上册十二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 ... 七年级上册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 ... 七年级上册十八课《鸟》教案 <鸟>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和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2.品味文中优美细致的语言描写,赏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 ... 七年级上册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 七年级上册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