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经典《葬经》全文与注释

前言

《葬经》(晋) 郭璞著
旧本题晋郭璞撰。璞有《雅注》,已著录。葬地之说,莫知其所自来。周官冢人、墓大夫之职称皆以族葬,是三代以上葬不择地之明证。《汉书·艺文志·形法家》始以宫宅地形与相人、相物之书并列,则其术自汉始萌,然尚未专言葬法也。《後汉书〃袁安传》,载安父没,访求葬地,道逢三书生,指一处,当世为上公,安从之,故累世贵盛。是其术盛传於东汉以後。其特以是擅名者,则璞为最著。考璞本传,载璞从河东郭公受《青囊中书》九卷,遂洞天文五行卜筮之术。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为火所焚,不言其尝著《葬书》。《唐志》有《葬书地脉经》一卷,《葬书五阴》一卷,又不言为璞所作。惟《宋志》载有璞《葬书》一卷,是其书自宋始出,其後方技之家,竞相粉饰,遂有二十篇之多。蔡元定病其芜杂,为删去十二篇,存其八篇。吴澄又病蔡氏未尽蕴奥,择至纯者为内篇,精粗纯驳相半者为外篇,粗驳当去而姑存者为杂篇。新喻刘则章亲受之吴氏,为之注释。今此本所分内篇、外篇、杂篇,盖犹吴氏之旧本。至注之出於刘氏与否,则不可考矣。书中词意简质,犹术士通文义者所作。必以为出自璞手,则无可徵信。或世见璞葬母暨阳,卒远永患,故以是书归之欤。其中遗体受荫之说,使後世惑於祸福,或稽留而不葬,或迁徙而不恒,巳深为通儒所辟。然如乘生气一言,其义颇精。又所云葬者原其起,乘其止,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诸条,亦多明白简当。王祎《青岩丛录》曰:择地以葬,其术本於晋郭璞。所著《葬书》二十篇,多後人增以谬妄之说。蔡元定尝去其十二而存其八。後世之为其术者分为二宗,一曰宗庙之法。始於闽中,其源甚远。至宋王伋乃大行。其为说主於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不相乖错,纯取八卦五星以定生克之理。其学浙中传之,而用之者甚鲜。一曰江西之法。肇於赣人杨筠松,曾文迪及赖大有、谢子逸辈,尤精其学。其为说主於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而他拘泥在所不论。今大江以南无不遵之者。二宗之说虽不相同,然皆本於郭氏者也云云。是後世言地学者皆以璞为鼻祖。故书虽依托,终不得而废欤。据《宋志》本名《葬书》,後来术家尊其说者改名《葬经》。毛晋汲古阁刻本亦承其讹,殊为失考。今仍题旧名,以从其朔云。
出《四库总目提要》

 《葬经》原文

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则为生气。

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经曰土形气行。物因以生,夫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葬者原其起。乘其止,地势原脉。山势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气之盛虽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地贵平夷,土贵有支。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钟。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势顺形动。回复终始,法葬其中,永吉无凶,夫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裁肪切玉,备具五色。夫干如穴粟。湿如割肉,水泉砂砾。皆为凶宅。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乘其所来。审其所废。择其所相,避其所害。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远迩。藏于涸燥者宜浅。藏于坦夷者宜深。经曰,深浅得宜,风水自成,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风。内秘五行。天光下临。地德上载。阴阳冲和,五土四备。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趣全避缺,增高益下,夺神功,改天命,福不旋日。经曰:葬山之法。若呼谷中。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支欲伏于地中。垄欲峙于地上。支垄之止,平夷如掌。故支葬其巅。垄葬其麓。卜支如首。卜垄如足。形势不经。气脱如逐。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经曰:外气行形,内气止生。夫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千尺之势宛委顿息。外无以聚。内气气散于地中。经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夫噫气为能散生气。龙虎所以卫区穴。叠叠中阜。左空右缺。前广后折。生气散于飘风。经曰:腾漏之穴。败郭之藏也。夫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足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怀抱。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应。忌夫湍激。谓之之悲泣。朱雀源于生气。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泽于将衰、流于囚谢。以返不绝。法每一折。储而后泄。洋洋悠悠,顾我欲留。其来无源。其去无流。经曰:山来水回。贵寿而财。山囚水流,虏王灭侯。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童山不可葬也,气因形来。而断山不可葬也。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消已福。

夫重冈叠阜。群垄众支。当择其特大则特小。小则特大。参形杂势。主客同情,所不葬也。上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来奔。其止若尸。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膳而洁齐。若橐之鼓。若器之贮。若龙、若惊、或腾、或盘。禽伏兽蹲.万乘之尊也。宛委自复。若踞而候也。若揽而有也。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高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天光发新。朝海拱辰。龙虎抱卫。主客相迎。四势端明确。五害不亲。十一不具。是谓其次,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

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应。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

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形势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卸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经曰:势止形昂,前涧后冈。龙首之藏。鼻颡吉昌,角目灭亡。耳致侯王,唇死兵伤,宛其中蓄,谓之龙腹,其脐深曲,必后世福,伤其胸肋。朝穴暮哭。

穴有三吉。葬有六凶。天光下监。地德上载。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阴阳冲和。五土四备,二吉也。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越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阳阴差错,为一凶。岁时之乖为二凶。力小图大为三凶。凭福恃势为四凶。僭上逼下为五凶。变应怪见为六凶,经曰:穴吉葬凶,与弃尸同。占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形如仰刀。凶祸伏逃。形如卧剑诛夷逼僭。形如横几。子灭孙死。形如覆舟。女病男囚。形如灰襄灾舍焚仓。形如投算。百事昏乱。形如乱衣。垢女淫妻。形如植冠,永昌且欢。形如覆釜、其巅可富。形如负垄,有垄中峙。法葬其止,王侯崛起。形如燕东。法葬其凹。胙土分茅。形如侧垒。后冈远来,前应曲回。九棘三槐。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势如巨浪、重岭叠障,千乘之葬。势如降龙,水遥云从,爵禄三公。势如重屋。茂草乔木、开府建国。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国亡家。势如戈予。兵死形囚,势如流水。生人皆鬼。夫葬势与形顺者吉。势兴形逆者凶。势凶形吉。百福希一。势吉形凶,祸不旋日。

《葬经》原文+译文

 原文: 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详解】 所谓葬,就是藏。藏的含义是隐匿、暂避或暂息,收藏储存的意思。这里所说的藏,是与葬互联系的,专指人的藏。原意还是专指人死后的藏,即是指坟墓,即阴宅。后来演化为人生前的住宅,即阳宅。所以葬或藏包括有阴宅和阳宅两个概念。阴宅,以汉民族来说,有殡仪馆、公墓、死者纪念塔、纪念碑亭、葬塔、皇家的皇陵、民间的坟墓等。阳宅,以现代含义,应该包括有人生前生活方面和生产方面的阳宅。生活方面的有民间住宅、宗祠、公馆、官家的皇宫、办公大楼、卧室等凡属生活方面的居住或休息场所。在生产方面则有工厂、商店、车站、码头、飞机场等。群居的村落、墟镇、城市、田庄等。凡属人生前的活动场所都属于阳宅。要葬的有利,藏的适宜,就要乘生气。

原文: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详解】 所谓生气,就是阴阳气。也就是《周易》说的'太极生两仪'的两仪。这种阴阳气内外的相互斗争到一定程度,就盈而外溢,受到外在的作用而扩散就噫而成风。相互斗争到某种程度就升而为云。在上空的生气遇到了外来的冷生气,就降而为雨。所以风、云、雨都是由生气的变化而成。总的说来,在 地中发生发展变化运动的阴阳气,就称为生气。

徐弘里补注: 阴阳二气的运动规律是,以扩散方式,从内向外的运动形成风、从下向上的运动形成云、从上往下的运动形成雨,在地球表层内运动的聚集而不扩散的阴阳二气,叫做生气。地:天地之地,地球表层、大地。地中:即地面以下。生气指以向内聚集方式运动的阴阳二气。从内向外、从下向上、从上往下以扩散方式运动的阴阳二气是死气。以伏羲八卦为例,阴阳二气从乾至兑至离至震至巽至坎至艮至坤的运动过程,是阴气的聚集与阳气的扩散;阴阳二气从坤至艮至坎至巽至震至离至兑至乾的运动过程,是阳气的聚集阴气的扩散。八卦之三卦爻,上爻为一类,中爻为一类,下爻为一类;从上至中至下,是阴长阳消;从下至中至上,是阳长阴消。当时者旺,未来者生,已过者死。

原文: 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详解】 生气在地中发生、发展、变化,发出地面而生乎万物。反过来说,世界的万物都是生气所生的,当然,人也不能例外。父母的身体是生气生的,而人子受体于父母,即是父母的生气生人子的生气。因而父母和人子的生气是同类的生气,好像是同频率的电波一样,在宇宙中是相互感应的。也就是父母生气和人子生气之间同样会相互感应。所以本骸得气,遗体受荫。所谓遗体,有两个含义,即父母本人身体死后尸体的遗体,以及父母所生人子的活遗体。死遗体受荫,必须使父母的阴宅风水乘生气,活遗体受荫,必须使人子的阳宅风水乘生气。所谓'受荫',就是受到庇荫、保护和庇护。死遗体受荫就是尸体或骸骨保留得长久,活遗体即人子受荫是属于潜科学范畴,涉及到尸体阴宅、活体阳宅与人子的三者关系,将在下文详解。

徐弘里补注: 本骸,指父母(祖先)的骸骨。遗体: 指父母(祖先)的活体后代。

原文: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详解】 生气生万物,人之所以生,就是因为生气的聚合所致。凝结的生气,就成为人的骨骼。这种为生气所凝结的骨骼,直到人死了,即便皮肉腐烂,而独留骨骼,因此骨骼还是原来的生气。所以葬或藏,就是使外来龙脉同类的生气反纳入独留的骨骼,以资荫骨骼生气旺盛,使之庇荫骨骼同时感应遗留的人子活体,这就是葬乘生气的道理。经书说:反气纳骨感应的生气旺盛与否,其祸福都能感应于人子,乘得旺盛则得福,吉利。乘得不旺盛则得鬼,不吉利主凶。

原文: 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粟芽于室,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详解】 所以铜山在西方崩倒了,他的生气扩散到同类生气铸造的钟,在东方也会受到感应而鸣。树木到了春天会发新的枝芽,室内的粟到时候也会发芽,都是因为地中生气运动变化所致。地中的生气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怎样知道它的变化呢?可以观地之势,即龙脉的行走起伏,过峡、驳换、奔腾若水之波、若马之弛的势就知道。它的积聚,就是看龙脉运动的静止。古人为了使积聚的生气不散不噫,运动变化的生气使它静止,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就称之谓风水。

原文: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详解】 扦好风水的方法,即葬法。以得水为最紧要,其次就是藏风。因为水是生气生的,所以有水就表明生气旺盛,没有水就表明生气薄弱。水源长、流量大是与生气的旺盛成正比的。因此,葬法以得水为上。所谓藏风,并不是其他风水经典和历代许多术者说的蔽外来'空气流动而成风'的风。因为这种风是蔽避不了的,更是藏不住的。而这里所说的风是生气噫而成的风。是生气盈而外溢,或聚气不良而扩散的生气。所以藏风的意思应该是使生气不噫,防止向四面八方扩散,即是说扦坟墓要密封,或进葬在较深的地层。阳宅要注意保温和通风设备,使住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适合人的生活生产,就谓之藏风。由于藏的主旨是乘生气,得水则可以得到较旺盛的生气,所以,葬法以得水为上,而藏风次之。

原文: 气之盛而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盖言此也。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详解】 得水固然为上,即使水源过长、流量过大,生气过于旺盛而外溢,还是可以使其静止,余气虽然是零散的,并在地层的深处,但也可能聚积使其不扩散。经书曰:外溢的生气(指风)到处流行,而没有外溢的内气是静止的生气。经书还说:气盛的可以浅葬,余气就要深葬,浅深乘的适宜,风水自然是好的。生气这一概念必须弄清楚,生气是阴阳二气的总称,是土生的,生气又生水,生气内在的矛盾是阴阳气的对立统一,是处在不断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之中,世界万物是在'斗争----统一----斗争'的往复过程中而产生的,它是'行乎地中'的,所以,在地中的阴阳气才称为生气。以地球来说,处在地表外的不称为生气,而称为万物。水是万物之一,为生气所生,不应称为外气。'气藏土中',谓之生气也不能称为内气。本节所称的外气是以葬法而言,所谓内气,是龙气和龙虎气。所谓外气,是指堂气,龙虎外的水和隔水的万物都称为堂气,也可以称为朱雀气。《葬书》说,'以水为朱雀者',可见朱雀不是专门指水。在古代主要指朝应水和朝应峰,在现代应当指堂前的所有事物。

原文: 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故藏于涸(音和)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浅。经曰:土行气行,物因以生。

【详解】 这里说的土,是指'上浮者为天,下凝者为地'的地。是《周易》的坤。以现代话来说,就是地球的表层。以地理术术语来说,就是除水以外的龙脉。土,是生气之母,有土才有生气。生气是水之母。有生气才会有水。就是说,土生生气,生气生水。生气并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的物质。所以要认识生气,只要观土察水就可以了。因此葬于涸燥缺水的地方,必定是生气稀薄,适宜葬深。而在平坦的地方,水较多,生气比较旺盛,所以要浅葬。《经书》说:土发生变化,生气也发生变化,土多质好,生气就多,质量也随之好,水也就多,质量也就好。世界万物就是因土的变化随之生气发生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多与好,是指生物的生长需要而言)

李定信注: 上述是《葬书》说明葬的主旨“乘生气”,并介绍了生气的概念、性能以及对阴阳宅的(人)作用,下面便是介绍葬法了。

原文: 葬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势凶形吉,百福希一。势吉形凶,祸不旋日。千尺之势,宛委顿息,外无以聚内,气散于地中。经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

【详解】 葬山的方法,即阴阳宅的选址(点穴),布局、排(放)水、定吉向,其中包括格龙、乘气、消砂、纳水、开山立向、坐穴分金及规划、建筑设计等,以察势最难,其次是观形,方术即理气则比较容易。什么叫做势和形呢?势与形,统称为形势,也称为峦头。方,即理气。形势就称为形法,理气亦称理法。势是生气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的迹象,是动态。形是生气的静态,静止的现象称为形。例如为龙的奔腾,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就属于势。朝应峰砂的尖齐高耸,方圆秀丽,穴的乳钳窝突就属于形。在本节以远方来的称为势,近处结的称为形。凡是从远方来的动态势,与近处生气静止所结的静态的形是顺的,即是说什么来势,就应该结什么形,如来龙从天而降,生气旺盛,则形如龙腹,势与形相适应,是谓势与形顺者,主吉。凡属势与形不相适应的,例如来龙从天而降为万马奔腾的势,而穴位明堂狭小,超蜂朝水不秀,势与形两不相适应,是谓势与形逆,则主凶。若势凶形吉,主福不多;势吉形凶,灾祸立至。由此看来,势与形要相适应,而且形比势要重要一些。如果屈曲委婉之势立即势止结穴,而明堂狭小,没有秀峰吉水,就属于外气无以聚内气,内气也就会散于地中。这样的穴位,经书说是不蓄气的穴位,是腐骨之葬。

原文: 上地之山,若伏若连,若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膳而洁斋。若橐之鼓,若器之贮,若龙若鸾,或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

【详解】 如是上地的山,其来龙气势磅礴,却似隐伏不见,行龙好像中止,而又绵延相连。其起祖原自天,很高很高,行龙一起一伏象水波一样,而其势如同跑马,勇往直前,在静止的时候,如同死尸,一动也不动。其过峡束气,中间如燕息的细小。其展气起峰像怀有万宝的庞大,之玄灵活秀丽,好像具有万膳洁斋一样。总之,龙的来,要如龙鸾之玄屈曲,或弯环盘踞,或飞翔高耸。龙的到头静止,如同禽伏兽蹲一样,像有帝王的威严。李定信注:如此择意,令人费解何龙、何势或何形也。

原文: 地势原脉,山势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宛委自复,回环重复,若踞而候也,若揽而有也。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阴和阳。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

【详解】 地势,是指平地龙,即支龙的趋势。山势,是指山地龙,即陇龙的趋势。平地龙的趋势是看地表面的脉络,所谓脉原一线,即草蛇灰线。山地龙的趋势是看山脊石骨的走向。好像蛇行走一样,爬向东西又趋向南北,又复直行,又再回环。仿佛蹲在那里要等候什么,又好似抱揽着什么东西。又好似欲进而欲退,欲静止却又深来。行龙象这样的积止又聚集,阳气和阴气既斗争又统一,即九六冲和的变化。土是厚的,水又是深的,草木又非常茂盛,这样的来龙,其贵一定如千乘,其富一定如万金。所以经书说:这样形止而气蓄的形势,就可以化生万物,称为上地。

原文: 地贵平夷,土贵有支。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钟。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势顺形动,回复终始,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详解】 本节所说土地,土,是指陇龙,即高山龙;地,是指支龙,即平地龙。平地龙,以平坦的大地为贵。山地龙,以分支多为贵。无论是珑龙或支龙,分支以后的生气,都是从分支的地方,另起的生气。分支龙的终点,生气也随之而钟。观陇龙或支龙开嶂分支的方法,为察其行势,束气时要隐隐,即微小得好似看不见;展气时,要隆隆庞大。要之玄屈曲,微妙玄通。这样的龙脉必定是吉龙脉。经书说:平地龙有吉气的是平原随土而起脉,陇龙的分支有止气,其水是随支比肩而来,交会于龙终之前而止。来龙的势一起一伏,回复始终,而与形顺是葬于龙尽气钟之处,就永吉无凶的。

原文: 夫重冈叠阜,群陇众支,当择起特。大则特小,小则特大。参形杂势,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详解】 在重重峰峦,叠叠冈阜的地方,群龙众支会聚于明堂,选址点穴当区别其特殊的龙脉。如众龙众支都很大,则选取小的,群龙众支都是细小秀丽,则选取大的。参差不齐的形和险恶的势,而且来龙穴(主)和水口、朝应的峰砂(客)都是同样的险恶杂势,决不可以葬。

原文: 夫支欲伏于地中,垅欲峙于地上。支陇之止,平夷如掌。故经曰:支葬其巅,陇葬其麓。卜支如首,卜陇如脚。形势不经,气脱如逐。

【详解】 若是支龙在地中伏行,而陇龙在地上屹立高耸,无论是支龙或陇龙的势止气钟,其明堂平坦如掌,就可以选制址或点穴。所以经书说:平地龙要葬在高处,而山地龙必须葬在山麓。因此,平地龙选址点穴在头上,而山地龙选址点穴要点在山脚下。否则,葬法不合度,即山地龙若葬在最高处,平地龙若葬在低处,那就要脱气,即扩散生气。

原文: 夫人之葬,盖亦难矣。支垅之辨,眩目惑心,祸福之差,侯虏有间。

【详解】其意以寻穴之难,虽差之毫厘,远之千里也。

原文: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故葬者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审其所废,择其所相,避其所害。浅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阖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风,内秘五行,天光下临,地德上载,阴阳冲和,五土四备,是以君子夺神功改天命。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功夺造化。

【详解】 李定信注:本节总论葬法。山,指来龙。来龙的龙势若险要,必定有吉穴。葬法是葬其所会。即群龙众支会聚之所。要乘生气必须要原其所始,即是从随龙水的源头,来龙起祖的祖山起。乘其所止,即是选址点穴在龙尽气钟而诸水会聚之处。审其所废,即审察来龙是否为断山、石山、童山等,明堂朝水朝峰是否有煞水峰等。择其所相,即审择来龙势是否若水之波若马之驰,穴场龙虎是否迹乎冈阜龙盘虎踞,朱雀水是否曲屈弯环悠扬清澈,朱雀峰是否尖圆高耸方圆秀丽等。避其所害,如理气方面的消砂纳水,形法方面的植树造林等。坦夷宜浅,涸燥宜深,以乘生气。对闭塞而迟缓的生气要使之畅通,如穴场周围是土而井底是石,当培土以通生气。对于总合聚集的生气要稳固以防其扩散。对外防止四面八方生气噫而成风(外藏八风),对内要秘合五行。如此的乘金相水,即金水自相逢,其穴土(指'五土四备'的土)就自然印滋棺木骸骨。对上应天星,对下合地德,使九六冲和而不干不湿、不高不低、不寒不热,而含金木水火土的五土(即所有元素)四季具备。因此,君子夺神功改天命,即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全凭目力的作用,工力的周全,以趋全美而避缺陷,增高益下,其中的微妙全在术者智力,按照上述规律类推,灵活运用,玄通阴阳,乘好生气,自然就功夺造化。

徐弘里补注: 势险,势即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势,指较远之山峰、山脉,其势即后文势如万马、势如巨浪、势如降龙、势如重屋;险,非险要之险,指天然屏障。势险指远处有雄伟、秀丽、有情的山峰、山脉作天然屏障。

原文: 天光发新,朝海拱辰,龙虎抱卫,主客相迎,四势端明,五害不亲,十一不具,是谓其次。

【详解】 天光发新是天星说,言天上诸星喜悦有情地发光,全部都拱向北斗,是喻明堂内所有的朝峰都拱向墓穴。海指海水,言明堂内诸朝水,都流向库墓休囚之位。辰,指墓穴和库墓。穴前有左右二龙虎砂抱卫以护生气,穴和龙虎是主,朝应砂、水是宾。而宾之形如拜揖拱向主方,而主以向宾表相迎,是谓主客相迎。四势端明,即左龙右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形显端庄严明。贵乎趋揖朝拱,端严而不鼓侧,明净而不模糊。情势如此,乌有不吉!更欲不亲五害。五害不亲,指不受虫、鼠、蛇、蚁、蝎五害侵犯。十一不具,此特指上地而言,即不高、不低、不浮、不沉、不干、不湿、不寒、不暑、不过大、不过小、不噫生气。李定信注:定穴扦穴,除上节为第一要求外,本节所说为其次。

原文: 经曰:山来水回,贵寿丰财。山囚水流,虏王灭侯。

【详解】 经书说:朝应峰及其支脉都向穴场朝拱来,而朝应水又是弯曲回环,就主应高寿而财禄丰盈。如果山不秀丽、形状怪异,而水又直流出去,就要主应虏王或灭侯了。

徐弘里补注:山来水回,指山环水抱。山囚水流,指山不环抱、逼压、反背无情,水直来直去

原文: 夫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裁肪切玉,备具五色。干如穴粟,湿如割肉,水泉砂砾,皆为凶宅。

【详解】 穴场的土欲细嫩 ,润而无余气,即润而不粘手,如切脂肪裁脆玉,并且具备金木水火土五色,即具备所有元素。若是土干如埋藏的粟,锄之成硬粒,散而不粘,好像含水分的细砂小石一样,如此的土质都是凶宅。

原文: 经曰: 地有四势,气从八方,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顺俯。形势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

【详解】 经书说: '四势'与'八方',是以穴场为中心,专指穴场的四面八方,是活动性的。穴场的四势,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朝应峰是尖齐高耸,方圆秀丽,就称为朱雀翔舞。左边青龙砂向内(穴场)弯曲有情,谓之青龙蜿蜒。右边白虎向内弯曲而头朝外,谓之白虎顺俯。这样的四势就可称为吉地。形势反此,就主应破败死绝。如虎蹲着昂头就称为衔尸,龙踞,即龙单独蹲着,谓之嫉主。玄武不垂头,即生气未钟,谓之拒尸。朱雀不舞,即朝峰不秀而水直流,谓之腾去。如此的穴场,即为凶藏。

原文: 盖噫气为能散生气,龙虎所以卫区穴。叠叠中阜,左空右缺,前旷后折,生气散于飘风。经曰:腾漏之穴,败椁之藏也。

【详解】 李定信注: 由本节看来,噫气是会散生气的。所谓噫气,就是生气的扩散,噫气是多方面的,如生气的外盈而外溢,即来龙生气强盛,无龙虎卫穴,或扦穴不正,阴宅封闭不妥,阳宅通风不良等,都会噫气。为防止生气扩散,须龙虎来卫区穴。但是叠叠的中阜,伸出的土山,左空而右缺,两旁没有龙虎和随龙水,前面又是旷野,无砂水或砂水不秀丽,后山又是破折,像这样的穴场,生气就是散于飘风,即生气噫而成风。所以经书说:是腾漏的穴位,腐烂棺木之藏。

原文: 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应,忌乎湍激,谓之悲泣。

【详解】 土圭是罗盘的始祖,古人于地中竖杆观日景以定方位节候而制的工具。在罗盘中央竖一小杆,长约寸许,盘的圆周注记十二地支,以子午为北南,卯酉为东西,顺时针方向排列。在晴朗日照天,可竖中央小杆以观日影,而测定方位和时辰。玉尺,已无考了,在江西赣州地区,地理术用的尺度有三种:一、鲁班尺,比过去的老尺和现行的市尺要长些。赣南民间泥木工用的都是鲁班尺。二、玄女尺,以鲁班尺的九寸为一尺,赣南民间泥木工造房建墓算步,都用玄女尺,即一步九寸,或十步九尺寸......三、门光尺,每尺有财、病、礼、义等八寸,每寸长是鲁班尺的一寸八分,八个字共计鲁班尺一尺四寸四分。是木工专门计算门的大小尺寸用的。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就是以土圭来测定方位,以玉尺来度量远近。若以龙的分支为龙虎,其来与止好像是冈阜的足迹,即不宜高,其形如肘臂向内弯曲,称为龙虎环抱。要加以说明的是,龙虎有两个概念: 一、卫区穴的龙虎,在明堂属于主方,其来止必须迹乎岗阜,而穴与龙虎之间不能有水流隔开。若有水流隔开,则属于宾方,就不可以卫区穴了。二、四势的龙虎,与穴场有水流隔开的,凡属左边的山峰或支脉都属于四势的青龙方,凡属右边的就称白虎方,凡属穴场后方的,就谓之玄武方。凡属穴场的前方,就称之朱雀方。若是以水为朱雀,其衰或旺都是看它的形应,以之玄屈曲,悠扬清澈为盛,以混浊直流为衰。忌湍激,若是湍激,就称为悲泣而不洁。

原文: 朱雀源于生气,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泽于将衰,流于囚谢,以返不绝。法每一折,储而后泄,洋洋悠悠,顾我欲流,其来无源,其去无流。

【详解】 朱雀源于生气,朱雀指水,水是源于生气,以步砂量水的长生十二宫来说是处于胎养宫位。派于未盛,未盛即是将盛,水是将盛于分支的合流,处于长生十二宫的长生宫。朝,言国家办事之举,如群臣会聚的朝堂,朝于大旺,即诸水合聚于大旺,即长生十二宫的帝旺宫位。泽,即余气,泽于将衰,即水的大旺之余,就是水的将衰期,即处于衰宫。囚谢,是禁锢,水流于囚谢,即禁锢于海或大湖,即处于病、死、墓、绝宫位。以返不绝,水的运动变化规律,就是循着 从生至旺、经衰到死的循环往返过程而运动变化。纳水的方法,要求水变化过程的每个转折点要有停留,流线要屈曲之玄有情。洋洋悠悠的顾我欲留,即舍不得流出水口。而水的发源地远,群山遮蔽,看不见其来。流出去,要水口禁闭,而看不见其流出。

徐弘里补注::朱雀,指前朝或向上;源于生气,指发源于阴阳之气;未盛,指生,即生旺死之生;朝于大旺,朝指向上,大旺即是盛,生旺死之旺;泽于将衰,泽指水之宽大处,将衰,指非衰败之位,即旺处,旺极之后而衰;流于囚谢,流指去水,囚谢指衰败,即是死,生旺死的死。本节前六句是讲,朱雀(朝峰、朝水、向)发源于阴阳二气,来脉要在生旺之位,向首之朝峰、朝水要在旺位,可见的宽大之水亦要在旺位,去水要在衰死之位。

原文: 经曰: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千尺之势,百尺之形,势来形止,前亲后倚,为吉藏也。

【详解】 所谓外气,就是明堂的堂气。明堂是群砂诸水会聚的地方,所以砂、水都有他的生气,只要他们的势与形和生气的流动方面是对穴位有利,堂气就可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所谓过水是指随龙水,龙尽处的左右水,在穴前将来的水,就称为过水。来龙奔腾入首到头,前面二水或多水交会,就是止住了来龙往前奔腾,所以谓之过水所以止来龙。来龙从远方千尺之势,到了结穴之处为过水所止而成百尺近形。即是龙尽气钟。堂前又有砂水向穴场朝拱前亲,而后面又是禽伏兽蹲作为倚靠。如此的前亲后倚,就是吉藏了。

原文: 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势如巨浪,重巅叠嶂,千乘之葬。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势如重屋,茂草乔木,开府建国。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国亡家。势如戈矛,兵死刑囚。势如流水,生人皆鬼。形如负扆,有垅中峙, 法葬其止。

【详解】 李定信注:本节述势。势如万马的奔腾,好像从天上降到地面,是帝王的葬地。势如巨浪,起伏奔腾,一起一伏如重岭叠嶂,是公侯的葬地。势如降龙,次于从天而降,而环山水绕,是国老三公的葬地。势如重屋,次于降龙,起伏不太大,而草木茂盛,是开府建国的京都。势如惊蛇,仿佛是打草受惊的蛇,屈曲而没有规律,是要灭国亡家的葬地。势如戈矛,像兵刀武器的锋利乱窜,要遭兵祸或窜狱之灾。势如流水,一直往低下降而不起,生人好像是死鬼。势如伏扆,好似背负屏障,并且有山从中突起向前奔跑,就切不可葬了。

原文: 王侯崛起,形如燕巢,法葬其凹,胙土分茅。形如侧垒,后冈远来,前应曲回,九棘三槐。形如覆釜,其巅可富。形如植冠,永昌且欢,形如投算,百事昏乱。形如乱衣,妒女淫妻。形如灰囊,灾舍焚仓。形如覆舟,女病男囚。形如横几,子灭孙死。形如卧剑,诛夷逼偕。形如仰刃,凶祸伏逃。牛卧马驰,鸾舞凤飞,螣蛇委蛇,鼋鼍鳖龟,以水别之。牛富凤贵,腾蛇凶危,形类百动,葬着非宜,四应前按,法同忌之。

【详解】 李定信注:前节述势,本节专述形。主王侯的穴位,其形像燕子窝,周围高而中央低陷,应葬在凹部,可以得到丰厚的祭肉,以及分封诸侯。形如军垒之侧,一层层的冈峦从远方而来,堂前朝应水屈曲如环,就主出九棘三槐。形如倒置的铁锅,葬其顶部就主应富贵。形如戴了帽子,永远都会昌盛。形如算盘珠零乱不堪,主应百事昏乱。形如乱穿或乱放的衣服,就主淫乱而妒的妻子。形如灰袋子,主阳宅会有火灾。形如翻沉下的船,妇女要生病,男子入班房。形如横放的桌子,主应断裔绝孙。形如卧倒的剑,主应被诛杀。形若像仰放的刀,主应而伏逃。牛卧倒、马奔驰、莺舞、凤飞、腾蛇,以及委蛇鼋(音元爬行动物体大)鼍(音驮鳄鱼的一种)鳖龟等等各种形的穴场的好坏,必须以穴场的水来区别。虽然牛是主富,凤是主贵,蛇就主凶危。但它们的形象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变化的,随便葬是不适宜的。四周的山岭朝应与穴场逼近,在葬法上同样要避忌。

原文: 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气因势而来,而断山不可葬也;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消已福。

【详解】 不可以葬的山有五种: 第一, 生气贵于生和,生,是发生、产生,即阴阳的斗争;和,是生气所产生之物 。童山生气薄弱而不生物,因此,童山不可葬。第二, 气因势来,生气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由龙势来体现,凡被凿断的山脉,或挖深沟断了骨的断山,也是不可以葬的。第三,气因土行,生气是土形气行的。因此没有土的石山,生气不能运动变化,所以石山是不可以葬的。第四,气以势止,势止则龙止,龙止成形气钟,因此势未止,即龙仍在中途奔腾的过山,没有诸水会聚,群砂聚集,不可以葬的。第五,气以龙会,周围是低陷的地形,或周围是水,而没有过脉的独山不可以葬。李定信注: 过山,是行龙中途跌落过峡处,即龙仍然在奔腾,而未落穴之山 。独山,是龙尽气钟,无脉过前面的山。前者,无群砂翕(音熙:和顺)聚诸水交会之处,而后者有诸水会聚,群砂翕聚的明堂。经书说:童山、断山、石山、过山、独山都不可葬,如果葬了就要产生新的灾祸,或消除已得到的福气。

原文: 经曰:穴有三吉,葬有六凶。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阴阳冲和,五土四备,二吉也。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阴阳差错为一凶,岁时之乖为二凶,力小图大为三凶,凭恃福力为四凶,僭上逼下为五凶,变应怪见为六凶。经曰:穴吉而葬凶,与弃尸同。

【详解】 经书说:'穴有三吉'。神,本是指发生万物的天帝,这里是指发生万物的生气。朔,本是月朔、即望朔,,这里是指用事的年月日时。藏神合朔是说葬要乘生气合吉时,神迎鬼避是择迎吉利的避除不吉利的,就是一吉。葬的外气,即堂气要阴阳冲和,而内气即来,龙气聚的,穴内要金木水火土五土的各种元素四季俱备,称为二吉。察势正确,扦穴合度,能趋全吉而避一缺,善者益善,不善者而增善,谓之三吉。一凶,阴阳差错。乾为阳,坤为阴。龙属阳,水属阴。把阴作阳处理,或把阳作阴处理,就称之为阴阳差错。二凶,岁时之乖。乖者,戾也,异也,背也。古人及今人造葬都得选吉日良辰,所谓'不得真龙得年月,也应富贵发人家'。因此,造日或葬日的岁时有乖,即为二凶。三凶,力小图大。龙气微弱,就不应扦大,如果穴场明堂不到一平方公里,而扦数千户或更多,就称为力小图大。四凶,凭恃福力。认为自己有福力,可不必禁忌一切,乱扦就可得到好地,就称为凭恃福力。五凶,僭上逼下。僭,假也。逼,是逼迫。以败椁之藏冒充好地,挂羊头卖 狗肉,以假乱真,都称僭上。是吉藏硬说是腐骨之藏,是好地硬说是坏地,等都称逼下。僭上逼下称为五凶。六凶,变应怪见。变,是变更变化。应,是应该、恰当,合乎事物的规律。怪见,不是一般的见解。凡属审龙、格龙、选址、点穴、定向等,都必须依照规律进行,变应怪见就是六凶。经书说:穴虽然是吉的而葬凶,如同弃骨抛尸。

原文: 经曰:势止形昂,前涧后冈,龙首之频,鼻颡吉昌。角自灭亡。耳致侯王,唇死其伤。宛而中蓄,谓之龙腹,其脐深凹,其后世福。伤其胸肋,朝穴其哭。是以祸福不旋日。经曰:葬山之法,若乎谷中,官应速也。

【详解】 经书说:来龙奔腾的势静止后(势止),其形表现得生气旺盛而高贵(形昂),必定是穴前是诸水会聚(前涧),而穴后是禽伏兽蹲的山冈(后冈)。龙的起祖就分支很多(龙首,即龙的起祖。之,同支。频,频繁,很多)。而且开始奔腾的气魄如同从云霄降到地面一样,表示生气旺盛的势(鼻,鼻祖,开始的意思。颡,从云霄降到地面。吉昌,旺盛的生气)。若是龙起祖就没有分支,就如同无角的死蛇没有生气。(角,龙角,即龙的分支。自,是'鼻'的古字,龙的起祖。灭亡,死蛇没有生气)。旺盛的生气就如同帝王诸侯一样的威严(耳耳,旺盛之意,耳耳致王),也如同君王诸侯一样的执应八方,招致八方生气以应穴(耳耳致侯)。要禁忌的是震惊龙脉戕害扩散生气(其,同忌。唇,震惊也。死,震惊致死。伤,害,损害,扩散)。生气是积蓄于形如丘山之丘的凸起部(宛,丘山之丘。宛而中蓄)。即称为龙腹的地方(谓之龙腹)选址点穴与其深凹的脐部(其脐深凹)。这样他的后代必定是得福的(其后世福)。穴前明堂所忌是受伤害(伤,伤害。其,同忌。胸肋,喻明堂)。朝穴的砂水切忌悲哭(朝穴其哭)。灾祸即日就会降临(祸不旋日)。所以,经书说:葬山的方法,必须在(若乎)龙水交会的谷中(谷,泉之通川为谷)。这样百福百事就能随意地很快得到(官,犹事也。谓各得其事。应,应手,顺意,官应速也)。在末节,古人《晋书》把角释为龙角,耳释为龙耳。今人更把首、鼻、颡、角、耳、唇释为龙头、龙鼻、龙额、龙角、龙耳和龙唇。我认为是错误的。郭璞的文章写得很好,决不会作如此的总结。

来源古本典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