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薪火传承 百年土陶
高台民居所在地,维吾尔语叫“阔孜其亚具希”,汉语意思是“高崖土陶”。古老的原始泥土手工制作陶器的土陶作坊,与独特的民居一样,是我们此次喀什行的主要目标。
要说土陶制作的历史,还要从800年前的那场洪灾说起。随洪水冲积下来的,是一种被维吾尔族人叫做“色格孜”的泥土。色格孜土质细腻,粘性度高,烧制出的陶罐少有裂缝变形的。自从第一个匠人在土崖上建造了第一个土陶作坊后,越来越多的土陶艺人相继在高崖上开设了一家又一家土陶作坊。可以说,高台上的居民,几乎家家都会用色格孜制陶。色格孜养育了高台人,一养就是几百年。
在过去的岁月里,土陶制品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只是,岁月流逝,色格孜越来越少了。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色格孜已经踪迹难觅。一户接一户的土陶人家关门大吉。这里,色格孜用尽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漂亮耐用的瓷器、铁器乃至塑料制品不声不响地取代了土陶。土陶成了历史的遗迹,也成了历史的代名词。
一百多年前,高台民居上的制陶人家还有五、六十户。现在,只有硕果仅存的两、三家了。
1、上楼就是吾买尔艾力家,标牌上写的是夫妻合作,我们见到的是兄弟俩。
2、弟弟的作坊在半地下室,光线很差,眼睛要过一会儿才能适应。
3、制陶有揉泥、拉坯、晾干、烧制等几道程序,其中拉坯成型环节最为关键。
14、揉、拉、晾、烧几道程序都在这里完成,窑里还有未取出的成品。
21、
25、
27、
28、
30、留下了一个脚印,带走了一个作品。
传承六代,那第七代在哪里呢?女主人苦笑着说,儿子不愿意干这行了。确实,土陶制作被誉为“泥与火的艺术”,已经列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工艺复杂、难学且辛苦,目前已濒临失传。
除了感慨,还能做什么呢?买一个带回家吧。专家说,喀什的土陶里,有着中亚文化、希腊文化、印度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影子。我们不懂,但看到这个瓶子,就想起了高台民居,想起了土陶人家。
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