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说让你给我弟买房,你看着办”,妻子:我宁愿离婚也不买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如果男人真的爱你,一定会只想拥有,不想失去。基于这种心态,自然而然就会为了避免失去你而管理自己的言行。
就像朋友晓恬说的:“年纪越大,我越是重视爱不爱的问题,感觉自己要跟一个男人在一起过一辈子,如果他不是真的爱我,我们的婚姻就失去了意义,我给他的爱也会变得没有意义。就像我的前夫一样,婚前假装很爱我,但婚后却对我乱提要求,不懂珍惜我,好像失去我也无所谓,这让我明显感觉到他不爱我,我当然没办法跟他继续在一起生活。”
她说的这种问题出现在她结婚以后,她本想着婚姻差不多就行,只要不出大问题,就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可是,结婚后却出现了让她始料未及的问题,她由此判断出男人不爱自己,也就不想让婚姻继续下去了。
类似的问题,其他人应该也有经历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她一样及时抽身,有的人明明发现婚姻错了,但是却走不出来。所以说,在婚前学会判断爱不爱,才能让婚后生活顺利一点。而判断男人爱不爱你的关键,就在于“克制”二字。
02
因为晓恬婚前不懂通过“克制”二字判断男人爱不爱,所以即便她前夫阿刚没做到克制,她也无法及时发现。
中年人的爱情都很现实,阿刚决定跟晓恬结婚,是因为他感觉她的条件比其他人好。为了顺利结婚,他只不过是在婚前稍微收敛了一下,谈不上克制。
比如,他自己不做主,把讨价还价的任务交给他母亲,觉得这样晓恬就没理由怪他了。如果他是发自内心爱晓恬,然后才想要跟她结婚,他不会允许讨价还价的问题出现,也不会把主导权交给自己的母亲,而是会自己出面主导一切,以此证明自己的爱。
晓恬当时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只顾忙着跟婆婆沟通,最终达成一致了也就结婚了,觉得从今以后应该就会越来越顺了。
可结果却是:阿刚不是真的爱她,就不可能凡事为她着想。他不懂为她着想,婆婆更不懂为晓恬着想,觉得反正晓恬好说话,对她提各种要求都可以。
基于这个事实,他们母子俩总是做这样的事:婆婆打着阿刚的名义问晓恬要钱,阿刚打着婆婆的名义对晓恬提要求。
比如有关跟婆家买房这件事,婆婆给阿刚下了命令,阿刚想都别想就接受了,接着就向晓恬提要求:“我妈说让你给我弟买房,你看着办!”
晓恬问他凭什么,他的回答理直气壮:“就凭你有钱啊,总不能只赚钱不花钱吧?你现在反正已经是婆家的人了,你的钱全部归婆家所有,我妈让你给我弟买房,不过分吧?”
晓恬说不买,没钱:“我可以为我自己着想,可以为你着想,可以为我们的婚姻着想,但是让我为其他人着想,我做不到,我宁愿离婚也不乱花自己的钱。我还没感受到婆家人对我有多好,此时我若是花了钱,之后你们不善待我,我找谁评理去?”
她的意思很直白,不想为婆家乱花钱,不希望阿刚再对她乱提要求。可是,阿刚却没有听懂她要传达的意思。这也难怪,既然他不是真心爱晓恬,就不可能在乎她的感受,提要求时当然就会只想着自己的说法有多合理。
他不在意,可晓恬不可能不在意。之后他频繁那同样的事纠缠她,使得晓恬对他认识得越来越深刻:“他一心只想索取,一心只想算计,不去想强人所难会不会弄丢婚姻,不担心是否会失去我,扪心自问,我不想跟这种不珍惜我的男人过一辈子!”
虽然她没提到“克制”二字,但她跟阿刚之间发生的事,就是“克制与否”的问题:阿刚提的那些要求,都是不加克制的结果,他只顾提要求,不考虑后果。这肯定不是真心爱一个人该有的态度,如果他真的爱晓恬,不可能不知道他的要求会让晓恬反感,进而离他远去。
03
晓恬在婚后所经历的那些问题,其实如果她婚前够细心的话,如果她对婚姻的铺垫够久的话,不难发现类似的问题在婚前就出现过。就算没出现,她也可以人为让类似的问题出现,从而判断男人是不是真的爱她。
就拿她婆婆要求她给婆家买房这件事来说,她婚前没跟婆婆接触过,没把婚姻问题放在婚前去考验,自然无法预知会有哪些问题。但如果她提前跟婆婆接触,谈及钱的问题,她就能提前认清阿刚和婆婆对她以及对钱是何态度,从而就很容易判断出男人是否真的爱她。
不管是通过这种问题去判断,还是通过其他问题去判断,作为女人,都应该记住这样一个判断依据:中年男人动情的征兆是“克制”,这一点就算你不去看细节,也是能够感觉到的。
克制,是男人真心爱你的证据,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爱你,让你认同他,不想惹你生气,不想让你感受不好,不想失去你。你跟一个男人相爱的时候,他是否懂得克制,从他的言行中是能感觉到的。
比如,男人总是说让你不开心的话,总是做让你不开心的事,不去在意你不开心了是否会离开他,这就没做到克制,就可以说他不爱你,因为他不懂克制是基于“你对他来说可有可无”这个事实,试问,不重视你的人,怎么可能是真心爱你的人呢?
反过来对于男人来说,也应该明白“克制”的重要性。虽然说真爱一个人会不由自主“克制”,但如果你能主动管理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更合理的克制,你就能爱得更加游刃有余,你爱的人当然也会更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