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椒乡谣

九龙县从海拔2000米左右的雅砻江河谷垂直而上,到海拔7000多米的木雅贡嘎大雪山主峰,历经多个气候带,物产十分丰富。著名的九龙牦牛就生长在贡嘎雪峰周边。地处雅砻江河谷的大河边区,不仅适宜栽桑养蚕,还可种茶,当地群众采摘茶花作药用。嘎尔河顺流而下,与雅砻江汇合,沿途出产花椒、生漆、当归、木耳等

 椒乡谣

木雅贡嘎西南角上的九龙县,从海拔一千五百米的雅砻江河谷到

五、六千米的万年雪山,从河谷亚热带到高山寒带,气候多样,物产

极丰,所产花椒尤为著名,故有“椒乡”之美称。1978年有幸采访

九龙,为其所感,始成一曲“椒乡谣”。

九龙的传说

贡嘎山南多奇峰,

刀砍斧劈叹神工,

一岭更比一岭峻,

一峰胜过一峰雄。

云追雾逐腾空起,

犹似大海波涛涌。

峰雄岭峻不卧虎,

雾海云涯藏蛟龙。

一对白龙卧涧底,

思恩爱爱居深宫。

夫妻膝下多骄子,

大大小小九弟兄。

时逢千载不下雨,

日日夜夜刮黄风,

骄阳晒干百姓泪,

寸草不生大地空。

老父龙,心在痛,

朝朝暮暮脸朝东,

渴望引来沧海水,

拯救万民苦难中。

先令长子三额龙,

日夜兼程驾长风,

可恨妖魔来相阻,

火焰山前路难通。

速派老二麦地龙,

插翅飞越万座峰,

齐天巨岭把路挡,

累倒昆仑大山中。

又遣老三和老四,

再加老五殊窝龙,

先后去了八个子,

未到东海都扑空。

老龙急得团团转:

怎救百姓出火坑?

小龙深知父心意,

苦求派他去征东。

九子深得父母爱,

聪敏机智又骁勇;

老龙为解万民苦,

挥泪再送呷尔龙。

群龙救民不畏苦,

苍苍上天也感动。

白发飘飘一老人,

手捧珍珠赐九龙。

呷尔怀揣宝贝走,

日行千里快如风,

昼夜不歇往前赶,

闯过难关万千重。

踏过火焰山,

冲破莽昆仑,

宝贝闪闪亮,

东海在眼中。

明珠投大海,

万倾波涛连天涌。

巨浪越昆仑,

化着银流入群峰。

化作雅砻江,

流来大渡河,

百姓笑颜开,

万物又复苏。

九子劳又累,

倒在雪山脚,

口中白沫不住流,

龙涎淌成呷尔河。

醒来腾空一身抖,

细细粼片落满坡,

龙粼撒在绿树上,

结成花椒红似火。

龙涎万年流不尽,

椒林千载犹翠绿。

九龙花椒麻又香,

香出曲曲传奇歌。

*  “龙”,藏语山沟之意。相传,木雅贡嘎西南边九条沟中的九个村落为九龙县辖,县名由此而来。三额龙、麦地龙、殊窝龙、呷尔龙等就是这些村落之名。

种椒人

春风吹,山花开,

一队老将上坡来,

彝家阿普举砍刀*,

野草杂树忙让开;

藏家阿爷挥银锄,

荒坡献地一台台;

西番大伯栽嫩苗,

转眼椒林排对排;

汉族老爹引水来,

棵棵椒树迎风摆。

山乡美,椒林翠,

种椒人儿不知累,

栽了一坡又一坡,

哪管汗珠爬满背。

凉风悠悠吹过来,

椒树满山椒农醉。

*    九龙为彝、藏、汉、西番等多民族杂居县,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出木雅贡嘎西南边这片美丽的家园。

八月花椒红

八月花椒红,

椒香飘九龙,

条条龙中歌声脆,

曲曲香喷喷---

藏家布姆挽长袖,

千只孔雀落椒丛。

歌满山沟椒满袋,

坡坡椒林飞彩虹。

彝家姐姐挎竹篓,

金鸡唱出太阳红,

乐得花椒开口笑,

麻呋麻呋味道浓。

西番阿妹汉家姐,

摘了一坡又一垄,

一垄胜过一垄香,

一坡更比一坡红。

八月花椒红,

椒香满九龙,

各族儿女放声唱、

曲曲香喷喷。

椒香扑鼻

嫩豆花,水汪汪,

一碟蘸水分外香。

我夸主人厨艺高,

大嫂笑指榨油房。

花椒下树椒仁老,

椒油拌菜贵客尝。

慢慢品出个中味,

原来这是在椒乡。

驮铃叮咚

呷尔河,似银龙,

摇头摆尾群山中。

浪打山岩椒林美,

两岸驮铃响叮冬。

赶马大哥兴志高,

声声响哨划长空;

马儿踏着哨声走,

得得达达快如风。

椒农走上致富路,

马啸人欢乐容容。

驮驮花椒驮出山,

也为四化立一功。

呷尔河,似银龙,

秋风吹来满山红,

运椒马队数不尽,

驮铃叮咚叮叮咚。

 香溢四海

姜孜垭口*雾茫茫,

一道彩虹架山梁。

穿云破雾喇叭响,

巨龙插翅出椒乡。

翻过重重山,

跨过条条江,

九龙花椒走千里,

拌出美味人争尝。

麻婆豆腐麻辣烫,

佳肴为国争荣光,

纽约东京和巴黎,

五洲四海溢椒香。

*姜孜垭口为进出九龙的山口。

1978年8月―1983年6月 九龙一康定

(0)

相关推荐

  • 【方志四川•风物】《木里藏族自治县风物志》第五章 发现木里之旅——洛克镜像(三)

    第五章 发现木里之旅--洛克镜像 人类无法观看的景象: 雪山与3700米深的雅砻江峡谷 3 --洛克第三次木里之行 此行的目的地是:康定木雅贡嘎( Minya Konka),任务是摄影.采集动植物标本 ...

  • 五小叶槭群落物种多样性与主要优势种生态位特征研究

    五小叶槭 ( Acer pentaphyllum) 最早为奥地利博 物学家约瑟夫·洛克于1929年在中国四川省木里 县发现,由德国的 Diels 教授于 1931 年命名.1948 年,中国植物学界老 ...

  • 世界梯田原乡——离仙境最近的地方

    0:00 / 01:54 奇山秀水的广西龙胜,旖旎绚丽,像一张精致的唯美照片,无需粉黛便轻轻地抓住你的眼球,攥住你的心窝,让你在如梦似幻的仙境里徜徉.从天下一绝的龙脊梯田,到规模宏大的侗乡鼓楼群,从神 ...

  • 炉边漫话之贡嘎山上侃野人(二)

    "哪能天天都逮得到那有腿有翅膀的东西.今天弄到的是'米戈朗足',用汉话说就是'野人耳朵'!" 藏语称木耳为"米戈朗足",也就是野人耳之意. 新鲜,野人的耳朵他也 ...

  • 炉边漫话之贡嘎山上侃野人(三)

    贡嘎山西边有雅砻江,东边是大渡河,西边有西边的故事,东边有东边的传说.子梅.拉哈都在西边,说到西边,自然使我联想起了东边来. 大渡河畔的勒树山 东边的大渡河,从大小金川下来后,到了鱼通地方又叫鱼通河. ...

  • 炉边漫话之“手拿碟儿敲起来”(上)

    衰落多年的木老爷锅庄,自五十年代末做了机关宿舍之后,又兴旺起来.县上召开几百人的"四级干部会",要在这里放坝坝电影:逢年过节,文化馆的"张眼镜",总要领着弦子队 ...

  • 炉边漫话之民国21年(1932)的康定兵变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月,驻康定的川康边防军第二旅四十团士兵哗变,旅长兼团长马骕遭枪杀.哗变士兵沿街抢劫,商家.市民损失严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何激起兵变?还得从头说起.民国十七年(19 ...

  • 炉边漫话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鱼通“铲烟事件”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康定县政府奉命派县上的"国民兵团"到鱼通地方铲除地里种植的雅片烟苗,激起民变,"国民兵团"大队长刘亲仁等多人被当地民众击杀.俗称 ...

  • 炉边漫话之我记忆中的《甘孜报》副刊

    <甘孜报>是1954年8月在民国时期<西康日报>的旧址上办起来的.初创时名<康定报>,由当时的康定地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月生兼任总编辑.内容就是刊发由电台抄收的新华社 ...

  • 炉边漫话之忆《贡嘎山》

    <贡嘎山>是甘孜州有国家正式刊号,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杂志.有汉.藏两种文字的版本,分别出版发行. <贡嘎山>的"出世",还得从1980年6月的省文代会说起.这 ...

  • 炉边漫话之进草地(一)

    那些个淘金者的故事 (一) "草地头",是旧社会"金夫子"们对原西康西藏的叫法. 在"金夫子"(淘金者)心目中,那是个到处是金子的地方. & ...

  • 炉边漫话之进草地(二)

    那些个淘金者的故事 (二) 在打箭炉(康定)地方,那"黄金梦"不仅老百姓做,朝廷和官府做得更切. 清朝末年,英人侵藏引起朝野对川边的关注,如何应对,众说纷纭,较为一致的就是:为固藩 ...